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月光小夜曲
作者:彭名燕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3 人已围观
圆润的旋律
我第一次登霍夫曼的门,看到的是一幢坐落在一条别墅成群的小街上房顶颜色最醒目的小洋楼。他的房顶是绿色的,也像他这个人一样不落俗套。在他的门兴格拉德巴赫市,绿色房顶可能绝无仅有。小佳说,他是受中国建筑的启发,用了红墙绿瓦。这座房子已买了七年,也就是说,他在七年前就爱上了中国。
这座房子连地下层共三层。德国的房子全是如此,只是式样、大小各异,色彩、布局不同,因此从总体上看,一条街显得既整齐又不失生动。特别是每家大门口的前花园,虽然草坪大同小异,花、树却各有干秋,更显出秩序井然中的婀娜多姿。霍夫曼的家靠路尽头,因此前花园比邻居的要大,最醒目的是大门侧面的一棵形状美丽的松树,像一个美女在跳舞,腰肢和手臂都柔软地弯成波浪形,我和小佳管它叫"舞女"。
进入霍夫曼的后花园,气势就更不一般了。呈"7"字形的花园只有挨邻居家的左围墙才有几丛矮花木,两百米几乎全是绿草,显得非常开阔。后方围墙有几棵非常高的大树,像守护神一样雄伟,与邻居家花园那些红红绿绿的色彩相比,显得阳刚气更盛。花园里靠客厅的一排盆花是小佳去了以后才买的,与大草坪比,极不起眼。霍夫曼是酷爱绿色的男人,他并不太爱五颜六色的花。
霍夫曼的客厅和饭厅都是浅褐色调,柚木地板上铺米色地毯,蛋形的餐桌,古典味儿的酒柜,咖啡色的皮沙发,雕花的书柜,大彩电,大茶几,唯独没有大音响,不像中国有钱人的家,一进门就会被豪华的电器震你一个激灵。就装修来说,深圳人的装修已经到了令人目眩的豪华水平,而霍夫曼家整个装修朴实大方,没有天花吊顶,没有墙纸或多彩喷涂。后来我去了许多德国家庭,方知欧洲人不把精力和钞票扔在装修上,而是花在室内布置和摆设上。
首先,是墙上的画,从各国旅游买的画,大幅的、中幅的、小幅的,古画、现代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画,外国画、本国画,名人画、非名人画……一面墙一面墙地领着室内的风骚;再就是古董、文物、名瓷器,各国的小工艺品……摆满一柜又一柜,领导着家庭文明的新潮流;还有室内的花卉盆景,争抢着色彩的风头——这就是欧洲家庭宁静、诗化文化的三大要素。与中国豪华的内装修,伴着卡拉OK激光音响揪心的强节奏相比,这完全是迥然不同的风味,就像一桌清淡的酒席与一桌大鱼大肉的酒席,前者不够刺激却回味清爽,后者够刺激却饱足易腻,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兴奋点透视出了对生存状态的不同需求。霍夫曼家的装饰也体现着欧洲文化的共性:墙上的、柜中的、几案上的、窗台上的摆设,都突出了宁静、高雅、凝重,一幅从中国买去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占了一面墙。依我看,欠缺了一点儿活泼。幸亏有小佳从中国带去的红色的大幅剪纸,衬以白丝绸镶在一个大镜框里挂在餐厅的主墙上,使那宁静中多了一份生气和媚气。
霍夫曼全家住在顶楼。欧洲人都如此。顶楼的房顶是斜面,中国人肯定不喜欢这种不规则的造型,而欧洲人却很习惯。我亲自体验后才感受到,这种卧室给人一种升腾感,可能做的梦都是飞天梦而不是入地梦,很符合欧洲宗教的原理。楼上的三间房子住着霍、小佳和霍的两个女儿,一间最小的斜房子是小佳读书和将来办公的房间,放着电话、传真机及各种办公用品。我笑小佳是自作多情,"公"还不知在哪里就开始“办”起来。每间房子都铺有地毯,地上也可以睡觉,走路不会发出响声。
卫生间和厨房是德国人最重视的门面,霍夫曼家亦如此。不仅面积大,通风采光好,而且设备考究。便桶、浴缸、洗脸池都是最大号的,厨房的厨具全是不锈钢,全自动洗碗机巨大,能盛下一家四口两三天的碗碟(欧洲人吃饭讲究餐具,没吃到多少东西,餐具却用了一大堆)。各种大柜,大号的冰箱,使厨房显得很大气。小佳说,这厨房已经许多年没有更新了,霍夫曼准备明年全部换新的。我认为太没必要,不锈钢又不会变旧。小佳说,德国人把厨房和卫生间当作生活的主要部分,不允许一点儿破旧之迹,卧室可以多年"低头谦让",厨房和卫生设备却要“趾高气扬”。在霍的朋友家里,我的确领教了那些油光锃亮的卫生间和厨房对人的威慑力,那是一种凛然不可轻视的主人光辉的折射。马桶穿衣裳、卫生间里放盆花很普遍,坐在马桶上你不会感到肮脏,而会把它当作享受的延续。
我的卧室在地下室一间20平方米的大屋,旁边是洗衣房、存酒室、杂物堆放室。地下室共四个房间一个过厅,那些法国酒、德国酒,一箱箱的饮料,不用的餐具,轮不上吃的粮食、干菜,孩子们小时玩的玩具,以及派不上用场的衣服杂物等很有涵养地耐心地等候主人偶尔去碰它们一下。地下室有半截窗,似暗似明的柔和,有着镇定烦躁的逸韵。第一次躺在我那温暖的小床上,望着墙上挂的一位中国画家的画和一位旅德中国画家的剪纸,觉得那一份陌生是那样的温馨,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6月份了,霍夫曼怕我冷,把暖气开得很足。我昏昏沉沉,居然没有害怕也没有失眠,从夜里十二点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九点。到德国的第一觉,是我从十三岁到现在第一个没有失眠的觉,连梦都没做一个。我高兴地对小佳说:那间地下室对了我的气场,我的神经衰弱可能就此了结。小佳说:她刚到霍家上学时就住这间地下室,觉睡得特别好。凡是来客都睡过我那张床,都说睡得很好。那可是一间神屋,一张神床。果真,一连四天我都睡得很好。
宁静的环境,宁静的楼房,宁静的花园,宁静的马路,宁静的路灯,宁静的邻舍,居然没有一丝声响能传到我耳边。与我北京和深圳的家比,真像是到了天上白云构筑的世界。也许环境变化太大,大脑皮一时还兴奋不起来,一连几夜想做梦都做不起来。我体验了空气、环境对人睡眠的作用,难怪德国人那么喜欢花草、喜欢把住房造在远离闹市的乡间或郊外。现代都市向人们张开了喧嚣、污染之大口,有钱难买一分静,有钱更难买一分净啊!过去以为西欧到处灯红酒绿,人们沉溺于夜生活,原来我大错了。欧洲的夜是那样宁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比起中国来反而更显传统。他们是在重返田园梦吗?我时时会想起《月光小夜曲》……
但是,有一天,突然我的感觉错位了。
我第一次登霍夫曼的门,看到的是一幢坐落在一条别墅成群的小街上房顶颜色最醒目的小洋楼。他的房顶是绿色的,也像他这个人一样不落俗套。在他的门兴格拉德巴赫市,绿色房顶可能绝无仅有。小佳说,他是受中国建筑的启发,用了红墙绿瓦。这座房子已买了七年,也就是说,他在七年前就爱上了中国。
这座房子连地下层共三层。德国的房子全是如此,只是式样、大小各异,色彩、布局不同,因此从总体上看,一条街显得既整齐又不失生动。特别是每家大门口的前花园,虽然草坪大同小异,花、树却各有干秋,更显出秩序井然中的婀娜多姿。霍夫曼的家靠路尽头,因此前花园比邻居的要大,最醒目的是大门侧面的一棵形状美丽的松树,像一个美女在跳舞,腰肢和手臂都柔软地弯成波浪形,我和小佳管它叫"舞女"。
进入霍夫曼的后花园,气势就更不一般了。呈"7"字形的花园只有挨邻居家的左围墙才有几丛矮花木,两百米几乎全是绿草,显得非常开阔。后方围墙有几棵非常高的大树,像守护神一样雄伟,与邻居家花园那些红红绿绿的色彩相比,显得阳刚气更盛。花园里靠客厅的一排盆花是小佳去了以后才买的,与大草坪比,极不起眼。霍夫曼是酷爱绿色的男人,他并不太爱五颜六色的花。
霍夫曼的客厅和饭厅都是浅褐色调,柚木地板上铺米色地毯,蛋形的餐桌,古典味儿的酒柜,咖啡色的皮沙发,雕花的书柜,大彩电,大茶几,唯独没有大音响,不像中国有钱人的家,一进门就会被豪华的电器震你一个激灵。就装修来说,深圳人的装修已经到了令人目眩的豪华水平,而霍夫曼家整个装修朴实大方,没有天花吊顶,没有墙纸或多彩喷涂。后来我去了许多德国家庭,方知欧洲人不把精力和钞票扔在装修上,而是花在室内布置和摆设上。
首先,是墙上的画,从各国旅游买的画,大幅的、中幅的、小幅的,古画、现代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画,外国画、本国画,名人画、非名人画……一面墙一面墙地领着室内的风骚;再就是古董、文物、名瓷器,各国的小工艺品……摆满一柜又一柜,领导着家庭文明的新潮流;还有室内的花卉盆景,争抢着色彩的风头——这就是欧洲家庭宁静、诗化文化的三大要素。与中国豪华的内装修,伴着卡拉OK激光音响揪心的强节奏相比,这完全是迥然不同的风味,就像一桌清淡的酒席与一桌大鱼大肉的酒席,前者不够刺激却回味清爽,后者够刺激却饱足易腻,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兴奋点透视出了对生存状态的不同需求。霍夫曼家的装饰也体现着欧洲文化的共性:墙上的、柜中的、几案上的、窗台上的摆设,都突出了宁静、高雅、凝重,一幅从中国买去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占了一面墙。依我看,欠缺了一点儿活泼。幸亏有小佳从中国带去的红色的大幅剪纸,衬以白丝绸镶在一个大镜框里挂在餐厅的主墙上,使那宁静中多了一份生气和媚气。
霍夫曼全家住在顶楼。欧洲人都如此。顶楼的房顶是斜面,中国人肯定不喜欢这种不规则的造型,而欧洲人却很习惯。我亲自体验后才感受到,这种卧室给人一种升腾感,可能做的梦都是飞天梦而不是入地梦,很符合欧洲宗教的原理。楼上的三间房子住着霍、小佳和霍的两个女儿,一间最小的斜房子是小佳读书和将来办公的房间,放着电话、传真机及各种办公用品。我笑小佳是自作多情,"公"还不知在哪里就开始“办”起来。每间房子都铺有地毯,地上也可以睡觉,走路不会发出响声。
卫生间和厨房是德国人最重视的门面,霍夫曼家亦如此。不仅面积大,通风采光好,而且设备考究。便桶、浴缸、洗脸池都是最大号的,厨房的厨具全是不锈钢,全自动洗碗机巨大,能盛下一家四口两三天的碗碟(欧洲人吃饭讲究餐具,没吃到多少东西,餐具却用了一大堆)。各种大柜,大号的冰箱,使厨房显得很大气。小佳说,这厨房已经许多年没有更新了,霍夫曼准备明年全部换新的。我认为太没必要,不锈钢又不会变旧。小佳说,德国人把厨房和卫生间当作生活的主要部分,不允许一点儿破旧之迹,卧室可以多年"低头谦让",厨房和卫生设备却要“趾高气扬”。在霍的朋友家里,我的确领教了那些油光锃亮的卫生间和厨房对人的威慑力,那是一种凛然不可轻视的主人光辉的折射。马桶穿衣裳、卫生间里放盆花很普遍,坐在马桶上你不会感到肮脏,而会把它当作享受的延续。
我的卧室在地下室一间20平方米的大屋,旁边是洗衣房、存酒室、杂物堆放室。地下室共四个房间一个过厅,那些法国酒、德国酒,一箱箱的饮料,不用的餐具,轮不上吃的粮食、干菜,孩子们小时玩的玩具,以及派不上用场的衣服杂物等很有涵养地耐心地等候主人偶尔去碰它们一下。地下室有半截窗,似暗似明的柔和,有着镇定烦躁的逸韵。第一次躺在我那温暖的小床上,望着墙上挂的一位中国画家的画和一位旅德中国画家的剪纸,觉得那一份陌生是那样的温馨,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6月份了,霍夫曼怕我冷,把暖气开得很足。我昏昏沉沉,居然没有害怕也没有失眠,从夜里十二点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九点。到德国的第一觉,是我从十三岁到现在第一个没有失眠的觉,连梦都没做一个。我高兴地对小佳说:那间地下室对了我的气场,我的神经衰弱可能就此了结。小佳说:她刚到霍家上学时就住这间地下室,觉睡得特别好。凡是来客都睡过我那张床,都说睡得很好。那可是一间神屋,一张神床。果真,一连四天我都睡得很好。
宁静的环境,宁静的楼房,宁静的花园,宁静的马路,宁静的路灯,宁静的邻舍,居然没有一丝声响能传到我耳边。与我北京和深圳的家比,真像是到了天上白云构筑的世界。也许环境变化太大,大脑皮一时还兴奋不起来,一连几夜想做梦都做不起来。我体验了空气、环境对人睡眠的作用,难怪德国人那么喜欢花草、喜欢把住房造在远离闹市的乡间或郊外。现代都市向人们张开了喧嚣、污染之大口,有钱难买一分静,有钱更难买一分净啊!过去以为西欧到处灯红酒绿,人们沉溺于夜生活,原来我大错了。欧洲的夜是那样宁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比起中国来反而更显传统。他们是在重返田园梦吗?我时时会想起《月光小夜曲》……
但是,有一天,突然我的感觉错位了。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