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张少华:见证深圳交通建设巨变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2 人已围观


▲口述者:张少华
口述时间:2019年9月19日上午
口述地点:颂德国际大厦20楼
 
张少华
 
1964年出生于广东省新兴县,研究生学历。深圳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兼职副主任、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城市交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出租汽车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红荔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香港工商总会荃湾分会会长。2009~2018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建筑业协会“优秀施工企业家”,2017年被评为“深圳市百名行业领军人物”,2018年荣获红荔慈善基金会“慈善奖”。
 
从1985年来到深圳,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34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我也从一名国企的基层员工成长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只要你够勤奋,就有着无限可能。我始终认为,是深圳给了我巨大的成长空间,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让我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感恩深圳,感恩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张少华:见证深圳交通建设巨变
 

 
我隐约感觉到,现代城市、现代的交通建设对祖国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心想长大后有机会一定要参与交通建设。
 
初到深圳留下深刻印象
 
1964年,我出生在广东新兴县一个叫天堂镇的山区小镇。小镇离县城有40多公里,上学需要坐拖拉机出行。有一次,我们到县城参加全县学生的评比演出活动,招待所的地板是一红一白的花瓷砖,我觉得很奇怪,便把鞋子脱掉,光脚去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在招待所的一面墙上,有一幅武汉长江大桥的挂历,在我们那个年代,武汉长江大桥是很出名的。挂历上还有一句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形象地描述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隐约感觉到,现代城市、现代的交通建设对祖国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心想长大后有机会一定要参与交通建设。现在回想,这或许就为我日后选择建筑行业埋下了“种子”。
 
1984年,共青团广东省委组织青年观摩活动,我是广东省的新长征突击手候选人,有幸得以参加。深圳是观摩活动地之一,这也是我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当时整个罗湖片区到处都在修路盖房子,俨然就是一个大工地,口岸联检大楼、新华城、国贸大厦等都在施工建设中,工地一片繁忙,热火朝天。眼前的一切,让人们感到巨变的开始。我们还到了大梅沙、小梅沙,第一次看见大海的我,心情激动澎湃。看到这些,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海滨城市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为买配件考取摩托车驾驶证
 
1985年9月,我毕业后来到深圳,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公司工作。深圳市交通运输公司是市属的交通行业龙头单位,在全市的大巴运营、长途运输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业务,是个老牌的国有企业。我被分配在货运车队,主要负责后勤的维护维修工作,包括零配件采购、超市管理以及技术管理。
 
我们当时的修理厂在深南路最东端的一个山窝里,住的条件十分艰苦,都是用石棉掺进水泥制成瓦片及用竹竿做支撑搭建起来的工棚。其实,深圳早期建设的工房都是这种工棚,一下大雨屋顶就漏水,到了夏天屋里很闷热,里边石棉的毛飞得到处都是。
 
那时,很多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包括设施维护,很多都是靠人力去做,不像现在机械化程度那么高。为了能够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得更好,我考取了深圳第二批的摩托车驾驶证。为了买配件,我经常自己一个人骑摩托车从深圳到广州。那时,从上海宾馆往西走,就没有混凝土路了,大多都是沙路和泥路。当时,路两边不像现在有路灯,骑摩托车去广州要七八个小时,天黑后就不能再回来。所以,去程基本上就得跑一天,第二天再骑摩托车回来。我记得在东莞曾摔过两次,戴的头盔都摔裂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佩服当初的自己。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