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沙尾莫氏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家族记忆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1-13 人已围观
沙尾位于福田区南部,紧邻后海,西有上沙,东接石厦。该村大约建于元末明初,村民由莫、温、梁、欧等姓氏构成。其中莫、温两姓人口稍多,各有二三百人,而梁、欧两姓人口则较少。自建村以后,直至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的几百年间,村民一直以半农半渔为业,其中温姓以渔业生产为主,梁、欧两姓则主要种植水稻,从事农业生产。而莫氏曾经有过一段半农半渔的生产历史,其渔场位于深圳东部的大亚湾一带海面,后来也转为以农耕为主业,逐渐放弃了渔业生产。
[溯源]
据《沙尾莫氏族谱》记载,沙尾莫氏尊莫宣卿为太始祖。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父亲莫让仁,以放鸭为生,一生辛劳贫穷,博学能文;母亲梁氏,生性贤淑。莫宣卿还没有出世,莫让仁便去世了。莫宣卿为遗腹子,从小与母亲梁氏相依为命。梁氏自幼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而莫宣卿也天性迥异,闻言即悟,过目能诵,七岁时已经熟读诗文,学会了吟诗。唐大中五年(851年),莫宣卿赴京城长安应考,一举夺魁,成为中国自科举取士以来最年轻的状元,也是两广地区第一个状元,时年仅17岁。唐宣宗李忱亲自赐宴,并赐锦衣一袭,以彰荣耀。莫宣卿回到故里,即奉母携眷去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归葬于封州文德乡锣鼓岗。唐咸通九年(868年),朝廷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入祀封州乡贤祠。娶白氏,生有三子:长子莫齐,次子莫楚,三子莫晋。莫晋曾任怀州刺史。
莫宣卿六世孙莫永昌,生于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由进士任莆田县令,后升任南雄路判。退休之后,先住保昌县珠玑巷,后来迁居到广州城清风桥安度晚年。莫永昌卒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葬于广州白云山,享寿八十有一。原配夫人李氏和如夫人万氏共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莫愚,后来迁居番禺东涌;次子莫鲁,迁居南海新会;三子莫钝。据族谱记载,莫钝也生有三子,其中次子名叫莫违,字钜,号肖叟。这个肖叟是沙尾莫氏家族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是莫氏家族迁居东莞的开山之祖。
《沙尾莫氏族谱》记载,莫违在宋绍兴年间官至朝奉大夫。原配夫人陈氏共生育了七个儿子,长子名威,以下依次为“猛”“勇”“韬”“略”“辅”“弼”。他起初居莞城莫家岗,后迁居蕉利村。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莫违去世,与夫人合葬于寒溪水圣娘冈茶山围岭。因他是莫氏迁居东莞的第一人,被后来定居东莞宝安的莫氏后裔,包括沙尾莫氏,尊为一世祖。为了有别于以莫宣卿为一世祖的谱系排列,族谱上把他称为“后一世祖”。
二世祖莫威,字念一,官至广西象州武宣县令,娶妻张氏,裔居蕉利祖宅,后代分支上寺岗、何田、板桥、赤岭、蚬涌、澳口等地。
二世祖莫猛,字念二,号端四。诰封儒林郎,娶妻何氏,生一子:齐,号如一。
二世祖莫勇,字念三,配妻万氏,宦游终生。后代分居莫屋村、莫官田、高步、较杯、龙尾岗、增城新塘等地。
二世祖莫韬,字念四,配妻邓氏,裔居麻涌、东浦、莞城西、北门、博厦及番禺夏园等地。
二世祖莫略,字念五,裔居南海棚、白石、下边、板桥等地。
二世祖莫辅,字念六,一字智,别字克治,号悦东,恩奖致政大夫,配姚氏、黎氏。姚氏生一子:如德;黎氏生一子:如峒。居蟠溪水、白石凹头围、新安玉勒、博罗陈村、茶山增步、鼓镇(峡口附近)、坳头、朗厦。
二世祖莫弼,字念七,配妻李氏。裔居塘厦、上谨、大井、英村以及增城官田等地。
三世祖莫齐,号如一,莫猛之子。裔居何田,后代分支大洲、石水口、远塘、莫岭头、岭夏、火岗、清水沥、龙叫以及交趾(今越南)。
三世祖莫如德,字信夫,号三溪,莫辅长子。裔居茶山寒溪水、增步、鼓岭、白石凹、下岗、宝安、玉勒、丹竹、沙尾等地。
三世祖莫如峒,字敬夫,莫辅次子。生一子:濂,迁居虎门凹头围。
四世祖莫濂,莫如峒之子,举人,授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知县,后又分支新安、玉勒、陈村(十四世后迁深圳玉勒、丹坑、沙尾)。
明洪武八年(1375年),肖叟九世孙、东莞城厢人莫碧州出游时,见沙尾土俗淳厚,遂携其妻子来沙尾居住,从而成为沙尾莫氏的开基之祖。
一世祖莫伯喁,号碧州。莫碧州为宣卿公以来第十六世祖,死后葬于长流水李屋村。后人感其迁居开创之功,在村内建起“碧州莫公祠”纪念他。莫碧州原配夫人赖氏无子,继室陈氏生一子:孟颖;又继室魏氏生三子:仲颐、季颢、元显。
二世祖莫孟颖,莫碧州长子。后代世居沙尾。
二世祖莫仲颐,莫碧州次子,后代迁居南头湾厦村。
三世祖莫季颢,莫碧州三子,后代世居沙尾。
三世祖莫元显,莫碧州四子,后代世居沙尾。
此外,福田石厦村及现香港东涌莫屋村、沙江围的莫姓人口,皆为莫碧州的后裔。
[祠堂]
碧州莫公祠为三间两进一天井带左右廊庑的建筑结构,面阔10.7米,进深17.2米,占地面积184平方米。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2003年再次重修。重修后的碧州莫公祠仍保留了同治时期的风貌。青砖砌墙、石柱、木梁架、绿琉璃瓦屋面,有木雕、壁画、灰塑。祠堂大门石匾“碧州莫公祠”,落款为“大清同治癸亥年”。大门对联一副:卿贤留世泽,鼎甲旧家声。祠堂前堂的石匾、门柱、梁架、柁墩、雕刻以及祠内石阶级、天井边石等为同治时期重修时的建筑构件,大门前的覆莲花纹石柱础、鼓形石柱础及八角形石柱础则是比同治时期更早的嘉庆年间的原物。后堂正神龛两侧一副对联:沙环碧翠源远东邑绵世泽,尾绕洲川立基南山振家声。后堂右侧龛祀唐代广东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神龛正中挂有莫宣卿画像。后堂的抬梁式梁架、木雕梁枋、石柱础等也是同治时期原物。
[溯源]
据《沙尾莫氏族谱》记载,沙尾莫氏尊莫宣卿为太始祖。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父亲莫让仁,以放鸭为生,一生辛劳贫穷,博学能文;母亲梁氏,生性贤淑。莫宣卿还没有出世,莫让仁便去世了。莫宣卿为遗腹子,从小与母亲梁氏相依为命。梁氏自幼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而莫宣卿也天性迥异,闻言即悟,过目能诵,七岁时已经熟读诗文,学会了吟诗。唐大中五年(851年),莫宣卿赴京城长安应考,一举夺魁,成为中国自科举取士以来最年轻的状元,也是两广地区第一个状元,时年仅17岁。唐宣宗李忱亲自赐宴,并赐锦衣一袭,以彰荣耀。莫宣卿回到故里,即奉母携眷去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归葬于封州文德乡锣鼓岗。唐咸通九年(868年),朝廷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入祀封州乡贤祠。娶白氏,生有三子:长子莫齐,次子莫楚,三子莫晋。莫晋曾任怀州刺史。
莫宣卿六世孙莫永昌,生于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由进士任莆田县令,后升任南雄路判。退休之后,先住保昌县珠玑巷,后来迁居到广州城清风桥安度晚年。莫永昌卒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葬于广州白云山,享寿八十有一。原配夫人李氏和如夫人万氏共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莫愚,后来迁居番禺东涌;次子莫鲁,迁居南海新会;三子莫钝。据族谱记载,莫钝也生有三子,其中次子名叫莫违,字钜,号肖叟。这个肖叟是沙尾莫氏家族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是莫氏家族迁居东莞的开山之祖。
《沙尾莫氏族谱》记载,莫违在宋绍兴年间官至朝奉大夫。原配夫人陈氏共生育了七个儿子,长子名威,以下依次为“猛”“勇”“韬”“略”“辅”“弼”。他起初居莞城莫家岗,后迁居蕉利村。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莫违去世,与夫人合葬于寒溪水圣娘冈茶山围岭。因他是莫氏迁居东莞的第一人,被后来定居东莞宝安的莫氏后裔,包括沙尾莫氏,尊为一世祖。为了有别于以莫宣卿为一世祖的谱系排列,族谱上把他称为“后一世祖”。
二世祖莫威,字念一,官至广西象州武宣县令,娶妻张氏,裔居蕉利祖宅,后代分支上寺岗、何田、板桥、赤岭、蚬涌、澳口等地。
二世祖莫猛,字念二,号端四。诰封儒林郎,娶妻何氏,生一子:齐,号如一。
二世祖莫勇,字念三,配妻万氏,宦游终生。后代分居莫屋村、莫官田、高步、较杯、龙尾岗、增城新塘等地。
二世祖莫韬,字念四,配妻邓氏,裔居麻涌、东浦、莞城西、北门、博厦及番禺夏园等地。
二世祖莫略,字念五,裔居南海棚、白石、下边、板桥等地。
二世祖莫辅,字念六,一字智,别字克治,号悦东,恩奖致政大夫,配姚氏、黎氏。姚氏生一子:如德;黎氏生一子:如峒。居蟠溪水、白石凹头围、新安玉勒、博罗陈村、茶山增步、鼓镇(峡口附近)、坳头、朗厦。
二世祖莫弼,字念七,配妻李氏。裔居塘厦、上谨、大井、英村以及增城官田等地。
三世祖莫齐,号如一,莫猛之子。裔居何田,后代分支大洲、石水口、远塘、莫岭头、岭夏、火岗、清水沥、龙叫以及交趾(今越南)。
三世祖莫如德,字信夫,号三溪,莫辅长子。裔居茶山寒溪水、增步、鼓岭、白石凹、下岗、宝安、玉勒、丹竹、沙尾等地。
三世祖莫如峒,字敬夫,莫辅次子。生一子:濂,迁居虎门凹头围。
四世祖莫濂,莫如峒之子,举人,授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知县,后又分支新安、玉勒、陈村(十四世后迁深圳玉勒、丹坑、沙尾)。
明洪武八年(1375年),肖叟九世孙、东莞城厢人莫碧州出游时,见沙尾土俗淳厚,遂携其妻子来沙尾居住,从而成为沙尾莫氏的开基之祖。
一世祖莫伯喁,号碧州。莫碧州为宣卿公以来第十六世祖,死后葬于长流水李屋村。后人感其迁居开创之功,在村内建起“碧州莫公祠”纪念他。莫碧州原配夫人赖氏无子,继室陈氏生一子:孟颖;又继室魏氏生三子:仲颐、季颢、元显。
二世祖莫孟颖,莫碧州长子。后代世居沙尾。
二世祖莫仲颐,莫碧州次子,后代迁居南头湾厦村。
三世祖莫季颢,莫碧州三子,后代世居沙尾。
三世祖莫元显,莫碧州四子,后代世居沙尾。
此外,福田石厦村及现香港东涌莫屋村、沙江围的莫姓人口,皆为莫碧州的后裔。
[祠堂]
碧州莫公祠为三间两进一天井带左右廊庑的建筑结构,面阔10.7米,进深17.2米,占地面积184平方米。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2003年再次重修。重修后的碧州莫公祠仍保留了同治时期的风貌。青砖砌墙、石柱、木梁架、绿琉璃瓦屋面,有木雕、壁画、灰塑。祠堂大门石匾“碧州莫公祠”,落款为“大清同治癸亥年”。大门对联一副:卿贤留世泽,鼎甲旧家声。祠堂前堂的石匾、门柱、梁架、柁墩、雕刻以及祠内石阶级、天井边石等为同治时期重修时的建筑构件,大门前的覆莲花纹石柱础、鼓形石柱础及八角形石柱础则是比同治时期更早的嘉庆年间的原物。后堂正神龛两侧一副对联:沙环碧翠源远东邑绵世泽,尾绕洲川立基南山振家声。后堂右侧龛祀唐代广东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神龛正中挂有莫宣卿画像。后堂的抬梁式梁架、木雕梁枋、石柱础等也是同治时期原物。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