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
虾蛄
海洋生物虾蛄(Squilla oratoria),俗称濑尿虾、虾爬子、螳螂虾、虾弹拔等。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分布广,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广泛分布于深圳沿海。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毛虾
海洋生物毛虾(Acetes),甲壳纲十足目樱虾科一属。又称水虾。小型经济虾类。体长1~4厘米,雌虾略大于雄虾。虾体极侧扁、甲壳极薄、无色透明,触鞭甚长,步足3对。常成群栖息于河口区、港湾以
2022-01-19
阅读更多 -
赤虾
海洋生物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因身体都带有棕红色的斜斑纹,腹肢也红色,故名。学名为鬚赤虾。额角仅上缘具齿。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胃上刺及颊刺。尾节末端具3对活动刺和1对
2022-01-19
阅读更多 -
刀额新对虾
海洋生物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虾体土黄到棕褐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步足淡紫色和淡黄色环斑相间。壳薄体肥、肉嫩味美,是近岸浅海虾类,其广泛分布于中国山东半岛以
2022-01-19
阅读更多 -
近缘新对虾
海洋生物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甲壳纲对虾科。俗称中虾、芦虾、赤瓜虾。栖息于沙、沙泥、泥沙、泥底海区,对底质无特殊选择,在50米水深范围内均有分布,一般10米水深以浅渔获
2022-01-19
阅读更多 -
周氏新对虾
海洋生物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俗称黄虾、沙虾、站虾、麻虾、黄新对虾、羊毛虾和河虾等,隶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体长70~110毫米,全身遍布棕蓝色斑点,尾肢半棕褐色,边缘红色;体表
2022-01-19
阅读更多 -
长毛对虾
海洋生物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俗称“明虾”,生活在深圳沿岸水深30米以内浅海。常与墨吉对虾混栖在泥沙质的海底。捕捞汛期为每年9月至翌年2月,旺汛期为10~12月。产
2022-01-19
阅读更多 -
墨吉对虾
海洋生物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甲壳纲对虾科。是人工养殖的主要虾类之一。生活在广东沿岸浅水区,水深10~15米处。栖息地以沙底为主,沙泥底次之。每年捕捞汛期为8月至翌年1月,沙
2022-01-19
阅读更多 -
虾蟹类资源
海洋生物深圳虾类主要有油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周氏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刀额新对虾、赤虾、毛虾、虾蛄等。蟹类有锯缘青蟹、棱子蟹、红星梭子蟹等。广泛分布于深圳沿海。
2022-01-19
阅读更多 -
鲈鱼
海洋生物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鱼纲鳍科。又名花鲈。体背隆起,腹部平直,尾柄细长,头大,吻短,眼中等大,吻部无鳞,侧线平直。背鳍有11~12根鳍棘。鳍棘部和鳍条之间有深缺刻。臀鳍有3根鳍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斑鱼鰶
海洋生物斑鱼鰶(Epinephelus),鲱科。背鳍最后一鳍条延长为丝状。上颌中间缺刻不明显。体被圆鳞,无侧线,纵列鳞53~56个。腹部具棱鳞32~36个。暖水性浅海鱼类。一般栖息于水深5~15米浅海,适盐
2022-01-19
阅读更多 -
带鱼
海洋生物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带鱼科。学名为细尾带鱼。鳃耙8-10+16-17。胸鳍略等于或稍长于吻长。臀鳍第一鳍棘小,短于瞳孔。生殖期为10月~次年1月和4~6月。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
2022-01-19
阅读更多 -
金钱鱼
海洋生物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金钱鱼科。体侧扁而高,略呈四边形。口小,前位。上下颌牙呈现细刚毛状,有3牙尖,犁骨与腭骨无牙。背鳍和臀鳍鳍条部后缘几呈垂直状。体侧有许多圆形或卵
2022-01-19
阅读更多 -
多齿蛇鲻
海洋生物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狗母鱼科。腭骨每侧有两组牙带,外牙带前部通常有牙2行或3行。胸鳍后端伸达腹鳍基底上方或后方。腹鳍条9,内外侧鳍条约等长。幽门盲囊18~23。生殖期主
2022-01-19
阅读更多 -
金色小沙丁鱼
海洋生物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鲱科。臀鳍最后两鳍条显著大。腹鳍条9。尾鳍基有两个显著长鳞。生殖期为10月~次年3月。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见于南海和东海
2022-01-19
阅读更多 -
中华青鳞鱼
海洋生物中华青鳞鱼(Harengula nymphaea),鲱科。学名为神仙青鳞鱼。腹部侧扁,具腹棱。鳃耙34-36+60-63。背鳍在前方。生殖期为1~3月。分布在太平洋和中国沿海。深圳主要分布在龙岗大亚
2022-01-19
阅读更多 -
蛇鲻
海洋生物蛇鲻(Saurida),暖水性近底层鱼类。亦称丁鱼、狗棍。鱼纲狗母鱼科。无明显的洄游路线,仅在浅水与深水之间进行季节性移动。繁殖期间因种而异,渔期亦因鱼种和渔场而异。性凶猛贪
2022-01-19
阅读更多 -
鱼类资源
海洋生物深圳鱼类资源丰富,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少数为暖温性种类。据1998年5月调查结果,鱼类有39种,分属于12目22科35属,其中鲈形目最多共10科19属19种,占48.7%;其次为鲱形目2科7属9种,占23.07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海洋中的生物通过自身的繁殖、发育、生长和种群不断地更替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资源。包括海洋渔业资源(或叫海洋水产资源)和海洋药用资源。深圳三面环海,海域中营养物质丰富,泥滩、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海洋能资源
海域海岛海洋能是指蕴藏于海水中的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海水机械能包括潮汐的势能以及潮流、海流和波浪的动能;海水化学能指江河海口附近淡水与海水之间的盐度差所蕴藏的能量。夏秋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海砂资源
海域海岛深圳海域初步查明的砂淤料源区主要在深圳湾内、深圳湾口海域、妈湾港口、大小铲岛海域等。根据海砂和淤泥料的分布、质量、储量、吹填造地的技术条件、对环境影响等情况,深圳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海洋资源
海域海岛指海水、海底与海面有密切关系的一种资源。通常包括海水中的生物(包括人工养殖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运动如波浪、潮汐、潮流等所产生的能量,海水中储存的热量
2022-01-19
阅读更多 -
赤潮
自然灾害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主要因海域营养盐污染或富营养化等引致。因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一般呈红或砖红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海洋钻孔生物
海洋水文能穿凿木船、红树、岩石、珊瑚礁以及贝壳等物质基质的生物。与污着生物不同,钻到物体内部生长,对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是破坏海上设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种类包括海藻、海绵动物
2022-01-19
阅读更多 -
海洋污着生物
海洋水文又称海洋附着生物,指生长在船底和海中一切设施表面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主要危害是增加船舶的阻力;堵塞管道;加速金属腐蚀,缩短海水中各类仪器的使用寿命等。对水产业的影响表
2022-01-19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