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扫码关注

廖虹雷:以文证史,桑梓情怀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23 人已围观


廖虹雷出生于1946年,笔名红雷,民俗学家,坚持文学创作50余年。有人说广府文化是“咸水”,客家文化是“淡水”,廖虹雷说他的视角就是深挖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叙述这“咸淡水文化”的故事。数十年间,他走遍了深圳的山山水水,对一山一溪、一草一木如同肌肤般熟悉,这些都诗意般悄然流进作品的字里行间。

1971年,廖虹雷根据莲塘边防线上歼灭一股越境特务的事件写出小话剧《新兵巡逻》、小歌剧《深圳河畔》、小舞剧《边防岗哨》,作品巡回演出。他又在此基础上写成5万字的电影文学剧本《边防线上》,后改编为八场粤剧《边防枪声》,于1977年在广东省文艺调演中获得创作演出优秀奖。1985年,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深圳墟(东门老街)引进港资进行拆迁改造,廖虹雷带着深厚的感情写成中篇小说《老街》,获广东省第六届新人新作奖。他还连续创作了《老村》《老墟》《老厂》《老弟》《老妈》等“老”字号系列中篇小说,发表了《深圳河畔》《深圳水》《小桥印象》《时间在田野里》等散文作品。他因大量接地气的、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作品,被省市评论家撰文称为“深圳有代表性的乡土作家”。

当廖虹雷的乡土文学名声在外时,他却突然转换创作方向,将注意力放在深圳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上,有三件事促他旨趣转变:

一是有位英国华侨表亲于20世纪90年代初回到深圳墟,跟他提出吃儿时的“深圳云片糕”“鸡屎藤粄”,想到北门街旁边的布吉河戏水抓鱼,寻找童年的记忆,可这些都消逝了。他年轻时生活过的老村,去过的古桥、古庙、古牌坊、古祠堂,已所剩无几。最令人生气的是李朗村那座160多年历史的乐育神学院,作为基督教开办的深圳第一个高等学府,竟然被人半夜拆毁。古村古镇的支离破碎,让人无限嘘唏,乡愁绵绵。

二是他参加不少文化沙龙和论坛,在会上听到好些人说深圳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沉淀、没有名山大川,更没有什么名优特产。讹传“深圳是从小渔村发展来的”“深圳地名源自一条小沟圳”“大梅沙因有一大片梅花而得名”等,这些无知的言论戳痛了他的心,他深感深圳不够重视本土文化,没有多少历史文化书籍。

三是2005年全国著名的民俗专家乌丙安来到深圳做讲座,使他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认识。会上有人表示,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没存下多少文化艺术,也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深圳的民间舞蹈、山歌、音乐、文学和民俗很丰富,如甘坑客家凉帽、新安盆菜、黎围麒麟舞、南澳草龙舞、大鹏千音山歌、大鹏清醮习俗等,精彩纷呈。从此,他走遍深圳各个角落,开展田野调查,寻访古村、采风问俗,撰写系列民俗文章,出版了《深圳民俗寻踪》《深圳民间熟语》《深圳民间节俗》等著作。2022年1月,他推出的新作《收藏深圳岁月》,是他亲身经历或亲自调查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圳本土文化,是乡愁、乡恋、乡情,是深圳优良的革命文化传统。

张黎明是东江纵队老战士的后代,深圳本土作家,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我的一只眼睛没有流泪》《走出边缘》《濠镜是家》《阿木夫人》《非常美丽》,长篇纪实散文《大转折:深圳1949》《妈妈也九岁》《我的老街我的深圳》等。其作品曾获广东省五四征文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

1979年,张黎明从省城回到家乡深圳参与筹办《深圳特区报》,后又参与筹办《特区文学》,为深圳文化界开荒拓土。后来她选择成为一名作家,她说自己创作的所有原型都来自在深圳的这些体验和生活,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故事是她创作的源泉。2016年,张黎明历时10年之久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以沙头角南涌罗氏家族为中心,聚焦东江纵队,反映抗战历史。该书通过一个家族的历史映射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以小见大,以细节见精神,以个体为叙事载体,以历史大事件为背景,从普通人的抗战经历中展示深圳、香港的前世今生、家国情怀、血肉相连、休戚与共。这是对深圳有没有历史的诚恳回答,也是对香港因青少年历史教育缺失而出现的“港独”怪胎的对症良药。

2020年,她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礼图书《叉仔——与深圳一起成长》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普通孩子“叉仔”亲历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20年间的发展变迁,从1979年秋天的强台风写起,至老城拆建、叉仔长大后的1999年结束。张黎明笔下描绘的深圳老街模样,还有台风导致深圳2万多间房屋损毁、几千港人排队购房、500万张股票抽签表2小时被抢空等生动叙述,以及人物对话中信手拈来的粤语俗语,无一不体现着张黎明对深圳发展变迁几十年如一日的细致入微观察。小至深圳人的市井家事,大至深圳改革史上的大事件,她以平实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岭南市井风情油画。

作为坪山客家人,张黎明有很深的客家情结。2021年,张黎明与其女儿廖铮共同创作了《坪山女人:生于1893》一书,以祖母邱炳娣为原型,通过讲述一位坪山客家女人的人生经历,串联起一个追寻宗族百年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