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城市建设 > 城建综合 城建综合

扫码关注

梦幻水都:一片“水域”的华丽转身(沙井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 深圳 78 街“全景画像”. 宝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12-30 人已围观

茅洲河流域是深圳农耕时代的膏腴之地,芳草萋萋,水清如镜,船舶往来,鱼虾成群。河岸香茅遍布,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茅洲河末段是东莞与宝安界河,故称“东宝河”,下游水系发达,水网密布,沙井河段水深面阔,可以通航200吨左右的船只,是水上交通、贸易的天然枢纽。北宋曾在此设归德盐栅,南宋升格为归德盐场。彼时沙井河水汹涌,风波为患。南宋嘉定年间,盐官为了镇水安民,增益渔盐之利,修建了龙津石塔。这是深圳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位于沙井古墟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比故宫还早200年。由于石塔塔身雕刻着图样和文字,被当地百姓称为“花塔公”。明崇祯《东莞县志》记载:宋嘉定年间,归德盐场盐官承节郎周穆倡议修筑龙津桥,嘉定十三年(1220年),一座横跨龙津河两岸的石拱桥宣告落成。可是在庆祝大桥落成的时候,突然起大风、下大雨,河水波涛汹涌,就像蛟龙肆意纵行。于是,周穆召集众乡绅,并从云溪寺请来高僧,经商议,决定在桥侧建塔镇水患。夏日,塔成,这就是有名的龙津石塔。

今天,在急骤的城市化进程中,沙井的许多水域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于是,入湾向海、靠水吃水的沙井人以“梦幻水都”为题,再续沙井“水”的篇章:沙井西靠伶仃洋,突出海洋生态主题;北临茅洲河(东宝河),突出水生态主题;中部公园居多,突出公园生态主题。三位一体,共同形成“一河、一景、一堤、一园”的城市生态格局。

一河:茅洲河。治理后的茅洲河,香茅已然少了,堤岸绿植和景观树渐渐多了,加之越来越多的赛艇活动在这里举行,茅洲河更像是剑桥的“康河”了。深圳西部中心区七彩碧道沙井河碧道,依河而建,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亲水公共空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休闲“打卡”地。

一景:海上田园旅游区。东有大小梅沙,西有海上田园。海上田园于2001年建成开放,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交织而成的画卷,这里有50万平方米品种丰富的红树林,既有深圳本地优势品种秋茄、桐花、木榄、老鼠簕、卤蕨,也有来自异域的拉贡木、无瓣海桑,共有红树、半红树、伴生红树植物30余个品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鸟类前来栖息。那20万平方米的三基鱼塘,恰似一面面镜子,倒映着天空与飞鸟,鱼跃其中,泛起层层涟漪。随着大前海的规划发展,海上田园将与即将开业的华发冰雪世界高度融合,成为兼具生活性、娱乐性的城市文旅绿美地标,以更迷人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成为人们心中那片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诗意栖息地。

▲海上田园旅游区

一堤:沙井西海堤。大鹏看日出,宝安看日落。宝安西海堤沙井段是观看日落美景的绝佳地点,明清时期就以“西海夕照”著称。红树白鹭,渔舟蚝田,夕阳西下,绚彩晚霞,渔歌唱晚的余韵犹存,海洋新城时代的摩登与活力也很酷炫。

▲蚝乡湖公园

一园:蚝乡湖公园。沙井的公园星罗棋布,其中蚝乡湖公园人气最旺。蚝乡湖公园是深圳治水典范,其水域前身为岗头调节池,是排涝河、沙井河、上寮河、新桥河交汇的雨洪调蓄池,经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后,规划设计成休闲娱乐亲水场所和夜生活空间。公园以“水”为主线,分为水湿地、水花园、水生岛、水舞台四大区域;一座蚝心虹桥跨河而建,是眺望公园的绝佳观景点;园内水闸观景台、花廊驿站、文创展馆、自然教育中心等特色景观场所,充分展现了自然风光、人文色彩、科普教育与城市活力属性。夜晚园内灯光璀璨,广场上草坪音乐会等各类特色主题活动及休闲娱乐区里丰富的活动项目,充分满足了市民对公园休闲娱乐消费的需求,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游园嬉戏,目前已成为沙井的时尚网红“打卡”地。蚝乡湖公园内保留了一处宝安较早时期的旧发电厂,该厂被列入深圳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现改造为沙井村民大厅(蚝乡湖文创馆),是工业遗产活化保护的优秀案例。蚝乡湖公园及文创展馆项目先后入围英国权威设计奖Dezeen Awards,获得香港城市设计学会城市设计大奖、美国建筑大师奖。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