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舞蹈

作者:深圳百科全书编委会 来源:《深圳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yuan2428 2022-06-13 人已围观

特区成立之前,深圳舞蹈界只有宝安县文艺宣传队十几名舞蹈演员。特区成立之后,随着城市文化的建立与发展,深圳舞蹈事业渐渐发展起来。从1984年开始,全国各地舞蹈人才陆续进入深圳,大部分从事歌舞厅的娱乐舞蹈表演,形成了以舞蹈谋生的流动群体,丰富了当时深圳舞蹈的内容。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批来自文化积淀较深地区的舞蹈界精英汇集深圳,并立足于悠久深厚的岭南文化资源,融合八面之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使深圳舞蹈呈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无论是专业舞蹈、群众舞蹈,还是少儿舞蹈、景区舞蹈和歌舞厅舞蹈,在各种全国性舞蹈大赛的领奖台上,都能见到深圳舞者的身影,被誉为中国原创舞蹈的深圳风。

专业舞蹈方面。1993年,舞蹈作品《穆斯林礼赞》、《英雄的哈萨克》、《鼓魂》、《佤山人》、《拉木鼓》、《打是亲、骂是爱》、《接亲歌》、《凉山汉子》等,参加广东省第五届艺术节获奖,其中《穆斯林礼赞》1994年还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提名奖”。舞蹈《翔》、《黄河儿女》获省级专业比赛二、三等奖;深圳市艺术学校参加全国桃李杯比赛获广东赛区芭蕾舞少年女子组银奖与中国舞、芭蕾舞男子组优秀奖。20世纪90年代,深圳先后创作、排演了6部不同风格的舞剧,引起国内舞蹈界的极大关注。市舞蹈家协会创作排演的现代舞剧《一样的月光》1993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并被选入中国舞剧专集;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现代舞剧《深圳故事·追求》1999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龙岗区文化馆创作演出的客家风情组舞《长长的红背带》、沙头角文化站创作演出的现代舞剧《中英街的故事》,以其独特的组织制作方式与演出效果,在国内同行中树起崭新的艺术形象,《长长的红背带》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编导奖。

少儿舞蹈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期,《快乐的小白鸭》、《巡航》、《小小粉刷匠》等舞蹈获广东省群众文化艺术作品二等奖。之后,《鹏城花》、《数高楼》、《面向大海》、《搏浪》、《小小斗牛士》等相继获奖。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批立意新、手法新的好作品,如获得广东省“少儿花会”等奖的《龙种》、《雏鹏》、《奔腾》、《校园的早春》、《客家小妹》、《远飞的大雁》、《国旗飘在我心中》、《红树林》、《凉帽圆圆》;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娃娃的娃娃》、《沐中乐》、《同在蓝天下》、《小博士》、《红花绿叶》、《小花帽》、《飞吧鸽子》、《荔枝红了》。《春之声》获得国际比赛第三名,并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提名奖。市少儿艺术团还赴北京中南海及多个国家进行演出。

业余舞蹈方面。深圳在社区舞蹈、旅游舞蹈、歌舞厅舞蹈方面最具特色。社区舞蹈以文化馆、站为主体,组织创作、排演的一批富有南国风情的舞蹈节目在省级、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如《大鹏湾渔女》、《荔枝情》、《渔灯舞》、《水上娶新娘》、《热血东江》、《客家母亲》、《根情》、《背仔乐》、《粤女情》、《莲》、《熟了》、《春雷》等。在旅游舞蹈上,以华侨城的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未来时代、欢乐谷为代表,曾先后结合各自的旅游特点推出别开生面的大型综合性舞蹈专场,其中《蓝月亮》、《绿宝石》、《创世纪》等演出场次数以千计,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景区歌舞表演团体已经成为深圳舞蹈队伍的主力军之一。在歌舞厅舞蹈上,以沙都歌舞厅为代表,以新潮、高品位为特色,曾应邀在北京中南海演出,开全国歌舞厅文化之先河。

舞蹈交流方面。1986年开始,深圳舞蹈界陆续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演出等。同时,到1992年,深圳共累计接待了包括比利时皇家芭蕾舞团等在内的44个国际艺术团、41个港澳台演出团,并于1999年11月举办’99海峡两岸中华舞蹈文化交流活动。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