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图书馆行业手机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蔡晖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3-21 人已围观
二、图书馆行业手机应用现状
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就是借还服务,简单而言就是“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而美国图书馆近年来“无纸化”趋势也渐渐盛行,预示着今后的图书馆将主要在物联网和移动阅读方面开展更多的服务。
1.物联网技术应用。
简单来说就是对书(物)和人进行定位,让人尽快找到书,并且也根据书的特性,使之更容易被需要它的人找到。到技术层面,无非就两个环节,一是系统要能定位每本书的实际位置,二就是系统能定位人的具体位置。只要两个关联的位置确定,找书需求便不再是问题。
另外就是对于读者来说,常常存在“借”还是“买”的问题,目前来说,绝大多数读者想看书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去书城,知道图书馆的相对较少,当然这里面也有读者的个人喜好因素在里面,但主要还是由于到图书馆借书相对很不方便。馆藏量不足,有馆藏呢又找不到,恐怕是使很多读者困惑的问题。而喜欢无目的地浏览图书的读者倒是图书馆的常客。手机应用可以给读者非常方便的一个比较,在书城拿出手机扫描ISBN就知道这本书哪里有借,书的新旧程度如何,可否预约送书等等。从环保角度考虑,图书馆理应承担更多的公众阅读责任,毕竟买来的旧书利用率太低,其流转再利用渠道也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2.移动阅读技术应用。
从目前的移动阅读发展来看,手机阅读的前景并非十分光明。毕竟这东西炒作的成分太大,对于真正的用户来说,偶尔玩玩还行,真要人拿个那么几英寸屏幕的手机看几小时的书,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如果说以后全是数字化阅读,恐怕首先消亡的就是报纸,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每天大叠的报纸印出来,还是有大量的用户群。数字化虽然是个方向,但其前景和发展速度明显已经被当今社会的包装行业加入了过多的噱头。
现今公认的平板阅读,具备真正适合阅读的屏幕大小,理论上来讲还是有很大前景的,毕竟其阅读体验是无可比拟的。相比手机应用,可以说从开发模式和理念方面都完全不同。如手机大部分人主要用拇指,而对于平板大部分人用的是食指。但对平板阅读的最大不利因素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据深圳的统计数据(据2012年4月23日的《第一现场》报道),深圳市中小学生近视率已经高达60%以上,“专家”建议6岁以下孩子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半小时,6岁以上的孩子每天也不能超过1小时。电子产品对人类身体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虽说目前电子产品对成人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有深入研究并引起足够重视,但其真实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仍然值得商榷。
不过话又说回来,图书馆无纸化的趋势倒的确越来越明显了,今后的图书馆恐怕慢慢会变成不再是仅仅借书了,同时借阅iPad等移动阅读产品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很赞哦! ( )
下一篇:善于学习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