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农家书屋:让书籍走进生活

作者:朱永新 来源: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 责任编辑:kysia 2023-08-22 人已围观

近几年,农民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从政府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农家书屋被写进了200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文化政策。按照农家书屋的建设标准,每个书屋配备不少于500 种的1500 册图书、30 种报刊、100 种音像制品,需要投入2.5 万元。为此,每年的总投入大概在10 亿元。

在2009 年举行的以“全民阅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主题的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上,柳斌杰先生作了主旨演讲。他说,文明传承和民族兴亡的历史证明,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村地区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广大农民群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改变他们的命运,对于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对于建设全体公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至关重要。因此,把农家书屋建到村上,把全民阅读扩大到农村,切实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培养农民阅读习惯,提高广大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这是卓有成效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非常赞成“农家书屋”建设,农民非常需要阅读。但是,当阅读没有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走进阅读。所以,在已经有人担心有书无屋或者有屋无书的基础上,我更担心有屋有书而无人读书。农家书屋作用的真正发挥,必须有一群热爱读书的农民。

研究发现,阅读最关键的时期是儿童时期,这是人的精神饥饿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阅读兴趣与习惯形成的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一旦发现了这个智慧宝藏、思想之渊,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拥有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就会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即使他们今后仍然留在农村,仍然像父辈一样做农民,他们也会与图书为友,而且,他们将会是心灵充盈、眼界开阔、脚踏实地又可能有所创新的新一代农民。

但是,全国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图书。我在一次调研时了解到,贵州山区的一个县,200 所学校没有一册藏书。

因此,我们主张,把农家书屋建在村小学,让那些最需要读书的孩子能够有书可读;为农家书屋配书的时候,把孩子们最喜欢的书优先配齐。这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最大的矛盾是行政体系的鸿沟。村小学是教育部门管的,而农家书屋是新闻出版部门管的。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联起手来,共同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服务。

具体来说就是:第一,由新闻出版部门提供图书;第二,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人员;第三,双方共同商定书目,其中有50% 左右适合教师和学生阅读的书籍,50% 左右适合成年农民阅读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文学等书籍。

一个农村孩子真正爱上了阅读,或多或少会悄然影响一个家庭的读书氛围。从拯救农村孩子的阅读入手去改变农民的阅读理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父母,有了热爱阅读的父母又必然会教育出喜欢阅读的孩子。

如此一来,让书籍深入走进孩子的生活,真正走进农村的万千家庭,阅读的种子就会真正扎根在乡间的土地上。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