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图书馆之城”: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7-03 人已围观
全民阅读与社会教育主阵地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典籍的府库和信息知识的枢纽,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和功能。深圳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之城”的中心馆与龙头馆,2014年新设阅读推广部,2015年新增“文化新馆”办馆理念,引领推动“图书馆之城”各馆积极开展全民阅读,通过经典阅读、古籍开发、红色文化、学术文化、地方文化等众多创新举措,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打造了“市民文化大讲堂”“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南书房夜话”“人文讲坛”“共读半小时”“阅在深秋”“少儿智慧银行”等标杆性阅读品牌。设立深圳学派专区,汇聚本地学术资源,发起“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打造学人切磋砥砺的学术平台。加强馆藏研究和文化创造,出版《深圳人著作目录》《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丛书,拍摄东江纵队老战士口述历史纪录片、深圳记忆(古村、古墟、传统手工艺)等系列纪录片,开展“穿城而过、走读深圳”“深圳记忆文化之旅”等自然、历史走读活动,润物无声地增强市民对于城市文化及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做出贡献。“图书馆之城”建设20年,全市读者活动数量增长16.9倍,至1.82万场;读者活动参与人次增长179倍,至1931.71万人次,编撰出版学术专业著作54部,包括《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理念与实践》《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深圳模式——深圳“图书馆之城”探索与创新》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年的事业深耕,20年的开拓创新,上千个图书馆(室)如遍布街巷的参天大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新高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推荐推广要求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嘉惠更多同行和民众;图书馆同仁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也希望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为此,我产生了在今年这个重要节点编撰丛书的想法,得到前辈、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王京生先生多年来引领、推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支持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和“图书馆之城”事业高质量发展;感谢李国新教授、程焕文教授长期关注支持深圳图书馆与“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三位的总序为本套丛书增添了智慧的光辉。也感谢各级领导、全国同仁长期以来对深圳图书馆事业的厚爱与支持。
由于基础业务资料翔实,日常研究积累丰富,短时间内就形成6部图书的架构,涵盖体系经验、论文研究、事业报告、标准规范、新型空间及书目推荐等各个领域,它们如一幅幅画卷共同展现了“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的历程、细节和成果,以及对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的思考,为事业更上层楼提供思路。尤值一提的是,今年也是7.2万平方米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建成筹备开放的紧要时期,我们多面作战,艰辛异常。参与图书编撰的全体同仁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诚合作、精益求精,成书来之不易。“‘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6部图书概况如下:
《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聚焦“图书馆之城”20年来在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上的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和蓬勃发展,从专业研究视角全面、系统、深入揭示和解读“图书馆之城”的构建模式和创新举措,提炼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可资借鉴的深圳经验。
《开放创新典范——“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文集(2003—2023)》:内容涵盖体系建设、全民阅读、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等领域,凝聚市、区各馆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研究力量,是以论文形式对“图书馆之城”20年探索与创新实践具体内容的集中呈现,可为全国城市相关专业领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图书馆之城”标准规范与技术应用要则》:深圳图书馆发挥中心馆作用,牵头、引领全市制定25个市级标准、团体标准、业务规范与应用要则,内容涵盖总分馆、统一平台、智慧图书馆等领域,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乃至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专业引领与行业规范等重要作用,达到“以标准促规范,以标准促质量,以标准促提升”之目的。
《统一服务这十年——“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总结全市“统一服务”十年来事业进展、统计数据、各类专项研究等成果,通过对统一技术平台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全面透视事业微观变化及其影响,为图书情报行业、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及图书馆行业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与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借鉴。
《从经典阅读开始——新型文化空间创新与实践》:以新时代经典阅读空间作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的先导,展现深圳以经典阅读引领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的先行路径,配以典型案例与生动图片,呈现“图书馆之城”新型文化空间的多姿多彩,展示它们对优化城市气质、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所起的积极作用。
《经典之美——“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0种)》:立足深圳图书馆十年深耕与积淀,在历年“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推广基础上,对300种经典图书的推荐版本、提要、名家推介等进行了全面优化与完善,集中呈现出前沿、完备、细致的书目推荐信息,为家庭经典阅读与收藏提供权威、可靠的参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图书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需要图书馆人发挥专业核心能力,保持孜孜不倦的事业情怀,携手社会各界继续探索、实践、引领、创新,为实现“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学习型社会,为增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贡献更大力量。
(张岩,博士,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年的事业深耕,20年的开拓创新,上千个图书馆(室)如遍布街巷的参天大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新高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推荐推广要求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嘉惠更多同行和民众;图书馆同仁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也希望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为此,我产生了在今年这个重要节点编撰丛书的想法,得到前辈、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王京生先生多年来引领、推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支持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和“图书馆之城”事业高质量发展;感谢李国新教授、程焕文教授长期关注支持深圳图书馆与“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三位的总序为本套丛书增添了智慧的光辉。也感谢各级领导、全国同仁长期以来对深圳图书馆事业的厚爱与支持。
由于基础业务资料翔实,日常研究积累丰富,短时间内就形成6部图书的架构,涵盖体系经验、论文研究、事业报告、标准规范、新型空间及书目推荐等各个领域,它们如一幅幅画卷共同展现了“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的历程、细节和成果,以及对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的思考,为事业更上层楼提供思路。尤值一提的是,今年也是7.2万平方米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建成筹备开放的紧要时期,我们多面作战,艰辛异常。参与图书编撰的全体同仁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诚合作、精益求精,成书来之不易。“‘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6部图书概况如下:
《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聚焦“图书馆之城”20年来在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上的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和蓬勃发展,从专业研究视角全面、系统、深入揭示和解读“图书馆之城”的构建模式和创新举措,提炼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可资借鉴的深圳经验。
《开放创新典范——“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文集(2003—2023)》:内容涵盖体系建设、全民阅读、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等领域,凝聚市、区各馆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研究力量,是以论文形式对“图书馆之城”20年探索与创新实践具体内容的集中呈现,可为全国城市相关专业领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图书馆之城”标准规范与技术应用要则》:深圳图书馆发挥中心馆作用,牵头、引领全市制定25个市级标准、团体标准、业务规范与应用要则,内容涵盖总分馆、统一平台、智慧图书馆等领域,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乃至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专业引领与行业规范等重要作用,达到“以标准促规范,以标准促质量,以标准促提升”之目的。
《统一服务这十年——“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总结全市“统一服务”十年来事业进展、统计数据、各类专项研究等成果,通过对统一技术平台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全面透视事业微观变化及其影响,为图书情报行业、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及图书馆行业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与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借鉴。
《从经典阅读开始——新型文化空间创新与实践》:以新时代经典阅读空间作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的先导,展现深圳以经典阅读引领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的先行路径,配以典型案例与生动图片,呈现“图书馆之城”新型文化空间的多姿多彩,展示它们对优化城市气质、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所起的积极作用。
《经典之美——“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0种)》:立足深圳图书馆十年深耕与积淀,在历年“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推广基础上,对300种经典图书的推荐版本、提要、名家推介等进行了全面优化与完善,集中呈现出前沿、完备、细致的书目推荐信息,为家庭经典阅读与收藏提供权威、可靠的参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图书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需要图书馆人发挥专业核心能力,保持孜孜不倦的事业情怀,携手社会各界继续探索、实践、引领、创新,为实现“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学习型社会,为增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贡献更大力量。
(张岩,博士,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图书馆 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