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读书节吗?
作者:聂震宁 来源: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与时代变革 责任编辑:kysia 2023-04-20 人已围观
“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读书节吗?”我用这个问题请教过不少朋友,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应当有自己的读书节。但也有朋友表示疑惑,认为既已有4 月23 日的世界读书日(其原名应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后来又译成“世界图书日”),似乎中国不必再另设一个读书节。
与世界读书日重复,其实不是问题。譬如,国际教师节是10 月13 日,中国的教师节是9 月10 日。
其实,在世界读书日之外,不少国家也都还有自己的读书节。英国读书节是每年3 月6 日。法国的读书节是每年10月14 日至16 日。法国读书节创办于1989 年,最初命名为“阅读疯”,后又一度叫作“书香时代”,现在已定名为“欢乐中的阅读”。从1996 年开始,美国将每年4 月定为读书月——“全国诗歌月”。此外,作为突显城市认同的读书节,比较著名的就是纽约读书节。从1979 年开始,每年9 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纽约在第五大道上将举办热闹的读书节活动,活动名为“纽约是书乡”。
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开展读书活动的节庆。我国迄今为止也已经有400 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 年文明传承的民族,中国是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理当设立自己的读书节。我们国家和民族拥有悠久的阅读传统、阅读理念、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拥有独具特色的阅读文化,理应有自己的读书节。
说到民族阅读传统,实在是博广精深。有专家专门对传统读书方法做过归纳,堪称丰富多彩。例如,孔子主张读书“思、问、习”,半部《论语》讲读书和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例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主张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还有唐代韩愈主张精深读书的“提要钩玄”;宋代欧阳修要求读书持之以恒的“计字日诵”,苏轼赞成深入读书的“一意求之”,朱熹的读书要“体会、循序、精思”;清代蒲松龄的读书“五要”(一要天天读、二要夜夜读、三要老来读、四要抄书读、五要分类读),等等。丰富多样的读书方法堪称中华阅读智慧的瑰宝。
中华民族阅读传统十分注意强调阅读的意义。荀子主张“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指出读书学习是为了养成人的美好言行。《颜氏家训》指出读书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强调要启迪心智、明确方向,更好地行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与博士李先有一段有名的对话,道武帝问:“天下何物可以益人神智?”李先答:“莫若书籍。”把阅读对于人开启心智、增长精神的作用摆在第一位。还有,中国民间处处可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类弘扬读书的对联。
古代中国人崇尚阅读、长于阅读、善于阅读。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竟有两项与阅读直接相关。1978 年美国出版过一部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书籍《影响人类进程的100 位名人》,中国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蔡伦竟然排在100 位名人的第7 位,可见在全世界的视野里中国造纸术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想象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是多么悠久。要知道,中国的造纸术800年后才传到阿拉伯地区,1000 年后才传到欧洲。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在世人的眼中却成了不喜欢阅读的人群。21 世纪,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在火车上、公交车上,地铁车厢里和公园里、餐馆里,极少看到手持一卷的人,更少有安静阅读的人,看到的是一片混乱,听到的是大声嚷嚷,为此他们感到惊讶和不适。21 世纪以来,国人出国旅游日见其多,于是,上述景象又在一个又一个国际旅游城市里展现,又遭到舆论的诟病。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努力,情况渐渐有所改观,可连续数年国民阅读调查给出的数据还是不能令人乐观,全国人均一年购书一直不及5 本,而被平均的还有大量的教材教辅和少儿读物。
有人指出,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还有人断言,一个不注重阅读的国家不可能建成创新型国家。我则认为,一个全民阅读状况堪忧的国家,难以称得上是文化强国。
现在,十八大报告在部署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时,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一个全民阅读的热潮正在到来。法国的读书节叫作“欢乐中的阅读”,纽约读书节称“纽约是书乡”,我们中国读书节就叫作“全民阅读节”吧。
与世界读书日重复,其实不是问题。譬如,国际教师节是10 月13 日,中国的教师节是9 月10 日。
其实,在世界读书日之外,不少国家也都还有自己的读书节。英国读书节是每年3 月6 日。法国的读书节是每年10月14 日至16 日。法国读书节创办于1989 年,最初命名为“阅读疯”,后又一度叫作“书香时代”,现在已定名为“欢乐中的阅读”。从1996 年开始,美国将每年4 月定为读书月——“全国诗歌月”。此外,作为突显城市认同的读书节,比较著名的就是纽约读书节。从1979 年开始,每年9 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纽约在第五大道上将举办热闹的读书节活动,活动名为“纽约是书乡”。
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开展读书活动的节庆。我国迄今为止也已经有400 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 年文明传承的民族,中国是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理当设立自己的读书节。我们国家和民族拥有悠久的阅读传统、阅读理念、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拥有独具特色的阅读文化,理应有自己的读书节。
说到民族阅读传统,实在是博广精深。有专家专门对传统读书方法做过归纳,堪称丰富多彩。例如,孔子主张读书“思、问、习”,半部《论语》讲读书和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例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主张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还有唐代韩愈主张精深读书的“提要钩玄”;宋代欧阳修要求读书持之以恒的“计字日诵”,苏轼赞成深入读书的“一意求之”,朱熹的读书要“体会、循序、精思”;清代蒲松龄的读书“五要”(一要天天读、二要夜夜读、三要老来读、四要抄书读、五要分类读),等等。丰富多样的读书方法堪称中华阅读智慧的瑰宝。
中华民族阅读传统十分注意强调阅读的意义。荀子主张“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指出读书学习是为了养成人的美好言行。《颜氏家训》指出读书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强调要启迪心智、明确方向,更好地行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与博士李先有一段有名的对话,道武帝问:“天下何物可以益人神智?”李先答:“莫若书籍。”把阅读对于人开启心智、增长精神的作用摆在第一位。还有,中国民间处处可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类弘扬读书的对联。
古代中国人崇尚阅读、长于阅读、善于阅读。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竟有两项与阅读直接相关。1978 年美国出版过一部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书籍《影响人类进程的100 位名人》,中国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蔡伦竟然排在100 位名人的第7 位,可见在全世界的视野里中国造纸术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想象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是多么悠久。要知道,中国的造纸术800年后才传到阿拉伯地区,1000 年后才传到欧洲。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在世人的眼中却成了不喜欢阅读的人群。21 世纪,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在火车上、公交车上,地铁车厢里和公园里、餐馆里,极少看到手持一卷的人,更少有安静阅读的人,看到的是一片混乱,听到的是大声嚷嚷,为此他们感到惊讶和不适。21 世纪以来,国人出国旅游日见其多,于是,上述景象又在一个又一个国际旅游城市里展现,又遭到舆论的诟病。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努力,情况渐渐有所改观,可连续数年国民阅读调查给出的数据还是不能令人乐观,全国人均一年购书一直不及5 本,而被平均的还有大量的教材教辅和少儿读物。
有人指出,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还有人断言,一个不注重阅读的国家不可能建成创新型国家。我则认为,一个全民阅读状况堪忧的国家,难以称得上是文化强国。
现在,十八大报告在部署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时,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一个全民阅读的热潮正在到来。法国的读书节叫作“欢乐中的阅读”,纽约读书节称“纽约是书乡”,我们中国读书节就叫作“全民阅读节”吧。
2014 年3 月
很赞哦! ( )
上一篇:书香校园:为了校园阅读力的提升
下一篇:呼唤全民阅读志愿者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