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智慧图书馆系统底座启航全城共知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7-12 人已围观

互知是通过“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实现行业间点对点的深入感知,而智慧城市对各行各业的要求是基于“一网统管”行业数字底座,致力于超越一对一的“互知”,建设一对多的“共知”型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北馆作为“图书馆之城”未来的网络数据中心,不仅要打造高质量建设的标杆型智慧场馆,也要为探索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营造基础环境。
 
一、两馆一网双核一体化的平台底座
 
2012—2019年,ULAS系统通过四个版本的局部升级,已经基本完成平台化、数据化、移动化建设,通过专业设计,实现了对信息化基础硬件、网络设施的充分高效利用。为实现逐步建设智慧城市软硬件一体的行业数字底座,支撑读者数量从百万级增加至千万级,打造“千馆之城”的未来设想,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更新扩容需求显得愈加急迫。
 
深圳图书馆早在2013年就开始前瞻性考虑通过建设新馆扩容“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拟于2023年9月开馆并投入使用的深圳图书馆北馆信息化工程项目原为“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3月通过市发展改革委项目立项《关于深圳市图书馆调剂书库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深发改〔2013〕314号),并于2022年12月底,获市发展改革委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规划未来承担“图书馆之城”网络数据中心职能的深圳图书馆北馆数据中心规划位于建筑首层,建设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其中中心机房面积为190平方米,按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标准设计建造。深圳图书馆北馆通过两条裸光纤打通与中心馆之间的通信连接,整合两馆网络及基础设施资源,形成集约化、一体化的网络架构。中心馆信息化系统中的主要应用系统将通过光纤链路迁移到北馆,原信息化基础设施择优利旧,满足中心馆基本场馆业务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同时,承担“图书馆之城”数据中心异地数据灾备节点职能。中心馆通过两馆间的光纤可直接使用部署在北馆的各类应用系统平台,全市公共图书馆也可继续通过中心馆网络,使用部署在北馆和中心馆的各类应用系统平台。
 
深圳图书馆北馆建成后,“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将升级为一网双核三库四中台+N门户的智慧图书馆数字底座。两馆作为“双核”通过裸光纤实现“一网”互联,生产数据库、查询数据库、异地灾备库“三库”冗余设计实现高可靠保障,服务中台、业务中台、设备中台、数据中台“四中台”通过微服务架构实现敏捷性保障,基于云原生设计的统一技术平台对接i深圳、粤读通、社保卡、微信、支付宝的政企平台门户实现“N门户”拓展。
 
二、高质量打造标杆型智慧场馆
 
“图书馆之城”20年发展为深圳图书馆积累了丰厚的技术经验,在充分深入地调研国内外智慧图书馆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后,为实现“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的全面智慧化,深圳图书馆北馆被定位为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标杆型智慧场馆。
 
深圳图书馆北馆规划了国内最大的地下立体书库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基于蓝牙定位技术的室内导航指引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 技术的智能应答系统、遍布场馆一体化管理的“百屏”系统、两馆一体化的“百机”监控系统等先进信息化基础软硬件设施,致力于在“图书馆之城”已经实现的互联、互通基础上,在统一技术平台不断拓展多平台互认背景下,打造国内首个智慧“互知”型场馆。
 
不同于“互联”的技术应用、“互通”的协议统一、“互认”的一体设计,“互知”离不开专业化的融合设计,通常涉及多个智慧系统的全流程打通。在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先行探索中,已经基于读者到馆参与活动场景初步设计首个“互知”案例,实现读者进馆身份智能识别、目标智能判定、智能推送路线、智能馆内导航、全流程场馆导览、文献活动推荐、到达目的地衔接活动指引等一系列全流程的VIP级智慧服务。而在北馆的实际场景中,遍布场馆的信息屏组成“百屏联动”,将全面实现读者、场馆和馆员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互知,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图书馆体验。
 
三、协同共建智慧型“图书馆之城”
 
深圳图书馆北馆作为“图书馆之城”智慧化建设的标杆,被设计为承担引领全城公共图书馆从“互知”走向“共知”,实现全面智慧化的关键节点。“共知”要从标杆试点发展为全城示范,离不开标准的全面宣贯和切实执行。
 
2016年至2022年间,深圳地区已制定《公共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业务规范》《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技术平台应用规范》《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书目质量控制规范》《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业务统计数据规范》《无人值守智慧书房设计及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智慧技术应用与服务要求》等市级标准,以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通用服务要求》这一团体标准。同时,为指导和推进市、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发布《OPAC架位导航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智能书架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和应用要则。
 
数据的融合“共知”是一项繁琐且艰难的工作,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平台支撑、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监督落实、效益评价等方面缺一不可。深圳市、区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研究、交流,在规划和实施中,注重协同共建。如每个制定的标准都会组织宣贯工作,而且有配套的项目同步推进,在学习、交流中形成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如针对《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业务统计数据规范》标准,配套推出EasyLod II作为全城共用的统计分析系统,强调全域数据思维,共同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路径。在“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中,除馆长联席会议外,各专项工作群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布标准、规范、通知,分享统一技术平台的更新升级和各馆创新项目。
 
深圳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全市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市、区图书馆合力共建,在推进全面信息化、平台化的同时,协同探索智慧领域,构建全城智慧体系,营造协同创新生态,致力于实现人书互知、人馆互感乃至万物互联,引导更多的读者从纷繁庞杂的“互联网生活”步入更加精致的“图书馆生活”。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