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作者:马永强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 责任编辑:Gangan 2024-10-25 88 人已围观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因此,出版人要不断厘清思路、凝聚共识,坚持多维出版,在多维度多领域进行价值生产和创造,以数智技术重构出版生态,以新质生产力带动出版产业实现跨界“破圈”深度融合发展。
 
接下来,我简要梳理一下自己多年来对出版行业的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大家。
 
一、未来已来,融合新生
 
人类历史上,有三次重大革命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将其总结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当下,我们有幸亲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社会变革。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升维式的革命,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万物皆数的趋势不断加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信息等新兴科技把我们带进数智时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建设新型文化企业”的要求,标志着出版产业形态的重构已经开始。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构建一系列“出版+”业态等,为出版融合指明了方向。
 
纵观出版融合发展历程,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末到2012年的“数字出版”阶段;2013年到2020年的“融合出版”阶段;2021年至今的“出版深度融合”阶段。智能革命带来的是对传统生产关系的颠覆性变革,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出版业从“一维出版”向“多维出版”转型的内容生产业态、传播形态、受众消费模态的创新之路。其大致思路通过两大维度展开:
 
一是科技+出版的“融合出版”,出版从内容聚集到生产、传播、营销发生巨变,数字化为出版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二是“出版+”跨行业多维度破圈的“出版融合”,科技赋能使得出版的边界被彻底打开,出版与其他业态融合并拓展出新的业态,新型企业诞生。
 
二、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出版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
 
出版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简单来说就是:推进“三个重构”,做好“四个加强”,探索“十个延伸”。
 
(一)三个重构:以内容为核心的价值创造
 
推动出版主业的升维发展,首先要实现三个重构:一是重构杂志出版的多维出版生态。二是重构图书出版的多维出版格局。三是重构全版权运营的版权产业体系。
 
1.重构杂志出版的多维出版生态
 
要深入推动杂志的品质提升和文化服务转型,努力在全媒体传播和社群运营上实现质的突破。围绕杂志内容延展杂志的平台价值,重构杂志生存的生态圈;根据不同的杂志平台,延展不同的社群运营模式。数字文明时代,纸质杂志的存在逻辑之一,就在于将其平台化、社群化。
 
下面,我以《读者》为例做简要说明。
 
作为产品的《读者》,在提升杂志内容品质的同时,要探索数字时代内容生成的新模式。作为媒介的《读者》,要通过杂志的内容营销和阅读服务、多元场景营造等,重新激活杂志作为媒介的活力。
 
作为平台的《读者》,要推动实施“杂志+阅读服务+全媒体传播(读者APP、读者微信等新媒体矩阵)+社群运营(如读者直播、读者电商、读者读书会等)+多元文化场景〔读者插图艺术馆、读者插图艺术展(线上、线下等)〕+读者插图AI生成及输出+阅读周边延伸”等的杂志平台化战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努力把“读者”打造成为精品文化的“搜索引擎”。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4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