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深圳图书馆 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作者:王冰 来源:统一服务这十年——“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 责任编辑:chen 2024-11-28 人已围观
深圳图书馆,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我驻足仰望这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虔诚地行注目礼,祈祷在华夏大地插满自由、平等、开放、免费的公共图书馆旗帜”。
这段文字是我应邀为《公共图书馆》2009年第2期撰写的卷首语中的真切感言。那时,深圳图书馆将《深图通讯》更名为《公共图书馆》,在全国高举“公共图书馆”的旗帜,大力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的确令我由衷敬佩。我之所以一直由衷地敬佩深圳图书馆,而且从不吝惜任何赞美词句,并非源于我个人与深圳图书馆有几十年的深厚友谊,而是因为深圳图书馆一直秉持和践行正确的公共图书馆理念,而这些公共图书馆理念正是我长久的公共图书馆理想。
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突飞猛进。就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实践而言,可以以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要求“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为标志,将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者为有偿服务盛行的整体非理性时期,后者为全面免费开放的黄金发展时期。我之所以在《公共图书馆》2009年第2期的卷首语中盛赞深圳图书馆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就是因为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尚处在有偿服务大行其道的整体非理性时代,深圳图书馆异军突起,早已在中国南方率先树立起了一面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公共图书馆旗帜。
1997年7月15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地方法—《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先例。
2003年9月18日,深圳市文化局颁布《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没有边界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2006年7月12日,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在全国率先正式提出了“开放、平等、免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并在全国第一个应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使普通市民能够享受自助自主的人性化现代化服务。
2007年2月14日,深圳市政府宣布:自3月1日起,深圳图书馆、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市群艺馆7个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向公众永久免费开放,在全国率先迈入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的“零门槛”时代。
2007年6月26日,深圳市正式出台《深圳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项原则:(1)公益性原则,要求政府提供的是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提供非盈利的文化服务;(2)公平性原则,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所有人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3)便利性原则,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就近服务人群,公共文化服务经常性、适合大众便捷获取;(4)多样性原则,要求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品种、层次、特色多样化,服务对象多样化,惠及不同群体;(5)基本性原则,要求制订关于基本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指标体系,确保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2007年7月21日,深圳图书馆自主研制开发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启动,在全国第一个实施集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申办新证、预借服务、查询服务等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服务盲区,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
2008年9月27日,深圳市文化局开始免费向市民派发《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在全国率先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引,方便市民快捷地享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2009年6月,深圳“图书馆之城”启动统一服务工作,读者只需拥有一张“图书馆之城”读者证,即可“一证通行、通借通还”,在全市加入统一服务的任一公共图书馆享受阅览文献、借还文献、查阅数字资源等图书馆服务。2013年3月获“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
2013年11月,深圳图书馆倾力打造了集阅读、活动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经典阅读空间“南书房”,引领全国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与城市经典阅读新风尚。
2017年8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发文要求各区探索实施人、财、物由总馆垂直管理的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图书馆当年的这些举措,今天看来自然没有什么稀奇,但是,只要我们翻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史册,把深圳图书馆的上述举措放在百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的时间坐标轴上,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每一项创新举措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30年来深圳图书馆的每一步发展都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最前面,一直在发挥示范和引领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颇有几分只可学习模仿而无法超越的感觉。我之所以有如此看法,并非深圳是经济特区享有特别的国家政策,更不是深圳经济发达有钱好办事,因为经济特区不只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更是多了去,而是因为深圳图书馆人始终恪守人类共同的公共图书馆价值观,而这正是许多地方普遍缺乏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换句话说,深圳图书馆的一切成就都源自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图书馆人的正确公共图书馆理念。
我时常说,图书馆的历史其实就是图书馆人的历史,或者说是图书馆人价值观的发展历史。一个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一个地方的图书馆发展历史,一个时代的图书馆发展历史,其表在人员的多寡、藏书的聚散、馆舍的大小、方法的是非、技术的新旧、服务的优劣,其实这一切全在图书馆人价值观的良莠。不同的图书馆人必有不同的图书馆价值观,不同的图书馆价值观必打造出不同的图书馆。林语堂曾言:一个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的大小。我谓:一个图书馆的好坏取决于馆长任期的长短,而一个馆长的好坏取决于其价值观的优劣。我也多次说过,一个图书馆的好坏,去网页上看看是否有任期超过十年的馆长就一目了然。言下之意,凡是没有馆长任期达到或者超过十年的图书馆基本上不是一个好图书馆。
深圳市设立迄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几十年间,深圳图书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乃至“王者荣耀”,前后经历了7任馆长(包括主持工作的副馆长),其中沈迪飞、吴晞、张岩三位馆长共计任期33年。正是因为这三位馆长的薪火相传,深圳图书馆才有了30多年的辉煌。
1986年,在位于深圳红荔路的深圳图书馆基本竣工之际,前来视察的深圳市市长李灏曾对深圳图书馆人说:“现在第一流的馆舍有了,下面就看你们唱戏了。不仅建筑设备是第一流的,在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应该是第一流的。”从此“三个第一流”成为深圳图书馆发展的基调,且一直引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潮流。
在沈迪飞任馆长(1990—1998年,任期8年)时期,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深圳图书馆研发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实现了深圳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和网络化的腾飞,海内外用户总数一度接近4000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引领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潮流。
在吴晞任馆长(1998—2011年,任期14年)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进入新馆建设的高潮,在2006年7月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落成开放之际,吴晞馆长与深圳图书馆全体同仁决意在中国打造一个“真正的公共图书馆”。于是,在中国公共图书馆界首倡并践行“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率先在国内图书馆界全面应用RFID,首创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打造“全城一个图书馆”,诸此种种,深圳图书馆迅速成为享誉全球的公共图书馆。
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说在沈迪飞、吴晞两位馆长的任期内,深圳图书馆人主要是创业的话,那么,自张岩馆长(2012年至今,任期11年)继任以来,深圳图书馆人则重在守业,而且守的是前任开创的如日中天的事业,要想再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有所成就,谈何容易?
令人欣慰的是,张岩馆长虽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在任职之前亦无图书013馆任职经历,但有一颗忠于图书馆事业的心,始终忠实地恪守正确的公共图书馆理念。正因如此,张岩馆长也就掌握了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利剑,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自张岩2012年担任馆长以来,深圳图书馆人在高平台、高起点上再上层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这段文字是我应邀为《公共图书馆》2009年第2期撰写的卷首语中的真切感言。那时,深圳图书馆将《深图通讯》更名为《公共图书馆》,在全国高举“公共图书馆”的旗帜,大力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的确令我由衷敬佩。我之所以一直由衷地敬佩深圳图书馆,而且从不吝惜任何赞美词句,并非源于我个人与深圳图书馆有几十年的深厚友谊,而是因为深圳图书馆一直秉持和践行正确的公共图书馆理念,而这些公共图书馆理念正是我长久的公共图书馆理想。
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突飞猛进。就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实践而言,可以以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要求“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为标志,将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者为有偿服务盛行的整体非理性时期,后者为全面免费开放的黄金发展时期。我之所以在《公共图书馆》2009年第2期的卷首语中盛赞深圳图书馆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就是因为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尚处在有偿服务大行其道的整体非理性时代,深圳图书馆异军突起,早已在中国南方率先树立起了一面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公共图书馆旗帜。
1997年7月15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地方法—《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先例。
2003年9月18日,深圳市文化局颁布《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没有边界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2006年7月12日,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在全国率先正式提出了“开放、平等、免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并在全国第一个应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使普通市民能够享受自助自主的人性化现代化服务。
2007年2月14日,深圳市政府宣布:自3月1日起,深圳图书馆、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市群艺馆7个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向公众永久免费开放,在全国率先迈入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的“零门槛”时代。
2007年6月26日,深圳市正式出台《深圳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项原则:(1)公益性原则,要求政府提供的是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提供非盈利的文化服务;(2)公平性原则,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所有人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3)便利性原则,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就近服务人群,公共文化服务经常性、适合大众便捷获取;(4)多样性原则,要求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品种、层次、特色多样化,服务对象多样化,惠及不同群体;(5)基本性原则,要求制订关于基本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指标体系,确保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2007年7月21日,深圳图书馆自主研制开发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启动,在全国第一个实施集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申办新证、预借服务、查询服务等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服务盲区,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
2008年9月27日,深圳市文化局开始免费向市民派发《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在全国率先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引,方便市民快捷地享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2009年6月,深圳“图书馆之城”启动统一服务工作,读者只需拥有一张“图书馆之城”读者证,即可“一证通行、通借通还”,在全市加入统一服务的任一公共图书馆享受阅览文献、借还文献、查阅数字资源等图书馆服务。2013年3月获“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
2013年11月,深圳图书馆倾力打造了集阅读、活动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经典阅读空间“南书房”,引领全国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与城市经典阅读新风尚。
2017年8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发文要求各区探索实施人、财、物由总馆垂直管理的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图书馆当年的这些举措,今天看来自然没有什么稀奇,但是,只要我们翻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史册,把深圳图书馆的上述举措放在百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的时间坐标轴上,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每一项创新举措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30年来深圳图书馆的每一步发展都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最前面,一直在发挥示范和引领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颇有几分只可学习模仿而无法超越的感觉。我之所以有如此看法,并非深圳是经济特区享有特别的国家政策,更不是深圳经济发达有钱好办事,因为经济特区不只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更是多了去,而是因为深圳图书馆人始终恪守人类共同的公共图书馆价值观,而这正是许多地方普遍缺乏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换句话说,深圳图书馆的一切成就都源自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图书馆人的正确公共图书馆理念。
我时常说,图书馆的历史其实就是图书馆人的历史,或者说是图书馆人价值观的发展历史。一个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一个地方的图书馆发展历史,一个时代的图书馆发展历史,其表在人员的多寡、藏书的聚散、馆舍的大小、方法的是非、技术的新旧、服务的优劣,其实这一切全在图书馆人价值观的良莠。不同的图书馆人必有不同的图书馆价值观,不同的图书馆价值观必打造出不同的图书馆。林语堂曾言:一个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的大小。我谓:一个图书馆的好坏取决于馆长任期的长短,而一个馆长的好坏取决于其价值观的优劣。我也多次说过,一个图书馆的好坏,去网页上看看是否有任期超过十年的馆长就一目了然。言下之意,凡是没有馆长任期达到或者超过十年的图书馆基本上不是一个好图书馆。
深圳市设立迄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几十年间,深圳图书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乃至“王者荣耀”,前后经历了7任馆长(包括主持工作的副馆长),其中沈迪飞、吴晞、张岩三位馆长共计任期33年。正是因为这三位馆长的薪火相传,深圳图书馆才有了30多年的辉煌。
1986年,在位于深圳红荔路的深圳图书馆基本竣工之际,前来视察的深圳市市长李灏曾对深圳图书馆人说:“现在第一流的馆舍有了,下面就看你们唱戏了。不仅建筑设备是第一流的,在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应该是第一流的。”从此“三个第一流”成为深圳图书馆发展的基调,且一直引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潮流。
在沈迪飞任馆长(1990—1998年,任期8年)时期,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深圳图书馆研发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实现了深圳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和网络化的腾飞,海内外用户总数一度接近4000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引领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潮流。
在吴晞任馆长(1998—2011年,任期14年)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进入新馆建设的高潮,在2006年7月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落成开放之际,吴晞馆长与深圳图书馆全体同仁决意在中国打造一个“真正的公共图书馆”。于是,在中国公共图书馆界首倡并践行“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率先在国内图书馆界全面应用RFID,首创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打造“全城一个图书馆”,诸此种种,深圳图书馆迅速成为享誉全球的公共图书馆。
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说在沈迪飞、吴晞两位馆长的任期内,深圳图书馆人主要是创业的话,那么,自张岩馆长(2012年至今,任期11年)继任以来,深圳图书馆人则重在守业,而且守的是前任开创的如日中天的事业,要想再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有所成就,谈何容易?
令人欣慰的是,张岩馆长虽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在任职之前亦无图书013馆任职经历,但有一颗忠于图书馆事业的心,始终忠实地恪守正确的公共图书馆理念。正因如此,张岩馆长也就掌握了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利剑,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自张岩2012年担任馆长以来,深圳图书馆人在高平台、高起点上再上层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