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发出文艺评论的“深圳声音”
作者: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来源:深圳文艺40年 责任编辑:chen 2023-02-10 人已围观
深圳文艺评论家立足深圳,放眼全国,以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现象为话语背景,提出了移民文学、打工文学、新都市文学、阳光写作等特区文学概念和理论口号,引起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几年,深圳美术评论界对“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画”“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倡导,深圳舞蹈评论界对“现代舞”与“创意舞”的特征、类型及经验的总结,深圳民间文艺评论界对“新客家文化”培育等的研究,都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40年来,深圳文艺评论理论建设成果丰硕,出现老中青文艺评论家齐头并进的可喜现象。如胡经之被授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胡经之文集》全面收录了胡经之关于文艺美学、中国古典文艺学、比较文艺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研究著作、论文与随笔,是研究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及当代文艺美学学术发展的权威资料。40年来,深圳文艺评论理论建设成果丰硕,出现老中青文艺评论家齐头并进的可喜现象。如胡经之被授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胡经之文集》全面收录了胡经之关于文艺美学、中国古典文艺学、比较文艺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研究著作、论文与随笔,是研究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及当代文艺美学学术发展的权威资料。李凤亮是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出版专著、合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孙振华曾获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著有《生命·神祇·时空——雕塑文化论》《中国古代雕塑史》《公共艺术时代》《中国当代雕塑》等15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王樽著有《与电影一起私奔》《人间烟火》《远方的雷声》等多部电影随笔。陈向兵曾获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优秀奖及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在《艺术评论》《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杨莉莉曾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理论奖和首届林茨摄影理论奖学金,等等。
以深圳文艺为研究对象,深圳市文联和深圳市评协组织出版了一批文艺评论专著,引导并推动深圳文艺繁荣发展。2014—2015年,深圳市评协参与策划出版了“深圳新城市文学理论丛书”第一辑,深圳3位青年文艺评论家王素霞、蔡东、于爱成等以专著的方式对深圳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做出了深入研究,填补深圳城市文学研究理论空白。2016年开始,市评协启动深圳文艺40年(理论批评卷)三卷本的编选,迄今收集整理并组织写作文学和艺术类评论文章200多篇,完成全市40多位文艺家的访谈。
以深圳文艺为评论对象,会员们陆续出版大量评论专著,其中包括郁龙余的《“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李凤亮《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高建平《西方美学的现代历程》《回到未来的中国美学》、王晓华《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身体美学导论》《身体诗学》等3种、许石林《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等、曹清华《中国现当代小说十讲》、陈继会《都市小说与都市文化精神》、谢晓霞《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期刊与思潮(1897—1949)》、李健《胡经之评传》、唐小林《孤独的“呐喊”》、彭立勋《审美学现代建构论》、吴忠和王为理《城市文化论》、黄发玉《学术论》、李珏《深港地名文化比较研究》、黄永健《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钟雅琴《审美传媒身份认同——中国都市审美活动的群落化研究》、吴俊忠《哲思与浪漫(诗意栖居的人生况味)/花萼书系》《以书为灯——我的书趣人生》、李瑄《关不上的门》、胡鹏林《残酷戏剧与身体美学》《中国艺术美学》、汪洋《武侠片的末日》、远人《怎样读一幅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宫敏捷《写作,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等等。
当然,我们也看到,深圳的专家学者,比之北京、上海、广州等文化中心,在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泛的阅读经验,不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批评家;能否成为批评家,最终取决于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即是否具有批评家的精神气质。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深圳的文艺现象具有前沿特征。深圳在打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深圳特色的文化艺术,推出深圳优秀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文艺评论的指导、总结、提升是不可或缺的。深圳市评协将继续立足于本土文艺,推进深圳文艺理论创新,努力培育“文艺批评的深圳学派”,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发展繁荣深圳文艺再立新功。
40年来,深圳文艺评论理论建设成果丰硕,出现老中青文艺评论家齐头并进的可喜现象。如胡经之被授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胡经之文集》全面收录了胡经之关于文艺美学、中国古典文艺学、比较文艺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研究著作、论文与随笔,是研究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及当代文艺美学学术发展的权威资料。40年来,深圳文艺评论理论建设成果丰硕,出现老中青文艺评论家齐头并进的可喜现象。如胡经之被授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胡经之文集》全面收录了胡经之关于文艺美学、中国古典文艺学、比较文艺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研究著作、论文与随笔,是研究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及当代文艺美学学术发展的权威资料。李凤亮是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出版专著、合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孙振华曾获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著有《生命·神祇·时空——雕塑文化论》《中国古代雕塑史》《公共艺术时代》《中国当代雕塑》等15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王樽著有《与电影一起私奔》《人间烟火》《远方的雷声》等多部电影随笔。陈向兵曾获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优秀奖及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在《艺术评论》《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杨莉莉曾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理论奖和首届林茨摄影理论奖学金,等等。
以深圳文艺为研究对象,深圳市文联和深圳市评协组织出版了一批文艺评论专著,引导并推动深圳文艺繁荣发展。2014—2015年,深圳市评协参与策划出版了“深圳新城市文学理论丛书”第一辑,深圳3位青年文艺评论家王素霞、蔡东、于爱成等以专著的方式对深圳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做出了深入研究,填补深圳城市文学研究理论空白。2016年开始,市评协启动深圳文艺40年(理论批评卷)三卷本的编选,迄今收集整理并组织写作文学和艺术类评论文章200多篇,完成全市40多位文艺家的访谈。
以深圳文艺为评论对象,会员们陆续出版大量评论专著,其中包括郁龙余的《“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李凤亮《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高建平《西方美学的现代历程》《回到未来的中国美学》、王晓华《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身体美学导论》《身体诗学》等3种、许石林《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等、曹清华《中国现当代小说十讲》、陈继会《都市小说与都市文化精神》、谢晓霞《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期刊与思潮(1897—1949)》、李健《胡经之评传》、唐小林《孤独的“呐喊”》、彭立勋《审美学现代建构论》、吴忠和王为理《城市文化论》、黄发玉《学术论》、李珏《深港地名文化比较研究》、黄永健《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钟雅琴《审美传媒身份认同——中国都市审美活动的群落化研究》、吴俊忠《哲思与浪漫(诗意栖居的人生况味)/花萼书系》《以书为灯——我的书趣人生》、李瑄《关不上的门》、胡鹏林《残酷戏剧与身体美学》《中国艺术美学》、汪洋《武侠片的末日》、远人《怎样读一幅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宫敏捷《写作,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等等。
当然,我们也看到,深圳的专家学者,比之北京、上海、广州等文化中心,在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泛的阅读经验,不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批评家;能否成为批评家,最终取决于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即是否具有批评家的精神气质。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深圳的文艺现象具有前沿特征。深圳在打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深圳特色的文化艺术,推出深圳优秀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文艺评论的指导、总结、提升是不可或缺的。深圳市评协将继续立足于本土文艺,推进深圳文艺理论创新,努力培育“文艺批评的深圳学派”,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发展繁荣深圳文艺再立新功。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