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扫码关注

城市根脉:历久弥新的民俗风情(沙头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福田) 责任编辑:chen 2024-12-31 人已围观

城中村承载着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记忆,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沙头街道有上沙、下沙、沙尾、沙嘴、新洲5个城中村,是许多来深建设者的“聚居地”。沙头街道围村文化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从国家级非遗“下沙祭祖”,到“洪圣庙”承载的古老信仰,在这里,每一位市民都能细细品味这“大隐隐于市”的文化盛宴,感受现代都市中难觅的传统气息。
 
“万人盆菜宴”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踏入下沙文化广场,站在福田“十景”的“打卡”点,由近及远映入眼帘的是传承百年的黄思铭公世祠,带着时代印记的城中村“握手楼”和讲述着深圳奋斗故事的京基滨河时代大厦、中洲湾,古今融于一景。每逢元宵节和祭祀时,伴随着鞭炮声、舞龙舞狮的锣鼓声,下沙村大盆菜正式开宴。2002年2月,下沙村设宴3800席,创造了5万余人同食大盆菜的盛况,并创下“最大规模民间宴会——大盆菜宴”吉尼斯世界纪录。
 
“下沙祭祖”入选国家级非遗。下沙村的祭祖仪式始于南宋时期,每年分春、秋两祭进行。春祭只拜祠堂,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秋祭既要拜墓,也要拜祠堂,时间分别是每年重阳节后的农历九月十五日和十六日两天。祭祀礼仪有全套程序,仪式开始前要放炮、擂鼓、奏乐,之后是三跪九叩,然后由长房嫡孙、族长、宗亲会长依次上前行初献礼、亚献礼及三献礼等。举行祭典仪式时,龙、狮均在祠堂外的广场上肃立静候,仪式完毕,立即鼓乐喧天,龙狮齐舞,海内外黄氏后裔咸集于广场,百子千孙,万众一家。
 
▲ “下沙祭祖”仪式
 
喜庆“挂红歌”延续岭南风俗。上沙村的“挂红歌”独具特色,女子出嫁时,新娘的父亲将红绸扎花挂到花轿上,即为“挂红”,此时女子唱《挂红歌》,“我爹挂红挂到银轿顶,四面吊脚挂平匀;我爹手长探到华艳顶,如同天上起浮云;松柏千年青不老,夏棱祝寿运无疆”。花轿在歌声、唢呐声和锣鼓声中缓缓前行,新娘子的人生新篇章开始了。此外,上沙村还有天后宫、怀德黄公祠等数百年的古建筑,保留着为婴儿祈福的“洗手礼”“满月礼”,延续着多样的岭南民俗。
 
添丁“点灯礼”展现家族延续。沙尾村“点灯礼”习俗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家族添丁的庆贺仪式,礼仪流程包括开灯、抢炮头、酬丁礼、圆灯、祭龙船等,体现出对生息繁衍的敬畏,作为纽带联结着各地的村民。与其他城中村不同,沙尾村不是由单一姓氏发展而来,从一开始便是多姓氏、多文化汇集地,主要有12个姓氏,他们大多来自东莞、香港、福建等。村民们还专门编排了一个口诀用于辅助记忆:“黄温葛、莫余梁、杜钟郑、欧张陈。”其中,莫、温、梁、欧四姓家族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分布较广。
 
城中村,不仅仅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还是联结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纽带。每当村里举办盛大的祭祖仪式时,海内外的村民都会派出代表参加,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村民再次因为同宗同源的血脉亲情相聚一堂。沙头街道成立了香港沙头同乡会,以乡情联谊为纽带,以丰富活动为载体,为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传承弘扬民俗文化、了解家乡发展、返乡创业搭建了新平台。
 
▲ 沙尾村碧州莫公祠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