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跨越时空·百年口岸联通世界(南湖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 (罗湖)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5-01-03 人已围观
深圳有个地理坐标,成为无数人第一次去香港的独特记忆。它就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深圳出入境客流量最大的口岸之一——罗湖口岸。1914年,罗湖口岸的前身罗湖税关分卡就已是内地与香港重要的连接通道。1950年,罗湖口岸正式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是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个陆路口岸之一,承担连接内地和香港以及对外交往的重要使命。
▲罗湖口岸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前行。直到今天,罗湖口岸依旧是各地游客来深游玩“打卡”的必去之处。口岸广场前有一间52平方米的黄色小屋,格外引人注目,无声地散发着温馨与亲切。“您好,请进来休息一下吧,这里有饮用水,也可以充电、热饭。”有游客在门口好奇地探进脑袋,身穿红色马甲的口岸志愿者服务站义工见状上前指引服务。
近年来,随着罗湖口岸不断升级优化现代化管理方式,港澳居民、“L 签”团队旅客们都可以通过卡口自助查验,通关更加便捷舒适。目前,罗湖口岸日均通关人数约15万人次,节假日日均通关人数约20万人次,客流量居全国前三。
无数游子心中温暖的记忆起点——没有“站”字的深圳站。在每座城市,游子记忆最深处一定有那个启程、抵达的车站。在过去的40多年里,无数人怀揣梦想来到深圳,绝大多数“深漂”抵达的第一站就是深圳站,这是一个连接家乡和梦想的地方。1911年,广九铁路正式全线贯通运营,深圳站也因此作为广九铁路内地最南端的车站投入使用。它与罗湖口岸紧密相连,是广深铁路城际列车的南端起点,也是联系内地与香港的重要枢纽。
▲深圳站
许多游客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火车站正中间的“深圳”两个大字,心中不免疑惑:为什么只有“深圳”二字,而没有“站”字? 1992年,邓小平同志为深圳站题字“深圳”,其中大有深意,我们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一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试验田。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后,深圳都不能“靠站”“停站”,而必须一直向前,向前。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2022年深圳站也跨入了高铁时代,涵盖了快速、直达、动卧、动车组列车等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目前,广深城际、赣深线、广汕线、京广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如同纵横交错的脉络,在此完美交会,成功实现了与全国多个地区的无缝连接,成为深圳人铁路出行的优先选择。
见证了深圳河两岸风雨沧桑,跨越了百年峥嵘岁月的铁路桥——罗湖桥。我们用很多画面来描绘“春天的故事”,但不管如何讲述,罗湖桥都是一扇绕不过去的“门”。它横跨深圳河,一头连着深圳,一头连着香港,因广九铁路由此通过而建造的铁路桥——罗湖桥,是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
近代以来,“百年罗湖桥”见证了从港英时期、日占时期到香港回归的峥嵘岁月,更见证了香港回归后两地的繁荣发展。百年风雨过去,罗湖桥依旧是深港交流、对外开放的那扇“门”,也是深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很赞哦! ( )
上一篇:南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