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旅综合 文旅综合
人文碧岭:红色文化与客家古韵的传承地
作者:《发现另一个深圳》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 (坪山)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2-31 人已围观
碧岭街道不仅拥有碧水青山的良好生态,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早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这里也是深圳革命文化和客家文化重要承载地,辖区保存较好和传承百年的客家围屋、客家山歌等原生态客家文化,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见证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变迁。
夹圳岭遗址——坪山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2000年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夹圳岭遗址被发现,位于沙湖社区坪山区儿童公园内,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东、西、南三面为低山丘,南部是一条古河道,遗址主要位于山地的北坡和西坡,采集有大量的碎陶及石斧、石凿、石锛等,是南粤先民在坪山定居生产生活的证据,其中绘有纹饰的陶器,反映了南粤先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审美观念,多样性和专业性石器工具的使用,说明南粤先民在生产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体现了当时劳动分工的初步形成。夹圳岭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南粤先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窗口。
碧岭街道革命文化遗迹众多,是东江纵队抗战战场之一,东江纵队曾在多个围屋战斗过、驻扎过,这里涌现出多名东江纵队革命英雄。比如,1930年2月生于沙湖社区谢屋居民小组的高春英,18岁投身革命,解放战争期间曾多次为我军送情报,经常夜行山路,由坪山情报站送到坑梓情报站,为革命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高春英表示:我们这批才十几岁的男女交通员,是部队经过特别挑选的,要不怕累、不怕死、机智勇敢,即使被捕也要宁死不屈,保护部队的机密。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多少次行走在崇山峻岭的崎岖小路上,多少次穿过敌人一道道严防死守的封锁线,将一封封命令、机密信件,各种报纸、宣传品及时传送到敌后各地的部队。高春英常常感慨:“年轻时参加革命是我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与战友并肩作战的岁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1929年11月生于碧岭社区沙绩居民小组的叶秀珍,1942年7月参加东江纵队前身——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北上抗日,1945年退伍。叶秀珍在部队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最忙的时候要一个人准备上百人的饭菜。因为是当地人,会说客家话,所以队里经常安排她一个人下山采买,一次要买大半个月的物资。由于在部队中她年龄较小,常有人问她:“你怕不怕?”坚强勇敢的她每次都回答:“不怕!这有什么好怕的,我讲客家话,敌人都以为我是当地的农民。”作为碧岭社区唯一健在的东江纵队战士,年近百岁的她回忆起抗战经历,印象最深也最自豪的莫过于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东江纵队。
“碧岭峠”指路牌,留下日军侵略铁证。1941年4月中旬,日军在惠阳、淡水、坪山等地抓俘青年男女乡民修筑淡水及坪山至深圳的道路,于铜锣径山顶路旁竖起一块石峠作指路牌。石峠为日军逼迫碧岭乡民雕刻而成,长3米,宽0.4米,上雕有汉字“碧岭峠自动车道开通纪念,昭和十六年四月十日,山口(甲)部队”。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其主要兵力均由此路运到香港,此石峠为日本侵略碧岭铁证。
▲日军侵略铁证“碧岭峠”指路牌
夹圳岭遗址——坪山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2000年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夹圳岭遗址被发现,位于沙湖社区坪山区儿童公园内,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东、西、南三面为低山丘,南部是一条古河道,遗址主要位于山地的北坡和西坡,采集有大量的碎陶及石斧、石凿、石锛等,是南粤先民在坪山定居生产生活的证据,其中绘有纹饰的陶器,反映了南粤先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审美观念,多样性和专业性石器工具的使用,说明南粤先民在生产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体现了当时劳动分工的初步形成。夹圳岭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南粤先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窗口。
碧岭街道革命文化遗迹众多,是东江纵队抗战战场之一,东江纵队曾在多个围屋战斗过、驻扎过,这里涌现出多名东江纵队革命英雄。比如,1930年2月生于沙湖社区谢屋居民小组的高春英,18岁投身革命,解放战争期间曾多次为我军送情报,经常夜行山路,由坪山情报站送到坑梓情报站,为革命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高春英表示:我们这批才十几岁的男女交通员,是部队经过特别挑选的,要不怕累、不怕死、机智勇敢,即使被捕也要宁死不屈,保护部队的机密。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多少次行走在崇山峻岭的崎岖小路上,多少次穿过敌人一道道严防死守的封锁线,将一封封命令、机密信件,各种报纸、宣传品及时传送到敌后各地的部队。高春英常常感慨:“年轻时参加革命是我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与战友并肩作战的岁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1929年11月生于碧岭社区沙绩居民小组的叶秀珍,1942年7月参加东江纵队前身——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北上抗日,1945年退伍。叶秀珍在部队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最忙的时候要一个人准备上百人的饭菜。因为是当地人,会说客家话,所以队里经常安排她一个人下山采买,一次要买大半个月的物资。由于在部队中她年龄较小,常有人问她:“你怕不怕?”坚强勇敢的她每次都回答:“不怕!这有什么好怕的,我讲客家话,敌人都以为我是当地的农民。”作为碧岭社区唯一健在的东江纵队战士,年近百岁的她回忆起抗战经历,印象最深也最自豪的莫过于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东江纵队。
“碧岭峠”指路牌,留下日军侵略铁证。1941年4月中旬,日军在惠阳、淡水、坪山等地抓俘青年男女乡民修筑淡水及坪山至深圳的道路,于铜锣径山顶路旁竖起一块石峠作指路牌。石峠为日军逼迫碧岭乡民雕刻而成,长3米,宽0.4米,上雕有汉字“碧岭峠自动车道开通纪念,昭和十六年四月十日,山口(甲)部队”。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其主要兵力均由此路运到香港,此石峠为日本侵略碧岭铁证。
▲日军侵略铁证“碧岭峠”指路牌
很赞哦! ( )
上一篇:生态碧岭:山水如画的天然“氧吧”
下一篇:乐享碧岭:都市休闲的一方净土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