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旅综合 文旅综合

扫码关注

人文碧岭:红色文化与客家古韵的传承地

作者:《发现另一个深圳》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 (坪山)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2-31 人已围观

1964年,此石峠被20余名村民抬下山,作为路桥使用20多年。改革开放后,廖氏村民将其抬回自家老屋保管。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该村民将其献出,置于今碧岭社区,作为“不忘国耻,永保国安”的警示。
 
铜锣径伏击战遗址——华南抗日一场重要战役的见证地。铜锣径伏击战遗址位于坪山区碧岭街道碧岭社区与龙岗区园山街道相接的铜锣径山谷中,南有打鼓嶂,北有輋禾嶂、马鞍岭,南北山岭对峙,中间是一条峡谷,山路狭小崎岖,地势险要。1942年5月13日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惠阳大队根据情报得知驻横岗日军当天要到碧岭抢粮,决定在铜锣径伏击日军。14日上午,驻横岗日军出动70余人向碧岭村进发。大队长彭沃经过冷静分析,决定等日军回程时攻其不备。下午3时,日军果然背着一袋袋“战利品”进入了惠阳大队的伏击圈,彭沃一声令下,游击队排枪齐射。日军突然遭到袭击,抢粮车队顿时乱作一团,仓促抵抗。战斗进行了30多分钟之后,横岗增援的日军就要赶到,而这时惠阳大队已达到歼敌目的,主动撤离,向打鼓嶂山顶转移。此次伏击战,共毙伤日军30余人,击毙战马10余匹,缴获战马3匹。
 
铜锣径伏击战后,惠东宝和港九各地的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曾生游击队打败了日本仔!”惠阳大队政治委员谭天度还让人在缴获的3匹战马马背上写下了“曾生游击队缴获的战马”十个字。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群众争相观看,拍手叫好。此战也为巩固和发展惠宝边敌后游击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硝烟远去,旧貌已改,当年铜锣径的泥泞小路已建成水泥路面,战斗的痕迹早已褪去。如今,这条连通碧岭和横岗的小道人迹罕至,两旁草木茂盛。碧岭人没有忘记游击队在铜锣径洒过的热血,每当有人来寻找战场遗址,村民总会热心地指路。走入小道,微风吹过,草木摇曳,“沙沙”的声音让人似觉还有战士隐蔽在山坳里,把人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在碧岭街道辖区内还有着众多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古寺庙、古围屋等。不可移动文物共21处,其中以客家围屋居多,保存较完整的有嘉绩世居、鹿岭世居、安田世居,它们不仅见证了碧岭街道的历史变迁,更传承了当地的客家文化。
 
鹿岭世居——客家围屋向现代住宅过渡的版本。鹿岭世居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从法属波利尼西亚向风群岛归来的华侨廖氏族人历经28年精心打造,他们将西方小洋楼的建筑格局融入古老的客家围屋之中,使得整体建筑既保留了客家围屋的古朴韵味,又增添了现代建筑的舒适与美观,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这座占地约2206平方米的围屋,由一座巍峨的五层楼高炮楼和三排围屋组成,是坪山地区昔日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坪山之冠”。围屋内每间房子的门楣、窗上都有鹿、小溪、山岭的图案,有诗句,有书法,字体清晰可辨,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这里也曾是人民革命武装部队的常驻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常有人民革命武装部队在此驻扎,最多时驻有300余人。站在炮楼楼顶上眺望,东面为坪山小盆地,西面为三洲田山地,凭高远眺,方圆6—8千米内的风吹草动一览无遗,让人不由发出“此乃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的感叹。因此,鹿岭世居也被赋予了革命的色彩,成为坪山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