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交流 > 深港关系 > 社会交流 社会交流

扫码关注

过关:第十一章 张教授

作者:郭海鸿 来源:《过关》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11-29 人已围观

张教授把皮衣摊在空床上,在白炽的灯光下,他看到两个袖筒上泛起的褶纹,一道道的,触目惊心,翻过来,背部更加明显。哎,多年不穿,也不懂护理,竟然坏掉了。张教授不觉心疼起来,用手掌摩挲皱裂之处,心里想,要是让儿子看到,他会多伤心哪。

张教授给老友发微信,问他,知不知道哪里有养护皮衣的店子?这位老友喜欢皮草,行头都以皮制品为主,这个他懂。

很快,老友回复他:我没习惯在香港做保养,哪怕掉个扣子,我都是去深圳弄的,我常去的是巴登街三巷,当街的铺子,叫“丽姐皮具”,不过,我也有大半年没去过了。

对于明天去深圳,有了充足且无可置疑的理由。张教授把皮衣折叠起来,装进他的双肩包里。这个包还真是个百宝箱,看似不大,需要时还能装下不少东西。

第二天一早,张教授吃过早点,动身去深圳。他没有打算跟李改梅透露行踪,他提醒自己,此行是去护理皮衣,而不是找梅姨,你不上班,人家要上班,忙着呢。但是,上了地铁,他还是忍不住拍了一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写道“步随阳光,心随风动”,好像是特意为什么人发的一个暗号。

过了关,张教授转地铁,再步行到了巴登街,这一带他并不陌生,他的深圳同行的办公点就在附近呢,可是转了好几圈,都没有看到“丽姐皮具”的招牌,老友所指的巷子口,是一家“梅州三及第”快餐店。张教授走进去,问收银台的服务员,这地方原来是不是一家皮具店?

服务员答:“是的,搬走很久了,我们才从房东手里接过来的。”

他又问:“知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

服务员看了看他,咯咯笑了,说:“阿叔,这个我们没问,他们也没说呢。”

服务员温软的客家话口音,却像在嘲笑一个没见识的人。

张教授不禁感慨,自己问得真是没见识。人海茫茫,转眼就各自天涯,在这个一两千万人流动的城市,谁管谁下一程去了哪里!

从巴登街一路步行,穿过红岭路,再到罗湖书城背后的金塘街,这一带更是张教授熟悉之地,可是,走出了一身的汗,就是没看见一家皮草护理的店子。张教授口渴、疲惫,感觉双脚有点抬不动了,一看表,时间也不早了,很快就到中午吃饭时间。他停了下来,不想再找了,再下去走不动了。他掏出手机,下决心跟李改梅联系,他要向她求助。

他打通了她的电话,还没等他开口,她就问:“老张,你过深圳了吗?”

听到她声音那一瞬间,他突然有点羞涩,想说“没有”,却拗不过自己,答道:“是的。”

“来开会吗?”她问道。

“哈哈,哪有开不完的会!今天专门过来找修补皮衣的店子,从早上跑到现在,没有找到。”张教授说得有点气喘。

“修补皮衣的?哈哈,你早跟我说,就不至于白跑了,黄贝岭有一家老店,浙江人开的,熟络得很。”梅姨差点没笑坏,“你在哪个地方?快送给我吧!”

收起电话,张教授屏住呼吸,骂了自己一句:真是笨蛋。他的意思是,既然最终的目的是要与梅姨见上一面,为何要兜那么大的圈子,白白跑上一个上午的路呢?

像得到特许,张教授赶紧打了车,赶到了李改梅的小区门口。正好下午小区停电两个小时,电力公司设备维修,清洁班组可以延后到岗,作为主管,李改梅也给自己放个把小时的假。三天里两次见面,且都是中午时间,见面吃饭,似乎成了不用客套的规矩。

从小区出来往东不远,是一家门面不大的湘菜馆,五六串通红的辣椒挂在门口,随风摇曳,张教授手一指,说:“今天中午吃这个。”

李改梅惊讶道:“你敢吃辣椒了?!”

“哈哈,敢!哪里不敢!”张教授高声道。

“那好吧,我点最辣的菜,看你是真不怕,还是假不怕。”李改梅笑道。

其实,面对菜单,李改梅也分不清哪个是最辣的,哪个是不太辣的,离开胡家冲,她就没吃过最辣的菜。尽管再能吃辣,在深圳二十多年,他们慢慢都少吃了,深圳的气候不允许像胡家冲一样顿顿吃,吃得嗓子冒烟。

张教授告诉她,香港也有不错的湘菜馆,前段时间他还和儿子专门去吃了一家,湖南老板新开张的店子,“我的天,远远就闻到臭豆腐的味道,它的隔壁就是麦当劳。”说到这里,老家伙大笑不止,好像回到了当日的情景之中。一边是臭豆腐,一边是麦当劳,这么一描述,李改梅也笑了起来。旁边坐的一对年轻人,不知两位长辈为什么发笑,快乐会感染人的,他们也笑了起来。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