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交流 > 深港关系 > 社会交流 社会交流

扫码关注

过关:第九章 朱查理

作者:郭海鸿 来源:《过关》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11-23 人已围观

朱查理把胡根平那天做的PPT 放在电脑桌面,反复地看,就像一个病人,看一份似懂非懂的诊断书。每一次看,他自己也往里面添加一点心得、感想,把目前公司运行中的各种弊端、存在的短板,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一遍遍添加下来,原本简单的PPT就成了一个大文件了。

可是,胡根平这个开出“诊断书”的人,回去后就再无下文了。这个不冷不热的姿态,反而激起了朱查理更大的兴趣。如果说此前与他接触,是希望他能来公司上班,给自己做个帮手,毕竟是自己的人,他需要培养这样的力量,而现在他面对的,不再是帮手,而是伙伴,他愈发觉得,小伙子的身上,尚有他未能触及的东西,包括年轻人的智慧、能量和梦想。

胡根平的朋友圈里,除了照旧发些商品链接外,就是一些外行人搞不懂的信息。他发朋友圈基本不带图片,有时候是一两句没头没脑的话,有时候是一个字,好像是为了给自己备忘或专门给某一个人看,对他而言,朋友圈不是社交平台,而是工作室。从文字透露出的气息,朱查理感觉这小子最近在忙什么事,而且是协同作战,不是一个人在玩,他还隐隐感觉到他们所忙的事情,一直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中折腾。

朱查理决定再次与胡根平见面。他不再抱着拉他来上班的目的,那样有些狭隘,而是要跟他走得更近,与他做朋友。

两次见面后,朱查理觉得,因为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自己从前忽略了这个人,而被忽略的这个人,很可能是自己最需要的人—说是最需要的伙伴、最需要的朋友都可以。

朱查理跟胡根平约了三次,他才答应见面吃饭。

“好吧,做好挨宰的准备吧,请我们吃个好点的。”胡根平给他回了微信。

果然,朱查理见到的“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是胡根平介绍的当年进京大比武的“铜奖三兄弟”。这让朱查理颇为意外,也暗自感动,这小子不再对自己设防了。

朱查理要带他们到京基100大厦吃西餐,结果被三人否决。他们集体建议去向西村的大排档吃一次鸡煲,那才真正解馋。这勾起了朱查理的味蕾,自从离开深圳后,他也没再吃过了,仿佛向西鸡煲的奇香就飘在跟前。

风卷残云般把一份鸡煲吃完了,几瓶啤酒也下肚了,朱查理这才认真打量“铜奖三兄弟”疲惫、干瘪的面容,原来,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好好吃顿饭,也没有正儿八经休息过了。他们 “三人行研究院”正在攻克一个项目,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时,却出现了新的情况,现在正等待他们当年的导师从国外访问回来,指导解决问题,他们也得以休息。

一份鸡煲对四个大老爷们来说,实在太斯文了一点,朱查理又叫了一份。等待的过程中,他们才放慢吃的速度,开始喝酒聊天。

“三人行研究院”是三兄弟对组合形式的戏称,并非实体组织。从学校毕业后,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联手,一起接单,一起给客户提供服务,也一起弄了好几个专利。平时他们或上班或干自由职业,各玩各的。

眼见狼吞虎咽之后,这三兄弟开始元气复活,朱查理举起酒杯,邀请三人干杯。三兄弟中,只有一个能喝一点,胡根平和另一个都不善喝。放下酒杯,朱查理提出了一个令现场气氛凝固的建议:由他出资,让“三人行研究院”实体化,就在深圳注册落地。

在气氛凝固的五分钟时间里,他们的目光从彼此的脸上掠过,有惊喜,有疑虑,有不确定,甚至怀疑。

很快,第二份鸡煲上来了,服务员打开瓦盖,一股强烈的热浪冲天而起,“滋滋滋”的瓦煲呛声打破了凝固的气氛。

“我赞成。”其中一个同学做了个举手的动作,犹豫了一会儿,胡根平和另外一个同学也举手表态。

“什么时候启动?”胡根平问。

“明天。”朱查理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做决定,他不允许这个念头随着夜晚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就在向西村大排档里,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为明天的行动拿出了大致的方案。他们的筹备小组将正式启动,租写字楼,跑注册手续,完成构架所需。而朱查理也要准备所需的投入——作为投资人,他将成为研究院的成果转化者,研究院也将成为他的技术保障者。为了体现作为发起人的承诺,他当着三兄弟的面,表明了支付各期资金的计划。

世界上很多不平凡的事,往往都是在一个极其寻常的时间、地点、场合下产生的,朱查理也这么觉得。

“朱总,我说一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胡根平突然说。

“请说。”朱查理心里不觉一愣,竖起了耳朵。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