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1949—1979年,罗湖桥:留下太多足迹

作者:蒋荣耀 、南兆旭 来源:《岁月山河:百年深圳历史影像纪》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6 人已围观


 
有人说,小小的罗湖桥,可能是世界上留下过最多名人足迹的桥。
 
这么小的一座桥,如今每年从这里出入境的人数高达1亿多人次。罗湖桥可能也是世界上承载过人数最多的桥之一。
 
在很长时间里,罗湖桥也代表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内地的第一印象,他们踏入中国内地的第一步就是罗湖桥。
 
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的罗湖桥还与詹天佑的名字连在一起。罗湖桥位置独特,是中国内地与香港边界上的主要通道。史载明朝永乐年间,如今罗湖桥所在的位置有一座石板桥。
 
不过到1898年的时候,石板桥已经不存在。这一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英方强租九龙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的土地及其附近岛屿和海域,这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新界”。
 
在勘界完成后,设在九龙界限街附近的九龙海关关卡北撤,在深圳河沿岸设立新的关卡。1900年3月1日,在现罗湖海关附近的一个渡口上建立了深圳河税收关厂,此时深圳河上尚未有桥梁,渡口成为两地人货往来的主要通道。后来由于交通的需要,在此修建了木桥。
 
1911年10月5日,九广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座木桥也被改成了火车、行人两用铁桥。史料记载,罗湖桥是1910年在詹天佑督建下完工的,当时的桥梁工程师正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祖籍深圳布吉的凌善芳。
 

 
不足50米的罗湖桥像一根纽带,连接着深圳与香港,也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陆路通道。
 
抗日战争时期,罗湖桥是中国内地与海外联系的唯一陆路物资通道。在日军入侵广东期间,罗湖桥还数次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即便如此,来往深港两地的载客火车仍然畅通无阻。
 
1949年的10月19日,解放军一支先头部队打到深圳河畔的罗湖桥头就止步了,离被港英政府统治的香港仅一桥之隔。据时任香港总督的葛量洪事后回忆,他们当时不断向伦敦咨询,尝试预测“共产党军队抵达边界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十几年后,“文革”之火一度波及香港,“解放香港”的声音再次出现。罗湖桥头的边检战士每天都要手拉着手组成人墙,面对红卫兵们的冲击。周恩来总理立刻作出批示:“文革”只能到深圳河以北,深圳河以南不可以搞。
 
两次“止步罗湖桥”,可以反映出这座小桥的重要战略地位。有识之士后来认为,“因为当初刻意为香港保留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发展环境,才能有改革开放后香港对内地技术、资本、管理等多方面的反哺”。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