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关于8·5大爆炸宣传的冷思考
作者:丘盘连 来源:金风集 : 一九八一年至二〇〇六年深圳特区办报纪事 责任编辑:chen 2022-12-16 人已围观
1993年8月5日,发生在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储区的大爆炸事故,至今已经过去20多年时间。这一特大事故,留给深圳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而作为曾经亲自参与报道的媒体人,对当年的工作进行冷静思考,起码有如下教训应当吸取:
一、造成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危险品仓储区放置在市中心范围内,而又迟迟未搬迁,这起码是城市管理的缺失、不到位,其根源是领导层的安全意识淡薄。然而,《深圳特区报》在整个大爆炸的报道中根本没有提及。
二、这次大爆炸,造成15人死亡,8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炸坏消防车17辆,炸毁、烧毁仓库、房屋等建筑物17栋,过火面积3.9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用当时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话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这么严重的安全事故,哪个部门、哪些人应该负责?对此,《深圳特区报》在整个报道中没有也不敢触及。
三、大爆炸事故终究是丧事,为什么会被当成喜事来办?8·5大爆炸发生后,《深圳特区报》在新闻报道方面,做得很成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8月6日,一版刊发爆炸现场大幅照片套头条消息《清水河仓储区昨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对大爆炸发生的情况、损失、救援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客观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至发稿时止,根据初步统计,在爆炸事故中,死亡5人,伤百余人,其中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九明、杨水桐在现场抢险指挥中光荣牺牲”。这来之不易的一段话,使读者第一时间知道了伤亡情况。6日至11日连续用两个整版(有一天3个版),对大爆炸事件,进行大规模、立体式报道。体裁有消息、现场速写、通讯、人物专访等等。总体上做到了快速、全面、平衡、客观,从而树立了党报的公信力,赢得读者的高度信任。
然而,由上级主管部门主持,《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派人参加撰写的“烈火熔铸民族魂”系列评论:《奉献永远在我们旗帜上》《职责唤起英雄气概》《团结是铁团结是钢》《效率就是生命》《巨响发聩》《赖以柱其间》,一共6篇,从8月12日至23日,在一版显位刊发。8月18日,还以两个整版,将类似报告文学的两万多字的长篇通讯《火祭清水河—献给8·5大爆炸中的死难者》隆重推出。真可谓连篇累牍。这批系列评论和特长通讯,对大爆炸事件的殉难者和抢救行动所体现的精神,过度拔高,做法欠妥。
“发生天大的安全事故,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不痛定思痛,认真吸取血的教训,反而高唱什么精神赞歌。”“深圳究竟想干什么?”一时间,舆论蜂起。困惑、不满甚至反感都有,尤其深圳周边更甚。这也难怪,为了扑救这起火灾,广东省共调动9个市的各种消防车132辆,1100多名消防指战员投入灭火。香港方面也派出直升机赶赴火场上空帮助灭火。广东省委机关报首先发声,提出《莫把丧事当喜事办》的忠告。同时,不少市民也纷纷来电来信,对这批评论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这就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报纸宣传要吸取教训,转入正常。
人们会问:8·5大爆炸的宣传,在后期为什么会留下如此难看的一撇呢?有分析认为,也许与上一年获得巨大成功的惯性思维不无关系。1992年,是《深圳特区报》大振声威的一年,新年伊始,系列评论“猴年新春八评”一炮打响。主要原因是系列评论透露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大内容,这是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天大的喜事。而8·5大爆炸是一起特大安全事故,人们关注的是如何扑灭火灾、吸取教训、避免事故今后再重演。而“烈火熔铸民族魂”系列评论虽然用的是同样的系列评论形式,但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所以,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抨击也就毫不足怪了。
一、造成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危险品仓储区放置在市中心范围内,而又迟迟未搬迁,这起码是城市管理的缺失、不到位,其根源是领导层的安全意识淡薄。然而,《深圳特区报》在整个大爆炸的报道中根本没有提及。
二、这次大爆炸,造成15人死亡,8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炸坏消防车17辆,炸毁、烧毁仓库、房屋等建筑物17栋,过火面积3.9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用当时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话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这么严重的安全事故,哪个部门、哪些人应该负责?对此,《深圳特区报》在整个报道中没有也不敢触及。
三、大爆炸事故终究是丧事,为什么会被当成喜事来办?8·5大爆炸发生后,《深圳特区报》在新闻报道方面,做得很成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8月6日,一版刊发爆炸现场大幅照片套头条消息《清水河仓储区昨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对大爆炸发生的情况、损失、救援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客观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至发稿时止,根据初步统计,在爆炸事故中,死亡5人,伤百余人,其中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九明、杨水桐在现场抢险指挥中光荣牺牲”。这来之不易的一段话,使读者第一时间知道了伤亡情况。6日至11日连续用两个整版(有一天3个版),对大爆炸事件,进行大规模、立体式报道。体裁有消息、现场速写、通讯、人物专访等等。总体上做到了快速、全面、平衡、客观,从而树立了党报的公信力,赢得读者的高度信任。
然而,由上级主管部门主持,《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派人参加撰写的“烈火熔铸民族魂”系列评论:《奉献永远在我们旗帜上》《职责唤起英雄气概》《团结是铁团结是钢》《效率就是生命》《巨响发聩》《赖以柱其间》,一共6篇,从8月12日至23日,在一版显位刊发。8月18日,还以两个整版,将类似报告文学的两万多字的长篇通讯《火祭清水河—献给8·5大爆炸中的死难者》隆重推出。真可谓连篇累牍。这批系列评论和特长通讯,对大爆炸事件的殉难者和抢救行动所体现的精神,过度拔高,做法欠妥。
“发生天大的安全事故,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不痛定思痛,认真吸取血的教训,反而高唱什么精神赞歌。”“深圳究竟想干什么?”一时间,舆论蜂起。困惑、不满甚至反感都有,尤其深圳周边更甚。这也难怪,为了扑救这起火灾,广东省共调动9个市的各种消防车132辆,1100多名消防指战员投入灭火。香港方面也派出直升机赶赴火场上空帮助灭火。广东省委机关报首先发声,提出《莫把丧事当喜事办》的忠告。同时,不少市民也纷纷来电来信,对这批评论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这就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报纸宣传要吸取教训,转入正常。
人们会问:8·5大爆炸的宣传,在后期为什么会留下如此难看的一撇呢?有分析认为,也许与上一年获得巨大成功的惯性思维不无关系。1992年,是《深圳特区报》大振声威的一年,新年伊始,系列评论“猴年新春八评”一炮打响。主要原因是系列评论透露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大内容,这是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天大的喜事。而8·5大爆炸是一起特大安全事故,人们关注的是如何扑灭火灾、吸取教训、避免事故今后再重演。而“烈火熔铸民族魂”系列评论虽然用的是同样的系列评论形式,但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所以,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抨击也就毫不足怪了。
(2015年4月)
很赞哦! ( )
上一篇:月落星稀 手记传情(一)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