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罗湖桥,两种制度的交接口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27 人已围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过程中,每逢重大历史时刻,香港总能体现出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这一切正是得益于当年高瞻远瞩所制定的香港政策。周恩来总理在1951年春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谈话时说:“我们对香港的政策,是东西方斗争全局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不收回香港,维持其资本主义英国占领不变,是不能用狭隘的领土主权原则来衡量的,来做决定的。我们在全国解放以前已决定不去解放香港,在长期的全球战略讲,不是软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进攻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对我们大有好处,大有用处。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支持我们的反美斗争,支持我们的国内经济建设。香港是我们通往东南亚、亚非拉和西方世界的窗口。它将是我们的瞭望台、气象台和桥头堡。”
香港“留下”了,短短几十米的罗湖桥成了两个主义、两种制度的唯一交接口。
1950年7月1日,设立于深圳火车站旁、罗湖桥北岸的罗湖口岸获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此后数十年,罗湖桥在东西风激荡起伏的历史烟雨里,见证了无数南渡北归人在此驻足,在此一掬清泪,在此热血偾张。
1952年7月,32岁的张爱玲自罗湖桥出境,就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1955年以中国专才难民资格获得美国绿卡,1960年正式入籍美国。在她的文学作品里,有过一段通过罗湖桥过境时的细腻描写。
小说《浮花浪蕊》里,张爱玲写到了女主人公洛贞过罗湖桥:“桥堍有一群挑夫守候着。过了桥就是出境了,但是她那脚夫显然还认为不够安全,忽然撒腿飞奔起来,倒吓了她一大跳,以为碰上了路劫,也只好跟着跑,紧追不舍。是个小老头子,竟一手提着两只箱子,一手携着扁担,狂奔穿过一大片野地,半秃的绿茵起伏,露出香港的干红土来,一直跑到小坡上两棵大树下,方放下箱子坐在地下歇脚,笑道:‘好了!这不要紧了。’”
与南下出境者的慌里慌张、踉跄而行不同,北上归国者更多的是游子的近乡情怯、赤子的报国激情。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深圳掠影》一文中记录了他留学归国经罗湖桥的激动心情:“让我忆念难忘的只有一个罗湖桥。因为从国外归来,过了罗湖桥,就算是走进了祖国的怀抱。我曾几次在这里激动得流下眼泪,恨不得跪在地上吻一下祖国的土地。”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手领着6岁的儿子,一手提着一把吉他,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踏上了罗湖桥头。随同钱学森一家从美国归来的是一行20余人的队伍。前来迎接的中国科学院代表朱兆祥多年后回忆说:“正当我们拿着照片紧张地搜索钱先生一家之时,我的手突然被队伍中的一位先行者抓住,使劲地握着。我猛转身,发现对方眼眶里噙着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
接上头后,钱学森也是紧握住朱兆祥的手,激动不已地说道:“这回真的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了。”钱学森一家人的十几箱行李,被深圳罗湖口岸特批免检放行,这是新生的中国对这位归国赤子最真挚的礼遇。归途中,钱学森夫人蒋英悄悄对朱兆祥说:“他今天说的话,可比过去五年加起来都多。”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这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除了钱学森,还有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程开甲、姚桐斌、王希季、吴自良、杨嘉墀、陈能宽等在1950年至1957年间,先后跨越千山万水,含着热泪走过罗湖桥,与1950年之前归国的11位科学家一起,组成了人数多达21位、阵容豪华的“两弹一星”元勋“海外军团”。
放弃国外优渥待遇,毅然跨过罗湖桥归国为新生的红色中国效力的著名学者、科学家的名单还有一长串:李四光、华罗庚、叶笃正、谢希德、赵忠尧、王淦昌……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