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1984年:厚重无比的题词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2 人已围观
1984年1月26日下午2时许,邓小平一行乘海军炮艇,离开深圳蛇口港,前往珠海唐家湾军港。
此时,在蛇口港送行的袁庚难掩心中喜悦。因为首长在视察蛇口工业区的整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对自己最希望老人家当场表态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做出明确表态,但至少没有否定、反对的意思,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悦。对此时此刻身处风口浪尖上的袁庚来说,首长的不表态其实就是一种表态:支持他继续“试验”。小平同志在“海上世界”心情大好、欣然挥毫,更是让袁庚的内心涌起一阵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在和袁庚一起送行的梁湘等深圳市主要负责同志心中,却涌起一阵阵淡淡的失落之情,夹杂着丝丝不安:
在得到邓小平视察深圳的通知后,期盼已久的深圳市领导高度重视,不但在接待上做了精心安排,还在邓小平下榻的桂园别墅办公台上,早早准备了笔墨、一卷上好的宣纸,希望老人家在考察过程中有感而发,写下点什么。可是,直到邓小平一行所乘炮艇驶向珠江口的浩渺烟波之中,这卷宣纸上仍是一片空白,不着只字。
1月29日上午,陪同邓小平一行视察的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关相生,从珠海给梁湘打来电话说,应珠海市领导的请求,“小平同志今天给珠海经济特区题了词,叫‘珠海经济特区好’”。
这个消息引起深圳市部分领导的疑虑:小平同志在珠海题了词,在深圳却默不作声,是不是对深圳有看法,认为深圳没搞好?
梁湘没法说什么,只能给大家鼓劲:“也许我们的工作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距离。珠海题词了,很好呀。我们应当向人家学习,不可气馁,更不可胡思乱想,自寻烦恼。”
不过,邓小平在珠海题词的事实,也给梁湘提了个醒:在攸关深圳经济特区声誉和前途的重大时刻,可不能静观其变、顺其自然,而是应该像珠海一样主动出击、请求题词。小平同志第一次亲赴经济特区视察,首站就是深圳,表扬也好,批评也罢,怎么样也要对深圳经济特区有个说法。
梁湘连夜紧急召开常委会会议,指定时任市委常委、秘书长邹尔康负责此事。邹尔康权衡再三,决定委派这几天全程负责邓小平一行在深圳日常生活、视察行程安排的市接待处处长张荣,第二天一早就赶去广州珠岛宾馆,“请求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个词”。临行前,市领导们还专门草拟了几个题词内容,诸如“深圳特区好”“大鹏展翅”“总结成绩和经验,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等,以备不时之需。
多年后,邹尔康回忆说:“没想到张荣去了广州后,两天都没有结果,我们在深圳望眼欲穿。”2月1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当天上午,10点左右,邓小平散步之后来到会客厅,小平同志看到张荣还在,然后就问:“还没回去过年?”邓楠说:“你没给题词,人家哪有心思过年?”小平走到早已摆好笔墨和宣纸的桌子旁,很快就挥毫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把落款的时间写为1984年1月26日,也就是他离开深圳的那一天,这充分证明小平同志一直在心里酝酿此事,早已是胸有成竹。
回京后,2月24日上午,在景山后街家中,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和盘托出了他心目中的经济特区定位。他说:“最近,我专门到广东、福建,跑了三个经济特区,还到上海,看了看宝钢,有了点感性认识。……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他再次讲起让他印象深刻的“深圳速度”。“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那里的施工队伍还是内地去的,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搞了承包制,赏罚分明。深圳的蛇口工业区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做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他特别指出:“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
他还说:“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此时,在蛇口港送行的袁庚难掩心中喜悦。因为首长在视察蛇口工业区的整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对自己最希望老人家当场表态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做出明确表态,但至少没有否定、反对的意思,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悦。对此时此刻身处风口浪尖上的袁庚来说,首长的不表态其实就是一种表态:支持他继续“试验”。小平同志在“海上世界”心情大好、欣然挥毫,更是让袁庚的内心涌起一阵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在和袁庚一起送行的梁湘等深圳市主要负责同志心中,却涌起一阵阵淡淡的失落之情,夹杂着丝丝不安:
在得到邓小平视察深圳的通知后,期盼已久的深圳市领导高度重视,不但在接待上做了精心安排,还在邓小平下榻的桂园别墅办公台上,早早准备了笔墨、一卷上好的宣纸,希望老人家在考察过程中有感而发,写下点什么。可是,直到邓小平一行所乘炮艇驶向珠江口的浩渺烟波之中,这卷宣纸上仍是一片空白,不着只字。
1月29日上午,陪同邓小平一行视察的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关相生,从珠海给梁湘打来电话说,应珠海市领导的请求,“小平同志今天给珠海经济特区题了词,叫‘珠海经济特区好’”。
这个消息引起深圳市部分领导的疑虑:小平同志在珠海题了词,在深圳却默不作声,是不是对深圳有看法,认为深圳没搞好?
梁湘没法说什么,只能给大家鼓劲:“也许我们的工作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距离。珠海题词了,很好呀。我们应当向人家学习,不可气馁,更不可胡思乱想,自寻烦恼。”
不过,邓小平在珠海题词的事实,也给梁湘提了个醒:在攸关深圳经济特区声誉和前途的重大时刻,可不能静观其变、顺其自然,而是应该像珠海一样主动出击、请求题词。小平同志第一次亲赴经济特区视察,首站就是深圳,表扬也好,批评也罢,怎么样也要对深圳经济特区有个说法。
梁湘连夜紧急召开常委会会议,指定时任市委常委、秘书长邹尔康负责此事。邹尔康权衡再三,决定委派这几天全程负责邓小平一行在深圳日常生活、视察行程安排的市接待处处长张荣,第二天一早就赶去广州珠岛宾馆,“请求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个词”。临行前,市领导们还专门草拟了几个题词内容,诸如“深圳特区好”“大鹏展翅”“总结成绩和经验,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等,以备不时之需。
多年后,邹尔康回忆说:“没想到张荣去了广州后,两天都没有结果,我们在深圳望眼欲穿。”2月1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当天上午,10点左右,邓小平散步之后来到会客厅,小平同志看到张荣还在,然后就问:“还没回去过年?”邓楠说:“你没给题词,人家哪有心思过年?”小平走到早已摆好笔墨和宣纸的桌子旁,很快就挥毫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把落款的时间写为1984年1月26日,也就是他离开深圳的那一天,这充分证明小平同志一直在心里酝酿此事,早已是胸有成竹。
回京后,2月24日上午,在景山后街家中,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和盘托出了他心目中的经济特区定位。他说:“最近,我专门到广东、福建,跑了三个经济特区,还到上海,看了看宝钢,有了点感性认识。……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他再次讲起让他印象深刻的“深圳速度”。“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那里的施工队伍还是内地去的,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搞了承包制,赏罚分明。深圳的蛇口工业区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做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他特别指出:“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
他还说:“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很赞哦! ( )
上一篇:一眼入脑,一见倾心
下一篇:1992年:春风去复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