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东方之珠,闪耀有时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4 人已围观

1984年8月,由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及香港光大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大型合资企业“南海石油深圳开发服务总公司”,负责对深圳经济特区西部23.01平方公里区域(后称南油开发区)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和统筹经营管理。至1994年时,南海石油深圳开发服务总公司已建成四个设施配套完善的工业区,吸引外资8亿多美元,兴办426家中外合资企业,1993年一年就实现总产值27亿多元人民币,占当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
 
1984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叶飞提出,在深圳沙河划出4.8平方公里的土地,由驻港央企香港中旅负责开发,是为今天大名鼎鼎的“深圳华侨城”。
 
如果说蛇口、南油、华侨城是特殊时代下的政策产物,那么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后续操作堪称经典:引入大型央企,给予其较大地块统筹整体开发。典型例子就是引入航空工业旗下负责民品业务的中航技,在上步工业区开发中航苑,先后孵化出了天虹商场、深南电路、天马微电子、飞亚达、上海宾馆等一批深圳知名企业。
 
深圳市政府自身也牵头开发了一系列工业区,较为著名的包括上步工业区、八卦岭工业区、莲塘工业区、水贝工业区、泰然工业区等。
 
多管齐下,收获不小。截至2018年,深圳全市一共崛起了6600多个大大小小的工业区。
 
港资“三来一补”工厂,升级版本“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内地国资为主开发的工业区、开发区、高新产业园区,一起组成了深圳经济特区前20年迎风生长的经济骨架。
 
1979年3月5日深圳市正式成立,当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1.96亿元人民币。1991年,12岁的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236.7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行榜前十,名列第七位。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18岁的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97.4亿元人民币,排名全国第五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
 
1979年深圳市设立之初的人口数是31.4万人,1997年时已跃至527.8万人,跻身全国特大城市行列。
 
这样的成长速度,让人目眩神迷,让解读者嘴拙词穷,只能冠之以“奇迹之城”概括。
 
深圳谱写发展传奇,1980、1990年代的香港迎来的更是举世瞩目的盛世繁华。香港制造业逐波北上,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中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新空间。扮演着内地与西方世界“超级联系人”角色的香港,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内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局,大口吞吐着与日俱增的巨大人流、物流、资金流,货如轮转、钱如泉涌。香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前缀也由“亚洲地区”摇身一变为“全球”,“纽伦港”(纽约、伦敦、香港的合称)一说不胫而走。
 
香港,香飘万里。
 
仅以1992年为例。这一年香港总人口580万余人,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043亿美元,相当于全中国的四分之一、全球的5%;香港股市、债市的总市值分别约3.5万亿、2.5万亿港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进出口总额近3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6%;旅游业方面,香港的入境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50亿港元。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