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南方大港”,百年梦圆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4 人已围观

1918年,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三次革命”,其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中桂、滇两系军阀“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露出了背叛革命的丑恶面目。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之职,孤身离粤赴沪。
 
彷徨苦闷之际,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没有绝望,而是“以予平生之抱负与积年之研究所得”潜心写作,一腔热忱谋划中华民族的前途。在这一时期从上海莫利爱路寓所寄出的书信中,孙中山清晰地表达了自己闭门著书的初衷:“方今国事颠跻,根本之图,自以鼓吹民气,唤醒社会最为切要……文自客岁(去年,指1917年)以来,闭户著书,不理外事,亦欲以素所蕴蓄唤起国人。”
 
1919年2月,孙中山为了方便西人阅读特意用英文写作,以世界级政治家的视角,呼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的专著《实业计划》完稿。6月,在英文报刊《远东时报》正式发表,此后由朱执信、廖仲恺等人译成汉语,书名改为《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1921年出版时沿用原名《实业计划》。1924年,该书与他的另两本著作《民权初步》和《孙文学说》合集出版,就是今日传世的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第一份蓝图的《建国方略》。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共33个部分组成。在这个无比恢宏、前所未有的大国崛起总体构思中,通达全国的交通系统是孙中山关注的重中之重。他提出,在中国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修建三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级大海港和一系列二、三等海港及渔业港;修建十万英里(约16.1万公里)铁路、五大铁路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公路网,把中国的沿海、内陆和边疆联系起来;开凿、整修全国水道、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发展环境下,全面开采煤、铁、石油等矿藏和兴办冶炼、机械制造工业,发展满足人民衣食住行所需的近代工业体系,实现农业机械化。
 
志存高远的孙中山还提出了修建三峡大坝的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结论部分,一辈子站在时代潮头的孙中山详述了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鉴于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缺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孙中山前瞻性地提出,要加快建设进度,使中国经济发展在不是很长的时间内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要实行“开放主义”,“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实业计划”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改革开放理念之上的建设计划。概而言之,就是孙中山所讲的“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
 
但同时,孙中山也告诫国人,利用外资必须以不损害中国主权为前提,主张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同外国资本集团订立合同,可以给予外国资本合理的经济利益,但不能允许其侵犯中国主权。孙中山把这个问题视为“中国存亡之关键”,认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这部洋洋十万余言的著作,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对全国交通开发“一盘棋”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宏大设计,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是一份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
 
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三部分之《民权初步》时,逆时代潮流而动、悍然称帝的袁世凯已在举国一片声讨中郁郁而终。袁世凯去世后,北洋集团分崩离析,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悲惨局面已然无可避免。1919年《实业计划》问世之后,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里泱泱大中华如同汪洋中的一条小船,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亿万人民虽然感怀于孙中山先生的拳拳中华之心、郁郁天下之志,也有人认为这只是痴人说梦式的空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