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自然综合 > 水文水利 水文水利

扫码关注

沙上的井(三)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水随谁睡碎》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10-23 人已围观

 

救命

是的,一个正常的井,水是甜的。就凭这一条,秒杀所有下水井。

但甜水亦非必然。沙井临海,海风都带着盐味儿,时间长了,房子腐蚀严重。挖井常出咸水。有人推断,此地原来一定有山,山泉渗透,为深井提供了可用水源。今日此地已难见山峦,但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地理志》中“井泉条”记载:“云林仙井,在参里山侧,成化间,布政陈选爱其清冽。”嘉庆版《新安县志》中亦有“慈云寺在新桥尖峰顶山,内有石洞,洞中有石,如神像,旧传仙石于一夕飞来”,都提到了山,堪为佐证。此外,沙井多河多雨,也可供水井一时之需。天地造化,损有余以弥不足。沿时光回溯,当年挖井的那些人,趴在地上侧耳倾听,小心地铲开地面,拈起一点土,放在嘴里嚼一嚼,探听地下的信息。干渴的人们,对甜水几近崇拜。挖好一口井,地下的水喷涌而出,人们舀出一碗,一饮而尽,由此与深处的事物建立了直接联系。

一口井为一个坐标,井井连接,勾出一个地方的基本架构。当年的沙井成为繁华之地,与这一口口井不无关系。农耕时代,这就是巨大的财富。吾乡华北平原,多年以前(其实也不算远,距今不过三四十年),多次见证井水战争。一旦天旱,人们凌晨起床,在暗无星光的夜色中跑到井边排队,扁担把肩膀压出红肿的印子,一点也没诗意。水筲碰着水筲,叮叮当当。碰撞声越来越响,叮当当,叮当当,终于发展为人和人的战斗。没办法,那一抔浑黄的泥汤(回家镇上一天,才能稍微变清)终归有限,抢到的人就能活命。这样说并不夸张,抢不到水,即便没渴死,也会因为干渴大大削弱劳动能力,逐渐走向衰亡。不同的村庄之间,同一村庄里的不同家族,甚至同一个家族的人也会反目,大打出手。水是救命之源。井水充足的地方,人心安泰。虽然今日沙井的水井几乎都已死去,但井的主人们曾经的富足,还是让我羡慕。和志鹏并肩走在一个个巷子里,计数一个个水井,呼吸着潮湿的水汽,我暗暗对比,几十年、几百年前的沙井,和我的老家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人家比我们幸福多了。想着,竟差点哭出来。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