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文化公共政策:视野与可能(二)

作者:杨立青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02 人已围观

◎杨立青: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二、文化公共政策与城市发展

1.“文化公共政策”和“公共文化政策”。
 
文化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因此也可称为“文化公共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文化管理界开始重视对文化政策的研究,在2005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多样性公约草案》中,将“文化政策和措施”定义为:“指地方、国家、地区或国际范围内制定的针对此类文化或为了直接影响个人、群体或社会的文化表达形式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包括文化活动、产品与服务的创造、生产、销售、推广和共享问题的政策。”在国内学者陈鸣看来,“文化政策”可以概述为:它是一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文化公共空间内的管理方针和行动话语,是地区、国家和国际的政府或非政府公共文化管理组织,针对重大社会文化问题所做出的策略方案和行动步骤。
 
就概念而言,也许有必要对“文化公共政策”和“公共文化政策”这两个概念做些辨别与说明。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指的都是关于文化的公共政策,或者公共政策中涉及“文化”的部分,因此一般来说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依据我国目前的习惯用法,所谓公共文化,更多地指涉一种公益性的非营利的文化事业,它并没有将营利性的文化产业涵盖在内。为了将两者都当作公共政策的共同客体或对象,本文采用“文化公共政策”的提法,以便将之与“公共文化政策”区别开来—前者的外延显然比后者要宽:后者的重心是“公共文化”,从作为政策主体的政府角度来看,它更倾向于一种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而前者的重心在“公共政策”,“文化”在其中作为限定语,其实暗示了比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更宽泛的意旨。
 
关于文化公共政策,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欧盟等发达地区的文化公共政策体系可以说是十分完备的,这体现在其鼓励创造的政策核心、普及和发展文化艺术的政策重点、参与和分享的政策基础以及将文化政策与就业政策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重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诸多方面。当然,就整体视之,西方文化政策也可看作是其相对完善的文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文化管理在相当意义上可以说是通过文化公共政策来实现的。与之相比,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的文化公共政策体系起步较晚,显得相对落后。当然,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尤其是在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所制定和执行的系列文化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基于城市在当今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的文化公共政策更为丰富也更为复杂,尤其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社会转型的加速,包括文化在内的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必将出现新的发展局面。因此,针对城市文化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也就显示出别样的意义。
 
2.文化公共政策与城市发展——以纽约为例。
 
从起源上讲,公共政策的出现是为了处理“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严格说来,这三个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在詹姆斯·G.马奇和赫伯特·A.西蒙看来,社会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是三者中外延最广的概念;而公共问题是影响较大、涉及人数广的那部分社会问题;更进一步,被政府摆上议事日程并加以处理的公共问题就成为政策问题。以此来看,文化公共政策也就天然地与有关文化的社会公共问题紧密相连。
 
在人类社会中,城市由于人口相对稠密,人们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更为集中,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极为复杂,这也为城市各种公共问题的层出不穷提供了土壤和环境。作为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调整利益关系的基本途径,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便成为城市治理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工具或手段之一。而在城市的公共政策系统中,由于城市的发展,市民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文化利益上的调整与文化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随之凸显,这使得对制定和执行各种文化公共政策的需要日益增加。为了说明文化公共政策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我们不妨以纽约为例,看看文化政策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形塑城市的内在肌理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