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马介璋:我把香港佳宁娜酒楼开到了罗湖(一)

作者:马介璋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05 人已围观

作者简介:马介璋,1942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广东省外商公会名誉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常务副主席,深圳市同心俱乐部副主席,深圳市政协历届港澳委员联谊会名誉会长,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佳宁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名誉主席。2003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铜紫荆星章”和“银紫荆星章”,曾获首届“深圳市荣誉市民”和“汕头市荣誉市民”等荣誉。

黄土路上热火朝天的大开发景象,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40多年前,内地要改革开放的消息传到了香港。我和在香港的朋友们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激动兴奋。

我7岁的时候和家人从广东到香港定居,之后那些年对内地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但我是中国人,内地要改革开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要为建设祖国出力。与此同时,国家改革开放也会带来很多商机。我们满怀激情,怀着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想法,希望能来内地“显一番身手”。

1984年我和几个香港的朋友一起来内地考察。还记得当时的过关口岸是罗湖口岸,只提供“朝九晚五”的通关服务。那时的罗湖口岸只有两层高的水泥楼房,一层长廊连接到罗湖桥头,执行的是“人人过筛”的检查模式,过关不仅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而且还要经过边防人员的层层询问,一边询问一边手写登记。过完关,还得去中国银行将港币换成人民币,办完整个入境手续就得两三个小时。

那时候罗湖还没有发展起来。出关口到了罗湖,抬眼望去到处都是黄土路,交通也不方便。路上汽车不多,单车多,风一吹骑单车的人都要在灰尘里飞起来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沿路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开发景象。工地上满是忙忙碌碌的身影,机器的声音夹杂着整齐嘹亮的口号呼啸而来;来来往往的人们步履匆匆,有的还和同伴们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天南海北的方言夹杂其中。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时不我待的信心和希望,身上有着一股拼搏闯荡的干练和勇气,好像未来就是他们的。这种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经过这次考察,我感受到罗湖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也考虑到罗湖和香港地缘相近、山水相连、同气连枝,我下定决心在罗湖投资办企。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