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图书馆无特区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侧记(二)

作者:余子牛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09 人已围观

◎余子牛:深圳南山区图书馆研究馆员
 
网点无特区:无所不在的图书馆

早在50年前,日本曾提出过一个口号:老百姓身边的小型图书馆才是真正的公共图书馆。在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中,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建设堪称大手笔。
 
《三年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争取每个社区(村)拥有一座规模不等的图书馆(室)或‘共享工程’基层用户。到2005年底,基本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村)图书馆(室)。”
 
早在1997年,深圳市就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并经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成为指导和保障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法规性文件。《条例》明确指出:“市、区、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辖区的人口分布情况、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设立公共图书馆。”从2001年起,深圳市文化局先后出台了《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业务规范》《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达标评估标准》《深圳市社会文化工作考评标准》,对社区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读者服务、读书活动、文献资源建设、奖励办法等指标作了具体规定,使全市公共图书馆发展有章可循。从1999年起,深圳市文化局组织全市图书馆专家按照《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达标评估标准》对社区(乡镇)图书馆进行评估,并对达标图书馆挂牌奖励。至2002年末,全市已建成市、区公共图书馆8座,达标社区(村)图书馆201个,总藏书量达到620万册,户籍人口人均藏量4.4册,常住人口人均藏量1.23册。
 
图书馆之城建设工程启动后,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出台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福田区提出了“图书馆之区”的文化建设目标,投资13亿打造“一公里文化圈”;宝安区下发了《宝安区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7)五年实施方案》;南山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召集区文化局、科技局、民政局、人事局、财政局及各街道办事处领导共商建设大计,区委书记对建设方案做出重要批示,区政府主管文化的副区长亲自组织协调,确保建设场地、设备、资金落实到位;罗湖区、盐田区、龙岗区都把此项建设纳入了文化立区、文化强区的战略之中。
 
截至2005年底,深圳市建成市级公共图书馆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6个,街道图书馆(室)51个,达标社区图书馆471个,总面积21.78万平方米,其中5个区级图书馆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馆。基本实现每1.5万人口建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2006年,深圳科技图书馆正式挂牌,深圳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市、区、街道、社区图书馆网络结构更趋完善。
 
2006年,深圳市政府在三年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推出《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要求:到2010年,拥有3个按省级标准建设的市级公共图书馆、6个按地(市)级标准建设的区级图书馆、55个参照国家县级标准建设的区图书馆分馆/街道图书馆,600家达标社区图书馆(室);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常住人口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2册的目标,初步形成网络健全、布局合理、文献丰富、管理先进、服务高效、资源共享、体制创新、经费保障的图书馆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以深圳图书馆为龙头,深圳科技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各区图书馆为骨干,各区分馆/街道图书馆为基础,社区图书馆为网点,全市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参与合作的图书馆网络体系。
 
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稳步推进实施;各区文化主管单位及图书馆,都把完成建设任务当作头等大事,不敢有半点懈怠;曾经每年一度的社会文化工作考评,把各图书馆当年完成计划的情况,作为考评重要内容,对各级政府问责,使得五年计划进展得十分顺利,市、区各级图书馆都按时、超额完成了任务。截至2009年,深圳市拥有各级公共图书馆628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6个,街道级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19个。
 
表1 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表

▲本表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31日
 
此外,各馆还积极建设馆外服务点。据2009年数据统计,深圳市图书馆在大工业区建立分馆3个,在全市设立馆外服务点51个;宝安区在全区街道、社区、工业园设立流动图书馆或流动站62个;南山区图书馆在部队、机关、企业设立集体外借点21个;盐田区图书馆在军营、企业建立图书流动点18个;罗湖区图书馆设立馆外流通服务站10个。这些流动服务点填充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中的空白。
 
2006年,深圳图书馆提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创意,通过2年多的努力付诸现实。自助图书馆是一台长3.5米、宽1.5米、高2.5米的机柜,可容纳约500本图书,其功能类似银行ATM机。市民借助这台机器可自助办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查询和预借图书。2009年4月,40台服务机安置到市内各大社区、工业区、交通枢纽,24小时为市民提供自助图书服务,立即引起市民的追捧。每月服务人次近5万人次,文献处理量逾12万册次。据此估算,一年可流通文献130万册次。市政府规划,在此后2到3年内,“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将在全深圳投放300个,与其他各类型公共图书馆一道,构成全市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本文来源于《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之《深圳市公共文化研究论文选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