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倡导全民阅读

作者:聂震宁 来源: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与时代变革 责任编辑:kysia 2023-04-14 人已围观

2014 年4 月23 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寄了一封信,信中对三联韬奋书店开展24 小时营业——24 小时不打烊的营业,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件事情大加赞扬,肯定这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总理在信中指出,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信中还提到,“好读书、读好书”既可以提升个人能力、眼界及综合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砥砺奋发有为的情怀。这些话说得都很好,称得上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最后,总理在信中说,“希望你们把24 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对“精神地标”这个概念,我是特别有感慨。以前我们说要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总理在信里面提出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相比较而言,就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把书店办好,这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以往我们说实体书店是城市的窗口,那就是精神的窗口。也许有人说,我只喜欢在网上买书,实体书店与我没什么关系。网上买书是个人的事情,但作为一个城市一个社区,如果开有比较好的书店,让人们闲暇之余能够随时进去,能够随手翻到图书,那么这个城市这个社区,是不是会让人们感觉到很文雅、很高尚、很安全?这就是精神地标的意义和作用。总理在信里面还写道:“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要读书,要潜心地读书,同时呢,读书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是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手不释卷这样的文明形象、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精神状态蔚然成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三联韬奋书店24 小时不打烊提供给市民深夜书房这件事情如此重视,给予如此精辟的分析和精心的指导,令人振奋。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读书方面一直是大力倡导、率先垂范。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倡“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在阅读方面有过多次谈话,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而且表示阅读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毛泽东同志终生手不释卷,临终前苏醒过来还是请求看书,看了几分钟又昏迷过去,然后溘然长逝,他是用读书这种形式告别这个世界的。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这句名言是对读书学习的召唤,对于党和国家的建设具有相当深远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就有“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我们知道全民健身活动早就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是近几年才正式提出来的,怎么会把这两个活动放到一起来做部署呢?说来还有一点花絮。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起草全会《决定》草案期间,我也接到通知出席征求对《决定》草案意见的会议。我在会上提出,看到草案里没有提到全民阅读,感到需要提出来。全民阅读一直是受到高度重视的,还在不断推进,建议加上全民阅读的内容。我说,考虑到中央全会《决定》惜墨如金,加上一句话很不容易,建议把草案中已有的“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改成“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后来全会通过的《决定》,就是这样表述的。当然,我不认为是根据我的意见改加上去的,相信有不少参与征求意见的人士都会提议加上全民阅读,甚至像我一样提议把“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放在一起来说。这是中央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民阅读活动。

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放到一起作部署,不期然,却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全民健身是全民体魄的强健,那么,全民阅读则是全民精神的强健。同时还给我们一个提醒:关于全民健身,国家已经制定全民健身促进条例,那么全民阅读既然和全民健身同等重要,那么,也应该有立法,至少也应该有促进条例。2013 年,经全国115 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国务院已经正式采纳,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列入国务院2013 年立法的计划,2014 年内有望正式出台。有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可以相信我们的全民阅读活动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到了十八大,对全民阅读已经成为非常明确的一句话“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我认为这就是把它作为国家战略部署来安排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也是首次提出全民阅读。由此可见,全民阅读已经并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大有希望。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重视读书的民族。从图书馆工作与名人关系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视读书的文明之邦。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如《春秋》《战国策》等的出现,离现在就有2000 多年这么远。在周朝的时候,朝廷还有了图书馆,那时称为“藏室”,收藏朝廷的档案和地方上的报告。当时是谁来当图书馆馆长——那时称为“藏室”的“藏室史”呢?其中之一就是伟大的古代哲学家老子。这在《史记》上是有记载的。这也就成为一个传统,图书馆的掌门人也应当是饱学之士。后来就有许多学者、专家从事图书馆事业,古代有司马迁、陆游等,现代有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等,当代有哲学家任继愈,任先生生前最后一个职务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我国是书籍之邦。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书籍有关,一是造纸术,二是印刷术。有了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南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只是由于我国当时受到封建社会的各种社会条件制约,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小作坊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直到15 世纪40 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在德国古登堡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书籍品种数量在全世界称得上首屈一指,占到全世界同时期留存下来书籍品种的一半,有8 万多种。书籍出版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能绵延不断,使得中华民族的很多理念、很多知识能够传承下来。


有人问,为什么要倡导读书?读书,从民族发展来看,是要形成民族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同的记忆的需要。从个人来看,理由更是多种多样。我们不妨看看各种人对读书的各种期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读书一种非常高蹈的追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为了救国济世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读书,也包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或者用现代人的大白话来说“读书改变命运”,这些也都是正当的人生追求。有人读了书,就去改变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然后获得了大丰收;有人读了书,学会了一些经营的技巧,然后就先开小铺子,再变成大富豪;有人读了书,知道了一些金融知识、证券知识,然后成了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炒股高手、炒汇专家;或者,有人读了书,处理好恋爱中的纠结,有情人终成眷属;甚至,有人读了书,文章写得漂亮了,作品发表了,成了远近闻名的作家。这些都是我们倡导阅读时要包含到的内容。然而,请大家注意,我们所倡导的全民阅读不能仅限于有用。如果仅仅是为了有用,那么对于六七十岁的人来说,他读书是为了什么?对于许多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他们未必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闻”而去读书,他们可能想的是每天打工能挣到自己的一份工钱,跟老婆孩子过一个平安的生活就很好,读书只是他的一点爱好,完全没有必要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那么,社会倡导阅读跟他们还有没有关系呢?如果说没有,那还叫什么全民阅读呢?

倡导全民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要倡导所有的人都来读书。过去几千年,讲的是精英式的读书,是读书后成为社会精英,是职业式的读书,是读书后在社会上谋到一份职业。可是全民阅读,主要指的不是这个意思。全民阅读,早在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来,并且把那一年定为“国际读书年”,口号是“全民读书,书为人民”。1982 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世界图书大会,提出“走向阅读社会”。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 月23 日为世界读书日。4 月23 日,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和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两人都是在1616 年的这一天去世的。1995 年,先是西班牙政府提议,把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而后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时,俄罗斯政府又提议不仅是读书日还应该强调为版权日。于是形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4月23 日为世界图书及版权保护日,后来又简化成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发表了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个宣言,讲的就是全民阅读的精神。全民阅读的精神,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每一个人都能热爱图书,每一个人都能尊重知识产权。现在,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经常会宣传一些经过读书改变了人生、改变了家庭、改变了社区,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例子,这些也是应当提倡的。但是,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核心意义,却是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读书。

21 世纪以来,大家是不是发现我们社会对于全民阅读的话题越来越重视起来了?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会提出不少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相关的提案。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情况,那就是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国民阅读状况在国际上比较差。譬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刚刚发布2013 年调查数据。2013 年我国人均读书4.77 本,比2012 年4.39 本增长了0.38 本,算是有了一些提高。可是比起2012 年日本人均读22 本书,韩国人均读11 本书,以色列人均读64 本书,是不是显得比较落后啊。一个读书很少甚至不爱读书的民族,却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是不是需要做出强力改变啊!这就是十多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原因。

有人说,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人们看电脑、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iPad(平板电脑)阅读也是阅读啊。是的,我认为这总比不读好。所以国民阅读状况调查也把这些列入到阅读调查里了。不过呢,我也还是要说一句,读书和iPad阅读、手机阅读、kindle(电子阅读器)阅读是不一样的。前天,我在北京印刷学院跟一些学生座谈读书话题,有一个学生说,她认为有一个老师的讲课的观点有问题,这个老师说无论是读iPad 还是读手机,都是读,主要内容都是一样的,读什么都行。学生问我的看法。我说,读总比不读好,但是,同样的内容放在不同的载体上,还是有不一样的,读一本厚重的书不是用手机能够读好的。一本厚重的书,一本完整的专著,你得捧着书用心反复地揣摩。而手机浏览式的阅读一定会损失掉作品中的很多信息。倘若是《战争与和平》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小说,用手机来读,恐怕感觉不会太好,因为形式的影响也会给你带来审美上的这种不同。又譬如《白鹿原》,手机阅读可能会出现选择性快速阅读。不同作品载体的阅读效果肯定不尽一样,甚至会有很大差别。这是个更深层次的阅读问题,今天不在这里展开了。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在不读和用数字载体阅读,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宁可选择哪一个?答案很明显,读总比不读好。在2013 年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中,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自我评价,1.2% 的人认为读得很多,但人数很少;8.4% 的人认为自己读得还是比较多;37.6% 的人认为自己一般,也能读一些;52.8% 的人认为很少读或者是比较少读。从这个情况来看呢,我们的国民阅读的情况不乐观。通常我们说两头小、中间大是常态,可是现在是很少读或者比较少读的占大多数,这就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了。有人指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理可证,一个不读书的社会是缺少理性的社会。因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大家都是凭着各人的感觉、意气甚至是偏见在交流,与人往来,会造成很多非理性的事情。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政党,是盲目的组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执政党,一个不读书的政府,则更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因为你可是监管着全社会的啊,不读书行吗?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所以,我们的政党如果是不读书的政党,那肯定是一个盲目的组织、愚蠢的组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单位呢,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型组织,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单位。学习型组织建设,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国际管理学界提出来的重要理念,有一本叫《第五项修炼》的书诠释的就是这个重要理念。书的作者由此他成为国际管理学界的名人。此书有一个副标题: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可想而知,书的内容很具有操作性。

我国把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来的,是十六大。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阅读毫无疑问是学习型组织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现在几乎所有单位的建设发展的规划中都有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字眼,我建议,在这个理念之下,一定要具体落实到阅读的任务目标中来。否则,学习型组织建设有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为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一个不重视读书的个人难以达到很高的人生境界。人类的文化知识的传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最重要的路径,是人类成长、全面发展最重要的路径。阅读应当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难以和谐安宁的。刚才在休息室里,区里一位领导告诉我,他家里边的夫人和老母亲都喜欢读书,两个人,一个人翻杂志,一个人翻书。我说你的家庭一定是会和谐安静的。他非常高兴地认可我这个猜测。因为大家都找到自己健康的乐趣,看到一些理性的东西,这是一个和美家庭非常重要的一道风景。请大家想一想,一个人最好的姿态是什么,就是读书的姿态。让我借题发挥一下。一个女孩漂不漂亮有时候不是那么重要,可是,倘若一个女孩在安静地读书,你会觉得蛮可爱的,有时候漂亮则在其次了。反过来想,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在公众场合哇啦哇啦地胡说八道,你觉得那漂亮都打了折扣,会觉得有点厌烦。我喜欢说,女孩漂亮的形象常常来自她静处的时候,而读书的时候是一个女孩自然而然静处的状态。在座的未婚女青年,如果尚未觅得如意郎君,我建议你不妨多去图书馆读书,多去公园读书,甚至,乘公交车、坐地铁也不妨手持一卷,极大可能就有同样品位的男士过来搭讪啦。当然,咱们还真的要读点书,读点好书,要不等到男士与你擦出火花之后,发现你只是做样子,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一来爱情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很危险的。读书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应当努力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这将让人受益终身。


我们社会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为什么我们的国民阅读状况在国际上就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过去说我们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所以不能拿发达国家来衡量我们的国民阅读率。这个观点是建立在物质是第一性的认识论的基础上的。总的来说是不错的。按照这个观点,只有等到我们国家富起来了,国民阅读率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然而,现在我们确实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富有了,现在哪家买不起电视机、电冰箱?三十年前、二十年前那时候哪家买得起电视机,就觉得这家太牛了,再买得起冰箱那就觉得简直是神仙日子。现在我们读书量就相应增加了吗?没有。甚至也许比那个时候读得还少了。许多人兜里有钱,有卡可刷,可以买书了,可是不买,宁可去喝一杯三十几块钱的拿铁,也不买那本二十几块钱的书,觉得书太贵,二十几块钱,那么薄一本书。咖啡是要喝的,那是享受,那是范儿。可见,不是说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尽管这是紧密相关的两件事。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社会要发展第一要务是把经济搞上去,但是,文化、精神生活,既是应运而生的一件事,同时也是需要按照自身规律去操作的一件事情。彼得·圣吉关于学习型组织建设尤其强调建设的艺术与实务,否则就容易落入一句空话。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问题需要用物质的办法来解决。那么同样地,反过来说,文化问题需要文化的办法来解决。改善国民阅读状况,既要有经济支撑,也要在文化事业上有具体安排。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提倡不够、安排不够,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有我们国民受教育程度不够等原因。不能寄希望社会有了钱,民众就会读书。清朝有一位大诗人袁枚,他的藏书在江南一带首屈一指,诗歌理论和创作在当时也是一流的。他有一个看法,就是“富不读书”。他算是看透了的。富豪发了财反过来不读书了,或者富二代忙着享受,哪里还有闲心去读书啊。我们民族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为了改变命运才读书。这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命运改变了,还读不读?不需要改变命运的人还读不读?命运改变不了的人还读不读?人的现代发展观,就是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民阅读就是帮助每一个人通过阅读实现全面发展,提倡的就是全民爱书,全民读书,全民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终身阅读。这是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意义和主要内涵。

世界各国读书的一些情况,说起来呢也没有多少花样翻新的东西,重要的是许多地方坚持下来了,长期在推动这件事情。自从1995 年确定世界读书日之后,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西班牙。4 月23 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的圣乔治节,也是传统的情人节。按照风俗习惯,男士一般会向女朋友或者妻子赠送玫瑰花,而女方以图书作为回礼。过圣乔治节的并不只是西班牙的阿拉贡地区,英国、德国、葡萄牙等国家也把它作为传统的情人节。好像对于风靡全世界的2月14 日的情人节,咱们中国人怎么就对此情有独钟呢?以后似乎也可以过过圣乔治情人节。当然,最好安心过咱们的传统情人节“七夕”。在圣乔治节这一天,售卖鲜花和图书的摊位占据了巴塞罗那整条兰布拉大街,无论老少,街上几乎所有女人手中都拿着玫瑰花,男人手上都拿着图书。这就是西班牙的全民阅读活动。

英国,在世界读书日的安排,注意突出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主要在9 岁到13 岁期间养成。英国小学生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每个人可以领到一英镑的购书券,然后有关方面会组织出版一批定价一英镑的书,一般是8 种书。小孩拿着购书券去书店可以买到一本书。他也可以拿着购书券买别书,一般是在2.99 英镑定价以上,孩子拿着一英镑购书券,加上自己的钱买别的书。英国的社团组织还会组织读书夜,称为世界读书夜。这是近几年他们组织的,安排在4 月23 日到来之前。社团组织首先组织读者评选出25种最喜欢读的书,然后征得25 种书的作者同意放弃稿费,由原来的出版社负责印制,有一批志愿者负责送书。这项活动有2 万名志愿者,全英国也就6200 多万人吧,志愿者就有2万人,可见比例不小。志愿者每人领取一箱书,给他最想送的某一位不爱读书的人送去,在监狱里的人都可以去送。像这样的事情,当然是需要成本的,需要社团组织公益投入,作家无偿奉献,出版社支付印制成本,志愿者辛勤劳动。法国则不仅过世界读书日,还有自己的读书节。法国的读书节不仅在国内安排活动,在海外,在法国人聚居的社区,在法语地区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一起过读书节。法国读书节的主要活动也就是送书,互相换书,都带上自己读过的、认为是好的书去跟别人交换、派送。


作为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阅读倡议的响应,我国也从1997 年起组织开展以全民阅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工程”。当时我在广西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我也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工程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据我所知,知识工程至今也还是一项图书馆界的阅读活动,但是为什么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力呢?全民阅读和知识工程,其实是两个层次的问题。知识工程的主题很明显,就是用“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座右铭来引导读者阅读,这是不错的。但它会带来一些问题,全民阅读并不都是为了学习知识的,它本质上是要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我们一上来就说要使每一个人掌握知识、提高本领,这显得太实用了。有人说“我老了不需要这些知识,我随便浏览一下就得了”。有人说“我上班、吃饭,月底拿工资,好好过生活,什么知识不知识,知道多少都没有关系”。更有人早就拿到了博士、硕士学位,急着学什么知识呢?但是当你告诉大家,一个人不读书在社会上就是颓废的表现,不读书缺少了生活中一种高雅的乐趣,不读书的人精神生活就是不够健康,一个不读书的家庭不是一个理想的家庭,等等。这样号召是不是会显得更具有亲和力?全民阅读活动,读就是一切,是一个高雅的人的生活方式,全社会都要以读书为荣。

2006 年中央、国务院相关部委成立了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由11 个部委发出全民阅读倡议书,可以说,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活动这才逐渐铺开。全国各省区市特别是很多一、二线城市全民阅读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圳读书月则是成效比较突出的活动之一。深圳市是一个很开放的城市,再者是一个移民城市,大量的中青年聚集,都在发展自己,又都在适应社会,阅读活动参与度也就比较高。北京市的阅读季活动时间比较长,4 月23 日启动,要持续到9 月份结束。其间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名人的讲座、好书的评比推荐,表彰读书家庭、个人和社区,等等。深圳读书月安排的活动内容也十分丰富,请文化、教育、科技各界名人到深圳开展文化讲座,进行读书交流,还有征文大赛、博客大赛,还有评选书香家庭等活动。最重要的是图书准备得比较充足,成了购书人、淘书人的节日。苏州市还建立了读书节,现在明确建立自己城市读书节的不多,可能在等待全国读书节的确立吧。湖南省的“三湘读书月”活动开展得十分扎实认真。

从2001 年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委托中介机构对全省13 个市的全民阅读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入户调查之后根据数据进行评比,评比从第1 名排到第13 名,由省委书记来宣布排名结果,这对每一个城市都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所以现在那里的读书月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江苏省开展的是“书香江
苏”活动,制定了全省全民阅读发展规划,还有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都有自己的规划,今年江苏还计划把一年一度的江苏书展扩展到以全民阅读为主要内容,主题确定为“阅读点亮人生”——我非常欣赏这个主题词,这比“读书改变人生”要更为科学、贴切,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山东的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词好像是“书香齐鲁”,青岛市的全民阅读宣传口号是“文化青岛从阅读开始”,这些我都觉得非常好。

江西省有一个阅读活动值得借鉴,就是“每人每天读一小时”活动。10 年前,看到一个资料,是21 世纪以来,日本有一个倡议性活动,即“每人清晨半小时”阅读,号召大家早晨起来读半个小时。我本人也是喜欢清晨读书。我每天6 点钟起床读书,读到8 点钟,效果真是非常好。

经过几年来各方面的努力,现在全国已经有400 多个城市有了自己的阅读节、阅读周、阅读月、阅读季、阅读年等,全民阅读的潮流渐渐形成。青岛市城阳区也有了自己的读书节,你们也是走在全民阅读这股潮流前面的。我相信城阳区还会有更大的发展,通过全民阅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去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书香家庭评选。这项活动以“建设书香中国,核心在于建设书香家庭”为核心理念,要让家庭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起点。活动共评出了996 个书香之家,号称1000 家。我有幸参加了评选工作。审读申报材料,很受震撼。许多有条件的家庭都以勤勉读书为家训,从家庭藏书、读书内容、读书方法等方面对子女进行熏陶和训练。入选“书香之家”的家庭,有的四世同堂,有的是三口之家,也有二人世界;家庭成员职业各异,有教师,有工人,有农民,有军人。但读书点亮了他们的人生。书香为家庭增添了与众不同的华彩。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美柳村有一户农家,姓邢。男主人只有初中学历,却把3 个子女培养成了大学生,大儿子现在是一名律师,在海南律师界颇有名气。邢家大门上的对联是“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家里藏书千余册,自号“百合斋”,还有其他文娱设施,无偿向村民开放,惠及乡里,被赞为“海南奇屋,入室有益”。有一名新闻工作者,姓李,家住广州。24 年前,他的大女儿一出生就不幸患有脑瘫。他和妻子曾经因此对生活满是失望,后来,他们找到一个排解心中郁结的方法——读书。他说:“书中的很多人生道理,让我们获得了面对逆境的力量。”他们慢慢调整好心态,以满满的爱和积极的行动,去温暖和鼓励孩子。用读书求智,驱散了这个家庭的阴影和愁云。在父母关爱中长大的脑瘫女儿,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并从中读出了坚强、学会了乐观。她刻苦锻炼、尊敬长辈、礼貌待人、意志坚强,让很多人印象深刻。2010 年,女儿被选为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火炬手。读申报材料,可谓读书生活五彩缤纷。譬如,有的家庭读书以后,家庭成员都认真地写读后感,发表了很多文章;有的家庭就是读书,也没有说一定要发表文章。后来有评委说差距也太大了,我说不对,只要他读了,那就是好的,至于能写文章,能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能有更好的个人学业上的发展,那也很好,但不能成为主要标准,主要标准就是读书。还有藏书情况也是差异很大,有的人家藏了5000 册书,有的人家藏了1000 册书,有的人藏了50 册书,可有的牧民家庭只有几本书,藏得太少的人家能不能评上呢?我说,藏书固然很好,但不应当一刀切,游牧民族经常迁徙,有几本书就已经不错了,辗转游牧生活中能带着书去读就很不错。据后来反映,“书香之家”的评选和颁发影响很好。大家想一想,国家部委颁发这样的牌匾在山村一户人家门口挂上,何等鼓舞人、激励人!


推动全民阅读,这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一定要有一些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社会阅读状况不好,主要还是价值观上有问题。这些年来,社会心态过于浮躁,都急于成功,恨不得三䦆头刨出一个金娃娃来,恨不得明天就能创造一个奇迹,成为百万富翁,恨不得一年打造出一个企业王国,恨不得三年后就能成为一个传说,哪里还能静下心读书、修身养性啊。真要读书,那也是想尽快找到成功的秘诀,闹得阅读也功利化起来,使得一般的阅读有所缺失,许多人没有学会享受阅读的乐趣。现在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就是正面的、阳光的东西,并不强调功利,这就是非常好的导向,甚至可以用来调适国民心态,十分有利于全民阅读的开展。

全民阅读,意在全民,但是责任在政府,这是我们全国政协委员,我们经常要说的一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是全民的东西,责任首先就在政府。只要认为全民都应该很好地读书,那么政府就得想办法。倘若全民阅读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首先要问责政府。那么,政府要从哪里做起?当然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安排各项社会公共事务。促进全民阅读,就从立法做起。全民阅读立法消息传出后,去年有网民在网上就开玩笑——我只能认为这是开玩笑——网民说:怎么了,读书也要立法,难道不读书就犯法了吗?读书当然是非常个人的事情,全民阅读立法主要是给政府立法,就是通过立法程序,确定政府在这当中应当负有怎样的责任,政府应当为开展全民阅读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政府应当为全民阅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等。正在起草中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讲的主要就是这些东西。这是作为一级政府必须做的事情,倘若政府中有不同意见,或者别的机构不同意安排全民阅读活动预算,那么就要按条例来办。听说我们城阳区政府连续五年对全民阅读都做出了经费上的安排,这很难得。有的地方,有的县市文化部门负责人说:哎呀,挺难的,到处求爷爷拜奶奶,求人家赞助一点钱才能把这个活动搞成。有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事情就要好办一些。

大家都知道,我国颁发过《全民健身促进条例》,对社区的健身场所、健身器材都有要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对社区阅读书屋、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建设也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做到标准化、均等化,那么,全民阅读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也要按此要
求去做。

当然,千万不要以为有了条例国民阅读状况就一切改观,群众性问题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在照章办事的同时,还需要党政府领导、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全民阅读抱有满腔热情,图书馆不妨把门开得再大一点,晚上不妨晚些关门,一周中不妨安排周末一两天24 小时不关门。政府要适当扶持实体书店,实体书店要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实体书店的服务水准,就不是法律能管得到的,需要管理者、工作人员有更牢固的服务精神。又譬如,图书馆、实体书店安排名人讲坛、名人论坛、作者座谈,有热情、有眼光的就可能从四面八方找到有影响的名人来,没有眼光、没有热情就可能敷衍塞责,事业就会越办越没劲了。在这方面你们是做得很好的。比如,我远在外地,而且也名不见经传,更不是文化明星受人拥戴、受人簇拥,只是因为我在全国政协委员里和新闻出版界中对全民阅读问题比较关注,写过一些文章,有一些影响,你们就把我请来,让我很受感动啊,这也反映了你们对这项工作的满腔热情,是在尽一切努力事情办好。

总之,要使广大读者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乐意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互相启发、信息沟通,让还没有来得及读的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让已经读过的读者获得一些启发和认识。

要搞好全民阅读,除政府要切实负责之外,还要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发挥作用。欧美国家的阅读活动主要是社会团体、学术团体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国家将在这方面有更大改革,将更多地发挥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的作用。开展全民阅读,需要各文联、各作协、各科协、各教育学会、各图书馆学会以及其他相关协会,大家一齐来做一些事情,形成一股热气,造成更大影响。

要搞好全民阅读,还需要出版界发挥更好的作用。全民阅读,出版业责无旁贷。现在全国一年出书40 多万种,新书不到一半,原创图书更少,优秀的原创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这怎么吸引读者来读?怎么可能让读者开卷有益?怎么可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我们希望作家们更多地接地气,拿出精品,也期盼草根作者更加开阔视野,拿出精彩之作。希望出版社少出甚至不出攒书。大家知道什么是攒书吗?那就是,二三朋友,根据市场需求,列出提纲,也不用查资料,更不用说明出处,把别人的文章拿来改头换面,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拿来演绎,内容很是虚张声势,书名起得很是煽情,封面宣传词语弄得很夸张,读者买了读到一半就很失望。如此一来,败坏了读者的胃口,失去了出版人的诚信,长此下去,无好书可读,全民阅读那才真正成了一句空话。

要搞好全民阅读,最终还是要持续推动,使得更多的人喜欢读书、习惯读书、坚持读书。说到底,阅读还是个人的事情。只有国民素质提高,全民阅读才可能更好开展,而只有全民阅读开展好,国民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让我们从自己读起,让全体国民的素质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而得到更大提高!

(本文系作者于2014 年4 月在青岛市城阳区“读书节”上的演讲实录。)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