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做书的主人

作者:朱永新 来源: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 责任编辑:kysia 2023-06-16 人已围观

《教师月刊》主编林茶居曾给我写过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对于人的精神成长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也要避免陷入“书本崇拜”和“唯阅读主义”,也就是不要把阅读“神化”、绝对化。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学者曹学佺的诗句,读来真是让人心有戚戚。当然,此处“读书人”中的“读书”和今天我们所说的“阅读”,两者的价值内涵和意义旨趣是存在差异的,但无法否认,确实有人因为读书,因为阅读,把“心”读“坏”了。

对于林茶居的来信,我想了很多。作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这些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为阅读鼓与呼,我从来都是宣传阅读的价值与意义,还真的没有认真想过阅读可能导致的误区和问题。所以,他信中谈到的阅读社会学问题,还真是提醒了我。

他的来信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就是阅读要避免陷入“书本崇拜”和“唯阅读主义”,把阅读神化、绝对化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防止因为阅读把“心”读“坏”了,防止坏书对人的负面影响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和研究,也应该在推广全民阅读过程中尽可能避免。

关于防止“唯阅读主义”的问题。尽管前人早已有“开卷有益”的古训,但我们的老祖宗也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告诫,更有“读书贵有疑”精神的倡导。其实,只相信书本上说的东西,本身就是人不成熟的表现。

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历程中,从最初迷信父母(“我爸爸妈妈说的!”)、迷信老师(“老师说的!”)到后来迷信书本(“书上说的!”),再到相信自己(“我说的!”)与怀疑精神(“谁说的?”),是一个从盲从走向理性的过程。所以,学会怀疑,本身就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基本要义。

宋代教育家朱熹把怀疑作为阅读方法的重要内容。他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读书要学会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追究下去,直至把疑问解决。明代学者陈献章更是把有没有疑问、有怎样的疑问,作为阅读是否有成效的标志:“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认为,善于提出问题,才是真正的“觉悟之机”,也才是一个人进步的真正契机。

的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伟大的著作有时也会有错误。如果把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当作真理,每一个论断都当作圣旨,就很容易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就会成为“两脚书橱”,就会被书籍牵着鼻子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禹贡》一书时,对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探寻长江源头,终于作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新结论,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善读书,就要善疑问,善实践,知行合一。这样就不会把阅读神化、绝对化,就会尊重劳动人民的智慧,尊重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

关于“把心读坏”的问题。林茶居引用了“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一个颇为有趣的典故。说的是明代学者曹学佺赴任广西右参议之后,碰到了一起官司。一天皇亲放出斗犬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在命丧狗口之际被一杀猪佬相救。皇亲把屠夫捆绑起来连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曹学佺判他死罪给狗偿命。结果曹学佺毫不畏惧皇亲宗室,判屠夫无罪。皇亲感到脸面不保,暗中重金贿赂并威逼恐吓秀才改口供,说他自己和斗犬在玩闹嬉戏,是屠夫无由杀了斗犬,要求重新审理。曹学佺勃然大怒,重判屠夫无罪;秀才因为与狗相好、认狗作友、恩将仇报,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并在案卷上愤然写下了这副“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千古名联。

由此自然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和结论都是个案,不能够据此就得出天下读书人都不如屠夫的结论。但是,这里引发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书会把人的心读坏?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人的精神食粮,能够滋养人的心灵。那些不好的书可能成为精神毒药。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止庵先生也说,“读一本坏书就像去垃圾场转了一圈,而你却认为自己是去旅游了一趟”。

“人是自己的食物的产物。”读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阅读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精神的高度。当然,人不是被动地接受书籍的。三观不正的人,读好书也可能读出问题;善于阅读的人,读坏书也不会深受毒害。关键还是我们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读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与那些伟大的书籍对话,汲取大师的人生智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善于怀疑,警惕自己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掌握这两点,真正成为书的主人,自然就能正面发挥阅读的价值,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