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凝聚共识,市、区共建“全城一个图书馆”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7-08 人已围观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与政策保障已基本筑牢,为深圳“全城一个图书馆”理念的实践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三、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经验启发
 
先进国家或地区公共图书馆较早提出一体化的理念与构想,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实践成效显著,为深圳实施“全城一个图书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于1895年成立,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也是美国公共图书馆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图书馆网络,采用较为彻底的总分馆制,总分馆之间采用一卡通管理的“通借通还”方式,总馆与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管理,即文献资源、经费、工作人员等全部由总馆负责协调。
 
英国在2004年已建立起发达的图书馆网络。2013年已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图书馆网点”,“所有市民都能从所在社区的图书馆内免费调阅英国任何一本图书”。
 
1994年,新加坡政府实施“LIBRARY 2000”方案,提出“建立一个让新加坡人容易取得资讯、便于使用、有效的世界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标。
 
19世纪70年代,日本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要求市民徒步20分钟的距离内必须设有一个图书馆,同时提供每月两次以上的巡回送书服务。
 
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公共图书馆几乎遍及全港各社区,在一些偏远的居民区,还设有70多个流动图书馆服务站,由8个流动图书馆定时提供服务。各分馆按规模和区域各有分工,形成不同的馆藏和服务特色。
 
发达国家、先进地区通过成熟、一体化的总分馆制,对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所有公共图书馆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从而避免重复投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
 
四、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要求
 
“全城一个图书馆”是深圳破解事业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目标、规律也不断推动专业人士凝聚“全城一个图书馆”共识。
 
为公众提供开放、平等、免费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普惠,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但这一发展规律与现行体制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多级行政主体及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跨层级协作与资源整合,使得全市缺乏统一的服务规则与标准。各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均衡,影响市民对公共图书馆的体验与认知。“全城一个图书馆”构想的实施,能够将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图书馆的资源汇聚起来,统一服务规则和标准可以使全市公共图书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运作,实现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专业人才汇聚驱动
 
深圳高起点建设公共图书馆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南下,特别是高层次的业务管理、技术开发、数据库建设等人才,形成了深圳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行业优势。20世纪80年代,深圳作为特区,是许多年轻人梦想的热土。深圳以开放包容的思想、优厚的薪酬待遇、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招纳了五湖四海的人们加入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开拓和建设。自1983年起,一批图书馆专业人才相继就职于深圳图书馆。1988年,文化部将研发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LAS)的任务下达给深圳图书馆,吸引了更多的专业人才前来。随着2006年深圳图书馆新馆的建成开放,越来越多来自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专业毕业生纷纷加入其中。同时,区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业管理人才。《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对馆长任职资格的详细规定,保障了图书馆带头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性,沈迪飞、吴晞等几任馆长均为深圳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事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持和重要推动力。早期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催生“全城一个图书馆”理念、筑牢“图书馆之城”建设基础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支人才队伍具有相同的专业背景,从事相关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怀有实现共同梦想的热情,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中,他们凝聚起“全城一个图书馆”的共识,并成为践行这一共识的主力军。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