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学术文化厚植城市底蕴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7-17 人已围观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和未来。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1999年率先提出“文化立市”设想,2012年发布《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将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并以“深圳学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熔铸文化强市灵魂。深圳图书馆敏锐捕捉这一动态,充分认识到学术文化在城市文化结构中居于核心层次,参与城市学术文化构建,担负城市文化高地建设的责任,通过设立“深圳学派”文献专区、举办学术文化活动等多项举措,不断推陈出新,梳理积淀学术成果,涵养城市学术文化,在推动学术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创设“深圳学派”文献专区,助力学派建设
为打造学术文化高地,助力“深圳学派”建设,深圳图书馆于2012年年中开展“图书馆参与城市学术文化建设路径”调研论证,年末正式提出建设“学术文献专区”的工作设想。在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和社科院的配合下,“深圳学派”文献专区正式定名并纳入深圳图书馆2013年重点工作,专区创设步伐开始加速。
2013年3月,张岩馆长在行业专业刊物《图书馆论坛》发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深圳图书馆参与深圳学术文化构建的思考》,提出依托学术文献专区实体,通过挖掘文献资源、强化信息支持、搭建沟通平台、加强宣传引导等工作路径,明确专区的功能定位和参与“深圳学派”构建的具体举措,标志着专区建设的主旨目标和发展路线在论证研讨中已臻成型,并跨入实践阶段。2013年4月23日,“深圳学派”文献专区正式成立,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在揭牌仪式上向社会各界发出为“深圳学派”形成和深圳学术的昌盛共同努力的号召。深圳图书馆以实际行动向城市学术文化建设注入智慧力量,向深圳学术界和市民大众发出铿锵聚力之音。随着2023年9月底深圳图书馆北馆落成开放,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学派”高质量发展,深圳图书馆在北馆设有“学人书房”,有望成为新时代学术文化新高地。
二、汇聚本地学术资源,实施“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
“图书馆之城”丰富的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为学术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至2022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纸本文献藏量达2866.98万册,30万余种境外图书为学术研究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市、区各馆形成了约15万种规模的港台特色馆藏,丰富的深圳地方文献为深圳学人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素材。“深圳文献港”及市、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联合建设,进一步构建囊括了学术类书刊、学术会议及学位论文等重要学术文献的数据资源体系。
政府、科研机构及媒体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深圳学派”文献专区汇聚本地学术资源。2013年10月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联合发出《关于征集“深圳学派”文献专区相关资料的函》,深圳市社科联、深圳大学等重点科研机构与大量深圳学人纷纷向专区捐赠学术文献。随后深圳图书馆联合媒体及市、区图书馆发起“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深圳本土的学术科研成果以及文学、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文献资料。
至2022年底,深圳学派专区已有文献3700余种,10000余册,其中不乏胡经之、彭立勋等多位本地知名学者著作签名本、手稿、奖状、奖座、书信等珍贵文献资料,成为本地学术文献汇聚之地。深圳图书馆在“深圳记忆”专题数据库下建有“深圳学派专题数据库”,设有“深圳学派活动”“深圳学人”“深圳学派文献”“深圳学派·重要文献”等栏目,长效保存“深圳学术成果”及“学派发展历程”等数字资源,读者可通过深圳图书馆官网查阅使用。
三、打造学人切磋砥砺的学术交流平台
深圳图书馆以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稷下学宫、鸿都门学等学术盛景为向往追求,通过举办沙龙、展览、讲座、培训、学术研讨等多项举措,深入推介深圳学人,打造学术争鸣、智慧迸发的城市文化高地。
一、创设“深圳学派”文献专区,助力学派建设
为打造学术文化高地,助力“深圳学派”建设,深圳图书馆于2012年年中开展“图书馆参与城市学术文化建设路径”调研论证,年末正式提出建设“学术文献专区”的工作设想。在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和社科院的配合下,“深圳学派”文献专区正式定名并纳入深圳图书馆2013年重点工作,专区创设步伐开始加速。
2013年3月,张岩馆长在行业专业刊物《图书馆论坛》发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深圳图书馆参与深圳学术文化构建的思考》,提出依托学术文献专区实体,通过挖掘文献资源、强化信息支持、搭建沟通平台、加强宣传引导等工作路径,明确专区的功能定位和参与“深圳学派”构建的具体举措,标志着专区建设的主旨目标和发展路线在论证研讨中已臻成型,并跨入实践阶段。2013年4月23日,“深圳学派”文献专区正式成立,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在揭牌仪式上向社会各界发出为“深圳学派”形成和深圳学术的昌盛共同努力的号召。深圳图书馆以实际行动向城市学术文化建设注入智慧力量,向深圳学术界和市民大众发出铿锵聚力之音。随着2023年9月底深圳图书馆北馆落成开放,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学派”高质量发展,深圳图书馆在北馆设有“学人书房”,有望成为新时代学术文化新高地。
二、汇聚本地学术资源,实施“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
“图书馆之城”丰富的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为学术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至2022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纸本文献藏量达2866.98万册,30万余种境外图书为学术研究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市、区各馆形成了约15万种规模的港台特色馆藏,丰富的深圳地方文献为深圳学人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素材。“深圳文献港”及市、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联合建设,进一步构建囊括了学术类书刊、学术会议及学位论文等重要学术文献的数据资源体系。
政府、科研机构及媒体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深圳学派”文献专区汇聚本地学术资源。2013年10月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联合发出《关于征集“深圳学派”文献专区相关资料的函》,深圳市社科联、深圳大学等重点科研机构与大量深圳学人纷纷向专区捐赠学术文献。随后深圳图书馆联合媒体及市、区图书馆发起“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深圳本土的学术科研成果以及文学、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文献资料。
至2022年底,深圳学派专区已有文献3700余种,10000余册,其中不乏胡经之、彭立勋等多位本地知名学者著作签名本、手稿、奖状、奖座、书信等珍贵文献资料,成为本地学术文献汇聚之地。深圳图书馆在“深圳记忆”专题数据库下建有“深圳学派专题数据库”,设有“深圳学派活动”“深圳学人”“深圳学派文献”“深圳学派·重要文献”等栏目,长效保存“深圳学术成果”及“学派发展历程”等数字资源,读者可通过深圳图书馆官网查阅使用。
三、打造学人切磋砥砺的学术交流平台
深圳图书馆以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稷下学宫、鸿都门学等学术盛景为向往追求,通过举办沙龙、展览、讲座、培训、学术研讨等多项举措,深入推介深圳学人,打造学术争鸣、智慧迸发的城市文化高地。
很赞哦! ( )
上一篇:红色文化赓续革命精神
下一篇:地方文化凝聚乡邦情怀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