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数说“图书馆之城”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8-15 人已围观
2013至2022年,全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无论是数量还是参与人数均增长迅猛,其中读者活动场次从6697场增加至18198场,增长171.73%;读者活动参与人次从221.31万人次增加至1931.71万人次,增长772.85%。其中,2022年粤澳“4·23共读半小时”活动,吸引约400万人次共同参与线上线下共读活动,居历年之最。
五、图书馆热度不减,年进馆人次峰值超3500万
在数字阅读资源越来越丰富、数字阅读越来越方便快捷的时代,社会上一度出现“现在谁还会去图书馆”等诸如此类的论调。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图书馆非但没有变得门可罗雀,反而常常一座难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深圳市、区图书馆的门口,早早就排起了长队。深圳图书馆、宝安区图书馆开馆前,读者用书包排队的照片屡屡成为新闻焦点。2019年,“图书馆之城”接待进馆读者超过3500万人次,达历史峰值。2020年10月29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报道了深圳图书馆开馆前,读者在门前排队的壮观场景,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21年,盐田灯塔图书馆冲上全国热门“新”景点前十,成为不少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
星罗棋布的网点、丰富的资源、优质的服务、舒适静雅的空间、多姿多彩的活动,无不吸引着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融入图书馆,烘托出“图书馆之城”浓厚的阅读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阅读基因”。
六、屡获殊荣,成为阅读典范与标杆
2010年,“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被评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阅读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独特的品格;2013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2021年7月27日,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一路走来,市、区公共图书馆屡获各级各类大奖,政府、业界、市民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给予高度肯定和认可。
注重质量提升,市、区公共图书馆先后荣获政府质量奖。一直以来,市、区公共图书馆都非常注重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2013年龙岗区图书馆获“区长公共服务质量奖”。深圳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之城”的龙头馆和中心馆,各项业务指标均达到国内一流图书馆水平,位居世界先进图书馆行列,2015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2015年度市长质量奖鼓励奖”。罗湖区图书馆“以悠·图书馆为特色的总分馆体系建设”项目获得2020年度“市长质量奖文化类银奖”。
注重创新,自主研发,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在“图书馆之城”建设推动下,市、区图书馆敏锐把握行业动态,依托强大的技术团队,形成内驱型创新,带来了硕果累累的创新成果。深圳图书馆牵头研发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软件系列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文化部科学进步一等奖;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CRLNet)获首届文化部创新奖;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获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盐田区图书馆智慧平台研究与示范获2013年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宝安区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获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
注重空间营造,打造美丽图书馆,空间设计获重量级国际大奖。2016年9月,深圳图书馆“南书房”项目获得国际室内设计协会(IIDA)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颁发的2016年度IIDA/ALA图书馆室内设计大奖。南书房设计风格时尚、典雅、简约,集阅读引领、思想交流与图书馆服务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扬经典阅读之风,弘优秀文化之善”,市民在这里可以驻足心灵,品味经典,触摸历史,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2021年8月,坪山区图书馆获国际图联2021年“绿色图书馆”奖。无论是绿色建筑材料、自然通风技术、自动化节水洁具、雨水回收系统、绿色照明技术等设备与运营模式带来的日常节能,还是绿色夏令营、自然博物主题讲座以及绿色书籍推荐等绿色环保主题活动传播的绿色理念,坪山区图书馆将绿色理念贯穿到图书馆的设计、运营、活动和发展计划中。2023年,盐田区图书馆凭借“看!海书房,看见图书馆”(Sea Library, See Library)项目获得2023年国际图联国际营销奖。这是全国唯一由区级公共图书馆申报获奖的项目,是深圳公共图书馆界首次获此殊荣,也是首个以特色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获奖的项目。
五、图书馆热度不减,年进馆人次峰值超3500万
在数字阅读资源越来越丰富、数字阅读越来越方便快捷的时代,社会上一度出现“现在谁还会去图书馆”等诸如此类的论调。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图书馆非但没有变得门可罗雀,反而常常一座难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深圳市、区图书馆的门口,早早就排起了长队。深圳图书馆、宝安区图书馆开馆前,读者用书包排队的照片屡屡成为新闻焦点。2019年,“图书馆之城”接待进馆读者超过3500万人次,达历史峰值。2020年10月29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报道了深圳图书馆开馆前,读者在门前排队的壮观场景,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21年,盐田灯塔图书馆冲上全国热门“新”景点前十,成为不少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
星罗棋布的网点、丰富的资源、优质的服务、舒适静雅的空间、多姿多彩的活动,无不吸引着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融入图书馆,烘托出“图书馆之城”浓厚的阅读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阅读基因”。
六、屡获殊荣,成为阅读典范与标杆
2010年,“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被评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阅读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独特的品格;2013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2021年7月27日,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一路走来,市、区公共图书馆屡获各级各类大奖,政府、业界、市民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给予高度肯定和认可。
注重质量提升,市、区公共图书馆先后荣获政府质量奖。一直以来,市、区公共图书馆都非常注重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2013年龙岗区图书馆获“区长公共服务质量奖”。深圳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之城”的龙头馆和中心馆,各项业务指标均达到国内一流图书馆水平,位居世界先进图书馆行列,2015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2015年度市长质量奖鼓励奖”。罗湖区图书馆“以悠·图书馆为特色的总分馆体系建设”项目获得2020年度“市长质量奖文化类银奖”。
注重创新,自主研发,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在“图书馆之城”建设推动下,市、区图书馆敏锐把握行业动态,依托强大的技术团队,形成内驱型创新,带来了硕果累累的创新成果。深圳图书馆牵头研发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软件系列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文化部科学进步一等奖;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CRLNet)获首届文化部创新奖;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获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盐田区图书馆智慧平台研究与示范获2013年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宝安区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获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
注重空间营造,打造美丽图书馆,空间设计获重量级国际大奖。2016年9月,深圳图书馆“南书房”项目获得国际室内设计协会(IIDA)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颁发的2016年度IIDA/ALA图书馆室内设计大奖。南书房设计风格时尚、典雅、简约,集阅读引领、思想交流与图书馆服务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扬经典阅读之风,弘优秀文化之善”,市民在这里可以驻足心灵,品味经典,触摸历史,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2021年8月,坪山区图书馆获国际图联2021年“绿色图书馆”奖。无论是绿色建筑材料、自然通风技术、自动化节水洁具、雨水回收系统、绿色照明技术等设备与运营模式带来的日常节能,还是绿色夏令营、自然博物主题讲座以及绿色书籍推荐等绿色环保主题活动传播的绿色理念,坪山区图书馆将绿色理念贯穿到图书馆的设计、运营、活动和发展计划中。2023年,盐田区图书馆凭借“看!海书房,看见图书馆”(Sea Library, See Library)项目获得2023年国际图联国际营销奖。这是全国唯一由区级公共图书馆申报获奖的项目,是深圳公共图书馆界首次获此殊荣,也是首个以特色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获奖的项目。
很赞哦! ( )
上一篇:全媒体营销彰显图书馆社会价值
下一篇:媒体报道渲染城市阅读氛围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