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转型,追求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新时代深圳精神》 责任编辑:chen 2023-01-19 人已围观

今天,从空中俯瞰深圳湾区,深港两地的灯火已经连成了一片。罗湖的兴盛、铜锣湾的喧嚣,已在共同演绎一个盛世的繁华。
 
但在40年前,深圳与一河之隔的香港可谓天差地别。已经成功实现经济起飞的香港,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位列“亚洲四小龙”之首。面对经济繁荣的香港国际化都市,深圳曾经暴发了“逃港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向外学习、发展经济、尽快富起来,是特区的初期目标。
 
深圳对卓越的追求,最早在经济领域酝酿。
 
“三来一补”是深圳最早的产业模式。1978到1995年间,依靠这样的模式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深圳每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达35%,“东方制造之都”的美誉扬名海内外。“三来一补”企业最多时达到8000家,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
 

▲ 深圳湾公园夜景

但“繁荣”的背后,深圳也很快感觉到了“不对劲”。当时深圳市委书记、市长“一肩挑”的厉有为在接受采访时曾谈起那段历史:“我到蛇口去调查,当时光蛇口一带就30多家小印染厂,葵冲镇在海边有一家外资印染厂,已经把我们的白海滩全部染黑了,非常可惜,逼着我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这样下去,深圳肯定没有未来。”深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第一次觉醒”到来了。
 
在深圳档案中心1994年卷的档案柜里,一份《关于在特区内停止审批三来一补等项目的通知》的红头文件里明确写着:“特区内一律不再审批三来一补项目,特区内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逐步向外转移。”
 
依靠着“三来一补”企业起家,依靠着五湖四海打工者创造经济奇迹的深圳,一夜之间,似乎要换一副新面孔。
 
深圳是不是太超前了?不再审批“三来一补”项目,现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逐步向外转移,财政收入还要不要?
 
尽管厉有为的耳朵里每天都充斥着这些质疑,但是在1995年4月25日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上,深圳还是喊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深圳要建成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基地,这是第二次创业,比第一次创业更艰巨更伟大。”
 
并不是每一次转型都能得到当下的理解,也并不是每一项转型都能满足所有既得利益方的认可。当时,有人把状告到省里,省里派出时任省委政研室主任的钟阳胜带队到深圳调研,最后的结论是:深圳的做法是对的,而且不光深圳,珠三角、全省都应该这样做。
 
深圳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得到了广东省委的支持。“罪状”变为了“经验”。直到2000年后,随着深圳重点确立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曾经创造了深圳经济奇迹的“三来一补”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