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科学 > 社科机构成果 社科机构成果

扫码关注

深圳、南京双城阅读比较研究

作者:徐平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2》 责任编辑:huzhitian 2022-12-20 人已围观

六朝古都南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文学之都”,而年轻之城深圳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两座城市以阅读为纽带,来自新闻出版、图书馆、文学、美术设计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跨界对话,以书香为媒,串联起两座城市的精神气质的对视。

两地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交流,不仅促进知识分子群体的阅读交流与精神对视,更回应了大众阅读的诉求,形成两地市民阅读取向的互补与交融。笔者通过亲身参与双城阅读交流活动,基于对两地出版机构、阅读场所、阅读组织、阅读活动、学术研究、统计报告等不同主题文献的梳理,从传播学、社会学、媒介伦理角度对采访样本和文献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南京、深圳两城的阅读对视,跨越了地缘隔离,形成了阅读资源的互补互通。

一、阅读内容供给:承袭与汇聚的差异
南京素有“天下文枢”之美誉,阅读内容供给具有鲜明的承袭特点,《昭明文选》《儒林外史》《桃花扇》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均与其有关,文学史上取材于南京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直至当代,南京本土作家叶兆言、苏童、毕飞宇等人皆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漂泊他乡的作家葛亮在其文学书写之中深深镌刻着“母城南京”的烙印。在内容供给上,金陵风骨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文脉,而南京的全民阅读也因此多了一分文学的诗意。

与文人原创作品一样,南京的出版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的官刻、私刻、坊刻均有所建树。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极具刊本文献研究价值,出版史家称之为“南监本”,“南监本”在刊刻图书数量、内容品质上总体优于“北监本”(注:北京国子监刻本)。清代中后期金陵书局的“局刻本”图书校勘严谨,因此流布甚广。当下的南京出版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内容生产能力,区域内的大型出版集团与众多大学出版社在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大众出版领域均有佳作。在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云与端的技术迭代下,南京及周边地区保留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如南京的金陵刻经处、扬州的广陵古籍刻印社每年仍生产一定数量的线装书。

与南京的承袭型不同,深圳的阅读内容供给表现为汇聚型。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40 多年来,来自各地的建设者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与特区同成长、共进步。深圳本土的阅读内容生产能力满足不了供给,但需求端倒逼供给侧加大阅读内容的引进。20 世纪80 年代,时任深圳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汪顺安为解决市民“买书难”以及书店自身的发展,他“既找市场,又找市长”,带着一腔热血,一步一步创新求变。在汪顺安的推动下,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复兴建书店中心门市大楼,最后选址深南东路蔡屋围路段南侧地块。这座中心门市大楼在汪顺安的提议下定名为“深圳书城”,这是深圳的第一座大型书城(即后文提及的深圳书城罗湖城)。

随着深圳书城模式的一步步迭代升级,汇聚众多优质的阅读内容一直是书业经营的主线,书城不仅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是拓展和丰富公共阅读空间。截至目前,深圳出版集团已建成深圳书城罗湖城、南山城、中心城、宝安城、龙岗城、龙华城6 座超3 万平方米的大型书城及50 多家遍布全市的简阅书吧,每年接待读者2000 余万人次。持续多年的深圳书城选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等推荐书目,均是在汇聚各地图书的基础之上,博采众长,优中选精,向读者推荐优质阅读内容。以2021 年4 月揭牌的“全国新书首发中心”为平台,深圳以良好的阅读基础吸引全国新书好书汇聚于此,推动首发图书全渠道热销。

承袭与汇聚不仅表现为原创内容与出版生产,在两地编辑出版学学者的研究中同样有所呈现。南京学者追溯文源,从出版史中析出论点,分析出版业的传承与转型,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张志强、徐雁等教授,多将出版与阅读研究放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环境中考察,基于历史的脉络去探寻阅读的本真。深圳学人立足城市科技创新的优势,汇聚中外学派之涵养,聚焦数字化时代的出版与阅读,如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年轻学者张晗系统性地思考数字出版的流程再造、跨界融合、商业模式与数字阅读的传播、行为、引导等前沿命题。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