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扫码关注

一街两制  购物天堂(沙头角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盐田)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5-01-03 人已围观

沙头角街道位置示意图

历史名片:中英街见证沧桑巨变

沙头角的南端,有一条全国闻名、商业兴旺、人头攒动的中英街,它曾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其“一街两制”的独特景观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这条街同香港新界紧密相连,街心以界碑为界,因其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故又被称作“经济特区中的特区”。
 
这条长250米、宽三四米的小街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见证了改革开放宏图中“深圳奇迹”的诞生与发展,更是“一国两制”、深港融合的最好例证。让我们走进中英街,感受它的沉浮与荣光。

进入中英街关口,一块黑色的碑石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中英街界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石不远处,还有一块梯形石碑,岁月模糊了上面的字迹,只隐约可见“中英地界第×号”的字样。从关口沿街走下去,共有8块相似的石碑,编号依次为第八号至第一号。中英街的故事,就围绕这些界碑展开。

▲中英街第三号界碑雕像

1840年以后,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多个不平等条约,一步步侵占香港地区。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30多个岛屿,统称“新界”。1899年3月18日,中英双方在沙头角勘定了新界北部陆地边界,并沿线竖立若干界碑,沙头角从此被分割成“华界”与“英界”两部分。20世纪初,居民开始沿界搭建房屋,摆摊做生意,中英街的雏形逐渐形成。如今中英街主街的起点,便是第七号界碑。

▲中英街全景图

沿着中英街主街南行,左侧是深圳,右侧是香港,香港一侧的商铺和招牌还带着20世纪80年代的复古风韵。1983年深港签订《开放中英街协议》,中英街发挥独有的“窗口”优势,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与桥头堡,凭借物美价廉的免税商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同时,玩具厂、手套厂、牛皮加工厂等各类工厂相继开设,中英街内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英街迅速成为世人瞩目的商贸业集散地。据统计,中英街1988年仅黄金饰品的销售额就高达15.7亿元,成为全国闻名的“购物天堂”“黄金一条街”。到90年代初,中英街更一度创下日接待游客近10万人的纪录。而今,主街两侧依然商铺林立、游人如织、繁华如昔。

第四号界碑旁,是一棵古榕树。这棵130多岁的大树,根系生在深圳地界,枝叶蔓延至香港地界。古榕树不远处是“火车头”,过去是沙头角一带居民对沙头角火车站的俗称,现在是传送货物的一个卡口,也是一个可以直接通往香港的关口。平日,香港居民可以通过“火车头”,持禁区纸从中英街进入香港的沙头角禁区。古榕树与“火车头”见证了深港两地的往来交流,形成一道自然与人文相互辉映的风景。

逛完主街,便来到第一号界碑处。这里是当年勘界的起点,如今建起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生动再现了中英街100多年来形成、变迁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博物馆广场上,一座大钟庄重肃穆,这是2000年铸造的中英街警世钟,钟高1.842米,象征《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重1.55吨,象征香港被英国统治了155年;钟腰上是紫荆花、簕杜鹃相互缠绕在一起,寓示深港文化源远流长;钟裙的8个倒梯形,代表中英街上现存的8块界碑;钟壁的下半部分,刻着400多字的警世钟铭;钟身则刻着显眼的“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八个大字。警世钟旁的黑色石壁上,“3·18”代表着沙头角与新界的勘界日期。每年的3月18日,这里都会举行庄严的“中英街3·18警示日”鸣钟仪式,提醒后人铭记历史、共创未来。自2002年以来,“中英街3·18警示日”活动已连续举办20余年,深港两地居民和青少年共同参与,提升了深港两地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奋进斗志,成为深圳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活动。

▲中英街警世钟

融合名片:深港融通“第一线”

盐田的沙头角与香港新界的沙头角不仅“同名同姓”、水陆相连,而且经济相融、人文相通、民俗相近,是深港融合发展的天然场所。

经济相融。近年来,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已成为深港合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合作区建设主要区域的中英街,经过提质改造升级,部分区域已经焕新开放,一大批香港特色新潮牌、本地老字号和国内外知名特色零售品牌入驻,港式风情街区新貌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观光游客、熙来攘往的购物人群,人气爆棚。在这里,你可以来一场一日游的City Walk,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不出境就能买到心仪的港货和全球各类商品,还有独具风味的港式招牌、古色古香的骑楼建筑、充满人文气息的街头景象,港风港味港潮流的韵味“随处见、随手拍”。逛累了,可以在海边栈道聆听海风,来上一杯非遗丝袜奶茶、一份地道港味小吃,“打卡”港式茶餐厅美食,感受满满的舒适和惬意。除了文旅消费,随着中英街深港医疗诊所落地,内地游客将不用赴香港,在中英街即可享受优质的港式诊疗服务,特别是疫苗接种和一些香港特有的医疗产品。未来,中英街还将探索实施新监管模式,在通关时长、停留时间、人员物品限制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实现双向开放、深度交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消费新高地,一个更自由开放的国际消费街区即将出现。

交通相连。深港之间,口岸是联系的纽带。沙头角口岸建成于1985年,早年间一直是盐田、龙岗等深圳东部地区前往香港的首选口岸。它紧邻中英街,在其服务的30多年间,建立了深港两地的深度联结。然而,迈入不惑之年的沙头角口岸,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通关人流,建筑、设备等“四肢百骸”也垂垂老矣。为了更好地服务两地通关人群,沙头角口岸全面启动重建。重建后,沙头角口岸将不再有大货车通行,只保留旅检功能,单日通关人次也将大幅提升,盐田人“从家门口去香港”的日子也将回归。沙头角口岸临近深圳地铁8号线沙头角站,乘坐地铁可直通盐田山海美景。此外,沙头角口岸为深港两地轨道交通衔接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盐田“坐着港铁去港岛”的画面、深圳东部与香港北部都会区“零距离”对接的愿景有望成为现实。

▲沙头角口岸改造效果图

民心相通。沙头角与香港新界居民血脉相连。中英街有一口古井,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饮用的水源,至今中英街的深港居民还流传着“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民谣。过去几十年,香港居民都可以通过中英街的“火车头”,从中英街进入香港的沙头角禁区。再加上两地贸易、婚嫁等因素,沙头角成为典型的深港居民共同居住生活的区域。特别是在中英街社区里,香港居民约占总人口的半数。经过数十年的共同生活,两地居民的情感认同、血缘认同不断加强。中英街香港同乡会、中英街港人联谊会、深港老人志愿服务队等深港社会组织,也积极在中英街文化传承、邻里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逐渐成为深港居民交流议事的重要平台和纽带。“五四”青年杯篮球赛、“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国情深睇验”等深港共融活动深入开展,深港两地青年受邀齐聚中英街进行研学交流,中英街逐步成为深港青年一代深度交流的空间。可以预见,辖区深港居民将更加亲近,共同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