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管树华:我愿意默默坚守在深圳保险业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5 人已围观


▲口述者:管树华
口述时间:2019年10月30日下午
口述地点:福田区深业上城T2写字楼
 
管树华
 
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资深保险从业人员和保险理论研究者。现任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深圳保险学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年鉴》深圳卷副主编。他1995年进入深圳保险业,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转眼我在深圳保险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参与并见证了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深圳的独特优势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土壤和成长空间。从放弃稳定工作来深圳打拼,到找到人生定位和方向,再到在深圳实现自我价值,我的生命中已经深深烙上“深圳”印记,这里可以说是最接近我人生归宿的地方。
 
管树华我愿意默默坚守在深圳保险业
 

 
刚来深圳时,从随处可见的火热建设景象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毅然放弃稳定工作到深圳为梦想打拼
 
我儿时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年代,经历过饥寒交迫,也有过成长困惑。虽然人生有各种坎坷,但这些经历使自己渴望改变、敢于追梦。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期的磨砺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1977年恢复高考让很多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也果断决定参加高考。当时四川攀枝花市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167分,而我考了185分。
 
虽然考试成绩通过了,但体检时医生说我心律不齐,后来就因为这个理由我没被录取,很遗憾地跟大学生活擦肩而过。可能当时太紧张导致心律不齐吧。之后我被单位推荐到攀钢钢研所,在科研实验室当助理人员,先后参与过重轨钢、石油套管钢、炮弹钢等许多关键钢种的研发,还有幸跟集体一起获得过科技部颁发的奖项。
 
1982年,单位想培养我担任企业报纸的采编人员,决定让我在职报考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当时我在全市统一考试中成绩名列第一。脱产读完三年汉语言文学专科后,攀钢报社、攀枝花市艺术馆都有意让我过去工作。经过认真分析,为了我的创作特长,我选择到当年攀枝花市的《群众文化报》当编辑部主任。
 
之后三年,我主持并参与多项民间文学集成的采编工作,主编的《攀枝花民间故事选》还获得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资料本评审一等奖。后来我还被选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攀枝花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1992年,当得知同为攀枝花市青联委员的著名眼科医生王晓泸、长江漂流勇士杨欣都决定南下深圳时,我也动心了。王晓泸后来成为深圳阳光医院的创始人,杨欣则是深圳赞助的三江源自然保护站的筹建者。在朋友的鼓励下,那年夏天我毅然决定放弃稳定工作到深圳为梦想打拼。
 
刚来深圳便与保险业有了接触
 
刚来深圳时,比较繁华的地段集中在上海宾馆附近。但从火热繁忙的建设景象和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能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当年有本书叫《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介绍了深圳经济特区从提出设想、奠基创业到初步繁荣的整个历史过程。认真研读后我真正被深圳的魅力深深吸引,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记得到深圳不久,我找到一份跟商业策划相关的工作,入职考试的试题是让我做平安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平安”)的企业形象策划。突然接触到一个叫做“CI(企业形象的视觉传达)策划”的概念,当时感到陌生和茫然。为完成任务,我立马恶补相关知识,按平安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的招标要求,为他们做企业视觉系统设计和企业文化塑造,拿出了理念、视觉形象的设计初稿。
 
虽然当时方案并没有中标,但从那时起,平安定期给我寄送他们的内部报刊。
 
这段特殊的经历,算是我最早跟保险行业结下的缘分。没想到往后岁月里的大多经历,都跟这个行业分不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