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

扫码关注

深圳经济特区“七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来源:深圳市历次五年规划汇编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1-16 人已围观

(1986~1990)
一九八六年八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和国发〔1986〕21号文件精神,在总结分析深圳特区“六五”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1984年编制的“七五”计划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深圳经济特区“七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  “六五”计划执行情况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深圳特区坚持开放和改革,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经济建设进展很快,成绩显著,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开始发挥了作用,为国内外所瞩目。由于全国的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和主要指标都提前和超额完成。

1985年,全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6.3亿元、33.2亿元,年增分别为50%和52.7%;工业总产值26.7亿元,完成“六五”计划的221%,年递增99.5%;农业总产值1.88亿元,完成“六五”计划的165%,年递增11.1%;基本建设累计投资64亿元,完成“六五”计划的194%,其中1985年完成28.76亿元,年递增87.5%;共与外商签订协议合同4708项,外商协议投资35.6亿美元,实际投入使用9.37亿美元,其中1985年3.2亿美元,年递增59.3%;社会商品零售额26.4亿元,完成“六五”计划的330%,年递增66.7%;财政收入8.89亿元,完成“六五”计划的247%,年递增74%;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9417元,完成“六五”计划的128%,年递增32.4%;能源、交通、电信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较大发展。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五”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能源特别是电力较为紧张;交通、电信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基建规模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在外汇使用、进口物资、信贷投放等方面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有的是经验不足,有的是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有的则是需要在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妥善解决。
 

第二章  “七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七五”时期,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是:坚持开放改革,加强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把更多的先进技术引进来,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一步发挥“四个窗口”和“两个扇面”的作用。为此,“七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要从“六五”铺摊子、打基础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方面来,把特区办得更好。

根据以上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本着“既积极先进,又留有余地,既持续增长,又协调发展”和“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确定合理的增长速度”的原则,经过综合平衡,1990年主要的经济指标计划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61.5亿元,年递增13%,人均6500元,年递增4.9%;
国民收入51亿元,年递增14%,人均5300元,年递增5.5%;
工业总产值60亿元,年递增17.6%;
农业总产值3亿元,年递增9.8%;
基本建设累计投资80亿元(不含核电站、沙角电站B厂),比“六五”期间总投资增长25%;
社会商品零售额50亿元,年递增13.6%;
引进外资累计实际投入使用额17亿美元,比“六五”时期增长84.4%;
财政收入14亿元,年递增9.5%;
出口总值10亿美元,年递增12.2%,其中市属8.7亿美元,年递增12%;
外汇收入13亿美元,年递增14.2%,其中市属12亿美元,年递增14.9%;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5万元,年递增8.9%;
年末常住人口67万人,年递增7%,其中特区内40万人,年递增11.5%。
 

第三章  “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点
 
第一节  工业
 
工业是特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扩大出口的要求,认真筛选项目,主要发展用先进而适用的技术装备起来的传统工业,力求技术起点较高,产品能更多地外销。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项目和高科技产业,适当发展能出口创汇的劳动密集型项目,通过调整逐步建立合理的、灵活应变能力强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着重发展“精(密)、小(型)、轻(巧)、新(颖)”的产品。

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结构是:电子36.6%;纺织13.3%;石油化工8.3%;机械10%;建材6.6%;食品饮料6.6%;其他18.6%。产品以出口为主,瞄准国际市场,开发一批竞争力强、稳定适销的“拳头”产品,争取工业制成品60%以上外销,做到工业自身外汇平衡,略有节余。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5万元,年递增8.9%。

“七五”期间,重点抓好一批技术先进的骨干企业,包括彩色显像管、集成电路、激光电视、沙角电站B厂、炼油厂、浮法玻璃厂等项目的引进、组建、投产,尽快发挥效益。
 
第二节  能源、电信、交通
 
能源、电信、交通是特区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快建设。

一、能源
重点抓好沙角电站B厂工程建设,力争1987年底投入使用。香港至蛇口海底电缆工程,争取1986年底供电。同时抓好3个11万伏、3~5个3.5万伏和1个22万伏输变电站的工程建设。广泛开展节能活动,千方百计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积极配合搞好核电站的建设。抓紧天然气管道工程,保证1989年供气。注意抓好煤气、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采购、供应和网点、仓储的建设。

二、电信
加快市内电话建设,主要引进先进的程控自动交换机,到1990年装机容量为7.8万线。实有话机总数达到12万部,特区内平均5人1部。至国内、国际(港澳)长途线路发展到2000多路,实现与国内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世界主要国家直拨通话,同时引进一批先进的通信设备,增加服务项目,搞好电报、电传、电话业务,提高服务质量。

三、交通
主要是抓好功能设施建设。加快罗湖沙头角隧道工程和至蛇口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进一步搞好宝安县乡村主干道路建设,新辟和扩展落马洲等5条至香港的客货通道,搞好平湖布吉)—盐田、笋岗—蛇口铁路支线建设。国际机场一期工程,争取1986年底动工,1988年投入使用。搞好盐田、妈湾港的开发,完善东角头、赤湾等码头的配套,港口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积极发展水上运输,开拓国际航线,促进与内地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大力发展市内交通,新建平交、立交13个,加速铁路高架桥建设。公共汽车达到500辆。逐步形成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网。

第三节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在认真抓好已投产或开业的引进项目的同时,根据特区外向型的要求,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筛选,提高引进质量。利用外资的重点,一是工业、能源、交通建设;二是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和实行进口替代。技术引进的重点,要优先引进有助于扩大出口能力与发展替代进口产品的技术和设备。到1990年,使引进技术设备的比例达到: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占20%,适用先进的占60%以上。继续采用多条渠道、多种形式,高效益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进一步完善涉外法规,改善投资环境。坚持重合同、守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对外借款要加强对经济效益、偿还能力的可行性研究,克服盲目性,力求外汇收支平衡。同时,要搞好引进外资与配套的人民币、原材料及物资的平衡。
 
“七五”期间,预测利用外资实际投入使用额17亿美元,比“六五”期间增长84.4%。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
 
“七五”期间的基本建设投资,优先发展外向型工业、交通、能源和科研项目。继续抓好罗湖、上步等已开发区域内水、电、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注意搞好城市建设。原则上不开发新区,对新建宾馆、酒楼项目和高层楼宇要严加控制,防止盲目开展。
 
根据特区发展需要和财力、物力的可能,“七五”期间基建投资规模计划80亿元(不含核电站、沙角电站B厂),比“六五”期间投资增长25%。建设资金来源初步预测,引进外资约占30%,财政投资占17.5%,银行贷款占18.7%,中央各部、各省市、内联投资占15%,企业自筹占15%,国家及其他占3.8%。投资用向:工业39.4%,农、林、水2.5%,交通、运输13.8%,商、粮、贸17.5%,金融1.9%,文教、卫生、科研5%,市政建设11.2%,房地产、旅游6.2%,其他2.5%。
 
第五节  贸易、外汇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千方百计拓展产品出口业务。应把香港作为特区工业产品出口的一个跳板(包括利用港澳厂商转口贸易的渠道),大力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大洋洲、美洲、非洲的贸易。到1990年出口商品总值达到10亿美元。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内地的贸易往来,扩大流通渠道,活跃市场,使深圳成为全国土特产品展销中心和名牌产品的“橱窗”。同时要合理设置商业网点,搞好免税商品供应和小商品的经营,增加花色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生活。

努力提高创汇能力,增加外汇收入。1990年外汇收入13亿美元,其中市属12亿美元,年递增14.9%。要加强外汇管理,控制外汇使用方向,重点用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
设备和新兴材料、国内紧缺的原材料等方面,力争收支平衡。
 
第六节  农业
 
重点抓好宝安县的农业发展。进一步贯彻农业“主要为特区服务,同时为出口服务”的方针,按照贸工农的方向,积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逐步实现以低档、大路货为主向优质精美、品种多样化产品转变,以个体生产为主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面向国际市场,调整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七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保证在30万亩左右,比1985年减少9万亩,用于增加种植水果、花卉、蔬菜、养殖鱼塘面积。大力发展优良禽畜,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发展鳗鱼、对虾、猪、鸡和不受配额限制的鲜活商品,以及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1990年农副产品出口总值达到2.4亿美元。

发展乡镇企业,重点搞好农副产品加工和来料加工装配。到1990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5亿元,比1985年翻一番。健全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抓好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优良品种和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等项目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第七节  财政、金融
 
财政、税收部门要广开财源,积极扶持经济发展,统筹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经济效益,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搞好财政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财政监督,节约开支。搞好税收工作,防止偷税漏税,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1990年财政收入14亿元,比1985年增长57.5%,年递增9.5%。

深入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健全特区中央银行制度,逐步实现专业银行企业化,对信贷资金实行“切块”管理;搞好金融宏观控制,正确引导和控制信贷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合理调整信贷结构,认真解决流动资金问题,降低长期贷款的比重,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有步骤地开放市场,进一步做好外汇调剂工作,搞活资金融通,以适应特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做好发行特区货币的准备工作。“七五”期间预测,需增加各种信贷资金50多亿元,其中工商流动资金贷款30亿元,基建贷款15亿元。
 
第八节  旅游
 
积极发展旅游业,继续完善西丽湖、香蜜湖、银湖、东湖、石岩湖、深圳湾等旅游点的建设。做到吃、住、玩、买、行配套,高中低档结合、以中低档为主,各具特色,以满足各阶层游客的需要。适当调整旅游业内部结构,不搞重复的游乐设施,要增加有民族特色的游乐项目。广辟渠道,组织国内外游客开展一日游、几日游活动,加强与香港和国外的旅行社、旅游机构的联系,举办国际深圳经济特区“七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5性的体育比赛、展览会和学术讨论会,争取加入“国际旅游机构联合会”“太平洋旅游协会”等国际性组织,逐步在美洲、日本、东南亚等地设立旅游办事机构,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组织旅游商品供应,调整旅游消费结构。预计1990年实现承接游客500万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华侨、外宾30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10亿元。
 
第九节  教育、科技、人才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广开学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办学。继续抓好传统的制度化教育,加强在职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抓好幼儿、小学、中学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积极办好深圳大学、教育学院、师范专科学校,扩大和完善工业、财经学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1990年职业中学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由现在的3.5∶6.5逐步调整为6∶4。同时抓好业余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增加智力投资,充实、更新教学设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逐步实现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到1990年大专在校生达到3680人,中专3110人,职业中学9600多人。
 
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特区经济建设,做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加速技术成果向直接生产力转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高特区生产技术水平。“七五”期间科技工作的重点:认真做好技术、设备引进的吸收、消化、创新、转移推广工作,发挥技术“窗口”的作用。重点开拓新技术和高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加强应用研究和软课题研究,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推行“星火计划”,抓好一批为振兴特区地方经济服务的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抓好科学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和开展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
 
人才是实现“七五”计划的关键。人才问题主要是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要逐步做到以自身培养为主,其办法:一是通过大学、中专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预计“七五”期间大专毕业生达到2700人,中专毕业生3000人;二是通过业余教育和自学成才培养一批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专业人才;三是从全国分配一批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和从全国各地招聘一批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高级专业人才;四是从港澳和国外引进具有真才实学的一些专家。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办好新闻、出版、电视、广播等,不断提高宣传质量。“七五”期间,病床数量要求达到4100张。
 
第十节  人口、职工、人民生活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点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同时搞好计划生育,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199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67万人,其中特区内40万人。
 
职工,根据特区发展需要,实行多招少调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七五”期间重点吸收和调进具有较高技术的工人。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结构。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工人素质。特别是要搞好在职干部的培训,“七五”期间要求经理(厂长)达到大专文化水平。有步骤、有重点地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搞好劳动保险和社会福利工作。1990年职工人数预计达36万人(含临工),比1985年净增13.3万人,年递增9.7%。
 
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职工收入,本着“大低于香港,略高于内地”,与劳动生产率及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挂钩的原则,计划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递增4.5%。农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同时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搞好城市绿化、环境保护。
 

第四章  实现“七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  以建立深圳经济模式为目标,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实现“七五”期间的经济建设任务,前提在于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深圳经济模式。根据深圳经济目标模式,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深圳特区应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选择和建立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符合特区的实际,即与特区经济性质、任务、功能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七五”时期的改革要围绕建立深圳经济模式和为完成“七五”计划目标服务,要为搞好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深入探索和认真总结把微观放开搞活与加强宏观管理的密切结合的经验,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大力推动横向经济联合,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宏观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计划体制,加强间接控制体系。把计划工作的重点逐步地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进行间接控制为主的轨道上来。加强统计、审计、工商行政、经济司法等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经济监督系统。

第二节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七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点从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力求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百元固定资产创造的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工商企业的利税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根据特区的特点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整顿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检验、财务会计、劳动人事等的管理制度。要总结坚持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借鉴国外的科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宏观和微观、长远与眼前效益的关系,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
 
第三节  以继续搞好外引内联为途径,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搞好外引内联工作,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七五”期间应继续坚持实行。内联应当以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具有外销潜力的内地企业为主要对象,以工业生产为联合重点,以增强对外资、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为目的。特区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给予方便。内联企业的产品应当以出口为主,有些将内地的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按国际市场需要进行后整理、精加工、精包装增值后出口;有些在特区设计研制,拿回内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组织出口。要发挥特区优势,开办一些对内地同类企业改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有先行作用的工厂和产品可以替代进口的工厂。
 
第四节  以建立经济信息网络为基础,进一步搞好国内外市场调查预测

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组织出口,并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来调整经济活动。为了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准确、灵敏的反应,要积极建立特区商情信息网络、推销渠道和服务网络。必须增加和扩大驻外机构并为这些机构配备第一流的外经专业人才,广泛收集国外经济、技术信息并加以分析、迅速反馈,以便做出正确决策,指导企业经济活动。同时,加快市信息中心的建设,尽快建成中心主电子计算机系统,力争198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并相应建设数据通信网。二级系统也应在一两年内逐步建成。有条件的部门(单位)可在1986年实施。
 
第五节  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七五”期间,在抓好高度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由于深圳特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面临广泛的对外交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消极的影响。所以,在特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更重大,任务更艰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因此,在认真抓好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文化建设的同时,尤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的侵蚀,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振奋起建设特区的巨大热情和献身精神。

特区是全国的特区,特区必须依靠全国,为全国服务。“七五”期间要继续遵循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办好特区,除了特区自身在各方面做出努力外,还要继续得到国家的帮助和支持。国家既要对特区的经济活动实行宏观指导和控制,又要照顾到它的特殊性和灵活性。过去有关特区工作行之有效的政策、规定应当继续执行,还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若干新的规定,以利于特区事业的发展。

附表:
一、深圳市“七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表
二、深圳市“七五”期间基本建设主要项目表
 
 


▲深圳市“七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表



▲深圳市“七五”期间基本建设主要项目表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