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以河为名,向海而生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4 人已围观

孙中山先生在谱写《实业计划》,构思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大港”时,对情有独钟的香港地区前途也进行了谋划。他认为广州港改良成为“中国之三头等海港”之一后,势必对香港的港口业带来冲击;但“必有他途为香港之利”,相信广州与香港可“仍各繁荣非常”。
 
他途究竟是何途?孙中山没有明说。跌宕起伏的中国近现代史为香港安排的终极出路是做一个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让这条道路制度化、前景明朗化。拥抱祖国、拥抱大湾区、融入新时期全国发展大局,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
 
深港之间“一国之利、两制之便”的制度优势和同出一源的地缘、人缘优势,决定了深港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最具活力的极点。2019年8月9日,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珠江口东岸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河畔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关键平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现深港全要素“同城”。在国家大战略和大湾区布局下,深港合作进入双向发力、相向而行的新阶段。
 
2021年10月6日,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时,公布了引人注目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明确香港将规划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北部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构建“双城三圈”的空间结构,“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次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深港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狮子山下,深圳河畔,“向北走”的香港,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深港之子”文伙泰为之奔走呼号了十数年的“一河两岸”沿河经济带构想终成现实。可惜的是,文伙泰已于2014年7月离世,无缘亲聆佳音。若泉下有知,足以慰平生。
 
深圳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推动深港西部铁路、前海口岸等规划建设,加快皇岗口岸重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和“双城三圈”发展策略,努力打造国家级深港合作新平台。
 
深港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驶上快车道,前方不断响起彼此应和的“汽笛声”:
 
2022年6月27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布“惠港九件实事”,在“住房、创业、服务、就业、平台、科创、金融、落户、民生”等九个方面,增强“港人”归属感、“港企”获得感、“港机构”参与感,为港人港企在前海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