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以河为名,向海而生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4 人已围观

本书完稿于2023年12月2日的深圳南山区家中。当晚,夜幕降临,我站在窗前极目南望,不远处即深圳河的入海口—深圳湾,再往前就是伶仃洋。河的南岸是香港元朗的星星点点灯火。阳台前的近处,是深圳新兴的“超级总部”,在夜空下如梦似幻。
 
屈指一数,来深圳已经整整30年,一直有为深圳写一本书的愿望,今天终于完稿。回到书桌前再检文稿,重温一条河、两座城、一个国家与世界的相遇史,感慨系之。
 
从2023年上溯至距今三万年,远古先民已在深港地区的U形海湾里跣足奔走、逐水而居。
 
上溯至距今7000至6000年,早期先民已在今天的大鹏湾、深圳湾畔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在岭南瘴疠之地创造出光彩夺目的咸头岭文化,与灿烂的中原文化遥相呼应。
 
上溯至公元前214年,深港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首次进入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帝国版图。
 
上溯至公元331年,千年古县宝安县设立,此后虽屡经反复,深港两地始终同在一国、同属一县。
 
伴随着这条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流,年轻的深圳河也在唐、宋年间孕育,元末明初之间定型,自东北的山地向西南的河口开启出海之旅。深圳河日复一日冲积出的河滩平原,成了一拨又一拨北方移民的栖身之所,最终演化出明清之际的深圳墟、民国时期的深圳镇、今天的深圳市
 
上溯至1841年,英军在香港岛上环水坑口插上“米字旗”,宣布香港开埠,在随后的岁月里,专制皇权倒行逆施,军阀混战,内斗不止,西方列强予取予夺,外敌环伺,中华文明奄奄一息,几乎是全身淌着血、挣扎着走完这段暗无天日的历史行程。洋务派如李鸿章徒呼奈何;维新派如谭嗣同血洒菜市口;革命党人如孙中山先生壮志未酬,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之言。
 
唯有中国共产党人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让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上溯至1899年,“深圳河”被写进近代中国被列强强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此,这条深港乡亲共有的母亲河,成了一条“界河”。她的短促流程,却成了风雨如晦的中国近现代史一道醒目的标记。
 
上溯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暂时不收回香港”,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中国联系西方世界的“窗口”,兵强马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勒马深圳河以北。果不其然,被视为我国“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爆发,美国纠集西方国家围堵中国,香港成为中国获得域外战略物资的重要渠道。1960年代后中苏交恶,香港更成了内地与世界交往的唯一通道。在此期间,东江之水越山来,“三趟快车”日夜不息奔驰南北之间,内地倾其所有为香港同胞的民生筑牢底盘,为香港的两次产业转型和经济大腾飞加油助力。
 
深圳河见证了香港从一座小渔村到转口贸易港再到国际大都市的惊天蜕变。
 
上溯至1978年,中国主动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大潮惊涛拍岸。香港制造业汹涌北上,反哺内地。在港资、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的孵化下,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几乎是拔地而起。短短40年间,这个边陲小镇奇迹般地变身为高度现代化的中国一线城市。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