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生态底色:亦诗亦画的山水田园新城(龙田街道)

作者:《发现另一个深圳》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 (坪山)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2-30 人已围观

山峦起伏,如同巨龙蜿蜒,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祥和;流水潺潺,如同银带飘扬,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晨曦初露,金辉洒落稻田,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为龙田街道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田园画卷。
 
碧波映鹏城,深圳“大水缸”——松子坑水库南海之滨春潮涌动,东江之水滚滚而来。在鹏城之东,由20座大坝围起来的松子坑水库,宛如一个“大水缸”,承接深圳人的“生命之源”东江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深圳这片热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时,水资源短缺的阴影却悄然笼罩。由于经济迅猛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深圳爆发了一场持续3年的罕见水荒:工厂停产、市区每天供水3小时、居民无水做饭洗澡……寻水,成为经济特区突围之路。于是,一项关乎深圳未来的壮举——东江水源工程,在这片土地上拉开序幕。1993年那个春天,建设者们以汗水为墨,以坚韧为笔,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关于水与生命的传奇。历经两年的风雨兼程,1995年的夏天,松子坑水库建成,4073万立方米的库容,是它对深圳的承诺。从那一刻起,松子坑水库便成为深圳生命线上的重要一环,调节着从东江引入的甘泉,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步入新时代,松子坑水库的智能化管理也织就了一张守护生命之源的科技网络。水库之畔,智能传感器如星辰般点缀,实时监测着水质与水量,将数据编织成一幅流动的信息画卷。目前国内尺寸最大、集成度最高、兼顾有人/无人两种驾驶模式的电动水库船艇——“松子坑水库001号”多功能无人巡检电动船在碧波上“静音”穿梭,不仅执行着安防巡逻的任务,还搭载着自动化水质监测系统,对水库的水质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测。岁月流转,如今的松子坑水库不仅是深圳市重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更是“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的生动缩影。水库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是对此处的真实写照。水面内环长9千米,外环长15千米,烟波浩渺,空气清新,水色澄碧,孕育了丰富的植被和多样的生物物种,亘古不变地润泽鹏城大地。
 
燕舞福地,城市边缘的“天然氧吧”——燕子岭生态公园。相传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梅州五华县曾氏兄弟准备外迁,外迁前求了一签,解签曰看到燕子群停留处,即为安家落脚地。当时正值冬季,两兄弟一路南下,看到一群燕子停留在一座无名山上,于是两人就在这座山的南面开基立村,同时将无名山命名为燕子岭,意指燕群停留的地方。燕子岭生态公园位于松子坑水库东南侧,海拔140余米,坐拥56万平方米的广袤天地,青丛蔚然,翠蔓交络,数条登山道互相连通,亭台楼阁在林中若隐若现,是市民亲近自然、登山健身的理想场所。最高峰上,春晖阁卓然而立,俯瞰着这片广袤的林海。连绵青山中,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上百种乔木以及地被植物在这里旺盛生长,茂密的山林里空气清新,形成独特的气候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内还生长着4亿年前的绿色奇迹——苏铁蕨,其植株高1.2米至1.5米,根状茎短而粗壮,木质坚硬,直立如柱。它的叶片椭圆披针形,长可达1米,羽片众多,边缘有细密锯齿,形态优美,宛如翠绿的羽毛,轻轻摇曳在山林间。苏铁蕨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与恐龙一起称霸世界,被誉为绿色的“活化石”,为公园增添了一抹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山水连城,一步一景,让这里成为坪山人家门口的“生态乐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上一篇: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下一篇:新桥街道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