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物遗迹 > 古代遗址 古代遗址

扫码关注

赤湾村:赤湾天后宫

作者:周保民 来源:《南山掌故》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7-21 人已围观

赤湾天后宫与宋少帝陵相隔不远,面朝大海,始建年代不详。关于赤湾天后宫的历史,以现有的史料只能追溯至明初。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敕封天后志》载:“明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至广州大星洋(即赤湾附近海域)遭风。舟将覆,舟工请祷于神。和祝曰:‘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风涛危险,自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且数百人之命悬于呼吸。望神妃救之。’俄闻喧然鼓吹声,一阵香风飒飒飘来,宛见神立于桅端,风恬浪静。归朝复命奉上,奉旨遣官整理祠庙。”这位所遣之官正是张源。
 
▲赤湾天后宫牌坊(摄影 魏玉明)
 
▲赤湾天后宫正殿(摄影 魏玉明)
 
▲前往赤湾天后古庙贺诞的民众
 
《明史·暹罗传》载,暹罗国贡使遇上暴风漂到安南(今越南),被当地人杀害,只有孛黑一人幸免。明军平定安南,解救暹罗贡使后,“帝悯之,六年八月命中官张源送还国,赐王币帛,令源恤被杀者之家”。同年九月,郑和的船队第三次来到暹罗国,与先期到达的张源会合。
 
关于这次天后庙的修建,六十年后明翰林院学士、判广州府事黄谏在其《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中亦有相关记载:
 
“天妃行祠,海滨地皆有,而东莞则有二。一在县西百余里赤湾南山下,凡使外国者,具太牢祭于海岸沙上,故谓‘辞沙’。太牢去肉留皮,以草实之,祭毕,沉于海。”
 
“永乐初,中贵张公源使暹罗国,先祀天妃,得吉兆,然后辞沙。天妃旧有庙,公复建殿宇于旧庙东南,岁久岿然尚存。”
 
依据黄谏所记,可以得出两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其一,明以前,赤湾已有天后古庙;其二,自郑和始,“辞沙”成为官方祭祀天后的海祭仪式。
 
香港民俗专家鲁言在《香港掌故》第三集《赤湾天后古庙》一文中记载:“由于赤湾天后古庙宏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港九水陆居民都前往赤湾天后庙去贺诞。因此,九龙油麻地、香港干诺道中的海旁,都有数以万计挂满彩旗的船只到赤湾去。同时,上述两处地点也有很多临时营业的渡船,载客到赤湾天后庙去参拜。当时,人们称赤湾天后庙为大庙,热闹的情形一直持续到广州解放前夕。”
 
1950年后,边防驻军进驻赤湾天后宫,香港船只不能自由往来。为此,香港新建了天后宫庙160多座,以满足信众的朝拜需求。
 
1960年,因建设深圳水库和展览馆时材料不足,建设方拆卸赤湾天后宫木材及琉璃砖瓦补充,致使古庙毁坏。
 
1992年,重修赤湾天后宫的工作被提到议事日程,由于涉及到驻军搬迁等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光英同志向江泽民同志汇报。江泽民同志说:“你们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周谷城以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司令员的李连秀中将赴赤湾天后宫指导修复工作。王光英同志还亲笔为赤湾天后宫写下“天后古庙”四个大字。1995年,赤湾天后宫重光,“辞沙”祭妈祖大典恢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