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物遗迹 > 古代遗址 古代遗址
咸头岭遗址
作者:深圳百科 来源: 责任编辑:tftrista 2022-01-06 人已围观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下沙社区咸头岭居民小组,出土文物距今7000~6000年,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咸头岭遗址发掘现场
1981年,深圳博物馆在考古普查中发现了这处遗址。
咸头岭遗址依山傍海,坐落在大鹏湾东北的迭福湾内二、三级沙堤上,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5~7米。北部和西北部有求水岭(海拔548.9米);东北部与古潟湖相依;东南部与观音山(海拔203.7 米)相望;西南面海,与现今的海岸线相距300米左右,隔大鹏湾与香港新界的东北部相对;东南侧有自东北向西南流人大海的迭福河。迭福湾西北角和东南角有深入大海的岬角,使该海湾形成一个向东北内凹的半环形。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单元。
1985年5月13日至6月21日,博物馆考古队在遗址东面进行第一次发掘,开探沟5条、探方12个,编号为T101~T117,发掘面积达450平方米。
因村民取沙对遗址破坏严重,深圳博物馆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于1989年9月22日至10月6日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发掘177平方米。
之后1997年在遗址南部发掘614.5平方米,2004年在遗址中部和北部发掘482平方米,2006年在遗址西北部发掘555平方米,25年进行了5次发掘。
其中第四次不仅在北部堆积厚的地方可以清楚地分出8至9个堆积层,还在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木炭碎块,经过北京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的碳十四检测,得出的测年数据不但成序列,而且都指向一个年代区间——距今6900多年至距今6300年前后。
考古人员在咸头岭遗址发现了青铜时代、汉代、宋代墓葬7座,房基、柱洞、红烧土堆积、灰坑等遗迹,陶器、石器等遗物。陶器以夹砂陶为主,还有白陶、黄白陶、磨光黑陶等泥质陶。纹饰以绳纹为多,贝划纹、贝印纹次之,还有划纹、弦纹、叶脉纹、编织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器类有釜、罐、圈足盘、盆、钵、碗、豆、筒形杯、器座等,既有圜底器、圈足器,也出现了圜平底及平底器。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种类有斧、锛、凿、刀、杵、敲砸器、砧、砺石、球等。
▲咸头岭遗址出土的商代鸡形提梁壶
▲咸头岭遗址出土的陶尊
考古学界习惯把分布于沿海或岛屿的沙滩、沙堤、沙洲上的,以沙质为主要堆积的遗址称为“沙丘遗址”,咸头岭就是一处典型的沙丘遗址。地理学界把沿海沙质堆积体按其形成原因称为海岸沙堤(沙坝),并分为拦湾沙堤(在海湾口)、连岛沙堤(与岛屿或半岛相连)、滨岸(或称顺岸)沙堤等。咸头岭遗址的沙堤属于拦湾沙堤,主要是海洋动力和风力把泥沙堆积在迭福湾口而形成。
咸头岭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环珠江口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而且该遗址出土遗存的分期和年代研究为环珠江口地区相关遗址的分期、断年奠定了基础,为环珠江口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树立了一个重要标尺。
2007年,咸头岭遗址被列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12月1日,咸头岭遗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林良展. 深圳历史文化: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走进课堂实践研究[M].深圳: 海天出版社,2017.
李海荣,谢鹏. 深圳咸头岭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J].南方文物,2011(2):122-131.
彭全民,黄文明,黄小宏,等. 深圳市大鹏咸头岭沙丘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90(11):1-12.
深圳博物馆. 深圳文化之根——咸头岭文化系列[EB/OL].(2020-11-25)[2022-01-06].https://www.sohu.com/a/434263580_99962923.
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鹏古城博物馆. 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咸头岭遗址[EB/OL].(2021-03-05)[2022-01-06]. http://www.dpxq.gov.cn/ztzl/ly/cydp/dply/rwzl/content/post_7368616.html.
▲咸头岭遗址发掘现场
1981年,深圳博物馆在考古普查中发现了这处遗址。
咸头岭遗址依山傍海,坐落在大鹏湾东北的迭福湾内二、三级沙堤上,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5~7米。北部和西北部有求水岭(海拔548.9米);东北部与古潟湖相依;东南部与观音山(海拔203.7 米)相望;西南面海,与现今的海岸线相距300米左右,隔大鹏湾与香港新界的东北部相对;东南侧有自东北向西南流人大海的迭福河。迭福湾西北角和东南角有深入大海的岬角,使该海湾形成一个向东北内凹的半环形。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单元。
1985年5月13日至6月21日,博物馆考古队在遗址东面进行第一次发掘,开探沟5条、探方12个,编号为T101~T117,发掘面积达450平方米。
因村民取沙对遗址破坏严重,深圳博物馆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于1989年9月22日至10月6日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发掘177平方米。
之后1997年在遗址南部发掘614.5平方米,2004年在遗址中部和北部发掘482平方米,2006年在遗址西北部发掘555平方米,25年进行了5次发掘。
其中第四次不仅在北部堆积厚的地方可以清楚地分出8至9个堆积层,还在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木炭碎块,经过北京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的碳十四检测,得出的测年数据不但成序列,而且都指向一个年代区间——距今6900多年至距今6300年前后。
考古人员在咸头岭遗址发现了青铜时代、汉代、宋代墓葬7座,房基、柱洞、红烧土堆积、灰坑等遗迹,陶器、石器等遗物。陶器以夹砂陶为主,还有白陶、黄白陶、磨光黑陶等泥质陶。纹饰以绳纹为多,贝划纹、贝印纹次之,还有划纹、弦纹、叶脉纹、编织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器类有釜、罐、圈足盘、盆、钵、碗、豆、筒形杯、器座等,既有圜底器、圈足器,也出现了圜平底及平底器。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种类有斧、锛、凿、刀、杵、敲砸器、砧、砺石、球等。
▲咸头岭遗址出土的商代鸡形提梁壶
▲咸头岭遗址出土的陶尊
考古学界习惯把分布于沿海或岛屿的沙滩、沙堤、沙洲上的,以沙质为主要堆积的遗址称为“沙丘遗址”,咸头岭就是一处典型的沙丘遗址。地理学界把沿海沙质堆积体按其形成原因称为海岸沙堤(沙坝),并分为拦湾沙堤(在海湾口)、连岛沙堤(与岛屿或半岛相连)、滨岸(或称顺岸)沙堤等。咸头岭遗址的沙堤属于拦湾沙堤,主要是海洋动力和风力把泥沙堆积在迭福湾口而形成。
咸头岭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环珠江口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而且该遗址出土遗存的分期和年代研究为环珠江口地区相关遗址的分期、断年奠定了基础,为环珠江口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树立了一个重要标尺。
2007年,咸头岭遗址被列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12月1日,咸头岭遗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林良展. 深圳历史文化: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走进课堂实践研究[M].深圳: 海天出版社,2017.
李海荣,谢鹏. 深圳咸头岭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J].南方文物,2011(2):122-131.
彭全民,黄文明,黄小宏,等. 深圳市大鹏咸头岭沙丘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90(11):1-12.
深圳博物馆. 深圳文化之根——咸头岭文化系列[EB/OL].(2020-11-25)[2022-01-06].https://www.sohu.com/a/434263580_99962923.
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鹏古城博物馆. 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咸头岭遗址[EB/OL].(2021-03-05)[2022-01-06]. http://www.dpxq.gov.cn/ztzl/ly/cydp/dply/rwzl/content/post_7368616.html.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