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传统美术:传统植物染色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4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植物染色技艺,已有逾千年历史。西周时《周礼》一书记载,设有专门管理征敛植物染料的“掌染草”和负责染丝、染帛的“染人”等官职。民国三年(1914),湖北汉口花楼街交通路口有一家名为“清永斋”的店铺,店主闵永义(约 19 世纪 70 年代—1935)乃湖北武汉黄陂区人,家族产业与植物染色有关,精于植物染色技法。
第二代传承人闵启茂(约 1909—20 世纪 60 年代),植物染工匠,为闵永义之子,传承关系为祖传。
第三代传承人黄荣华(1956—),闵启茂之外甥,湖北武汉人,现为北京国染馆、武汉汉方手染非遗研究所创办人、理事长,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近 40 年。
第四代传承人陈科霖(1993—),深圳宝安人,2015 年起,向黄荣华学习植物染色技法,传承关系为师传。2018 年于深圳宝安区创办植物染色基地,设厂开店,通过传统植物染色与服装设计结合的方式,复兴植物染色的传统技法。
植物染色,即以大自然的各种植物为原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纺织品染色方法,累积了许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技法特征、民间传承特征明显,对研究过去的社会文化、色彩文化、民俗文化、工艺发展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环保价值和商业价值。
(一)技法特征
该技法流传数千年来,一直是手工制作,详细的制染技术记载资料极少,全凭师徒传授和实践经验积累,手传口授的民间手工技法特征明显。
(二)民间传承特征
与中国色彩学历史同步发展,有着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民族地区的植物染织品在纹样、图案、色彩上均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服饰是黑色,不同地方的植物染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质,具有不可复制的民俗特征。
(三)历史文化价值、环保价值和商业价值
我国染色活动与丝织品起源同步,染色过程是民族生产事业的典型代表,也是民族生活状态、社会系统的重要凭证,植物染色技法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 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染料大部分来自药用植物,譬如茜草、蓝草、郁金香和红花。这些染料具有防虫、杀菌、护肤及防过敏的功效,益于身体健康,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如今,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品质化生活,环保、健康和绿色意识渐入人心,植物染制品以其环保、健康和无公害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推崇,尤其是高端服饰市场,植物染需求十分明显。
主持人:植物染色又称草木染色,用植物天然颜色为织品上色,古朴典雅、色泽纯正。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植物染色。
中国的植物染由来已久,色彩既是文化的象征,也是身份的象征,早在 45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古人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植物染色技法累积着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成品不仅仅美在视觉效果上,更体现着人们对淳朴、自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向往。目前,传承人陈科霖创办的深圳市大观自在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已生产 6 个系列 1000 多件服饰,均已投入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并与深圳 5 个社区、2 个企业及图书馆合作举办了 10 余场植物染体验推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未来,期待植物染色技法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深圳等地延续其千年风采。
项目特征
植物染色,即以大自然的各种植物为原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纺织品染色方法,累积了许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技法特征、民间传承特征明显,对研究过去的社会文化、色彩文化、民俗文化、工艺发展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环保价值和商业价值。
(一)技法特征
该技法流传数千年来,一直是手工制作,详细的制染技术记载资料极少,全凭师徒传授和实践经验积累,手传口授的民间手工技法特征明显。
(二)民间传承特征
与中国色彩学历史同步发展,有着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民族地区的植物染织品在纹样、图案、色彩上均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服饰是黑色,不同地方的植物染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质,具有不可复制的民俗特征。
(三)历史文化价值、环保价值和商业价值
我国染色活动与丝织品起源同步,染色过程是民族生产事业的典型代表,也是民族生活状态、社会系统的重要凭证,植物染色技法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 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染料大部分来自药用植物,譬如茜草、蓝草、郁金香和红花。这些染料具有防虫、杀菌、护肤及防过敏的功效,益于身体健康,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如今,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品质化生活,环保、健康和绿色意识渐入人心,植物染制品以其环保、健康和无公害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推崇,尤其是高端服饰市场,植物染需求十分明显。
精编访谈
主持人:植物染色又称草木染色,用植物天然颜色为织品上色,古朴典雅、色泽纯正。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植物染色。
陈科霖:植物染色,如果用光谱仪来检测,会看到它的波长宽且缓,对人的眼睛不会有刺激。这是一个植物染色的包,用青柿子进行染色,用苎麻做的。
主持人:摸上去感觉很不同,洗了会不会褪色?
陈科霖:不会,平常的染色可能会随着岁月慢慢褪去,柿子染刚好相反,如果放在太阳光下晒,颜色会越晒越深。
主持人:明白了,它是纯自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很环保。
陈科霖:对,而且不会刺眼。这个是丝,是扎染。扎染在古代分四缬:绞缬、蜡缬、灰缬、夹缬。这个叫绞缬,用针线,手工一点点缝扎起来,用针把它这一圈给缝起来,进行染色后拆开,形成这样的花纹。
主持人:这太复杂了。
陈科霖:所以需要很长时间。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技法了。
主持人:都是手工染吗?
陈科霖:是,不能用机器。
主持人:那么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用哪些植物来染色呢?
陈科霖:这个是靛蓝,《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讲的就是靛蓝的工艺。蓝色是用蓝草(板蓝根)的叶子进行发酵,发酵需要偏碱的环境,把靛白进行还原,再把布放到里面去染色,染完颜色拿出来后,一开始是绿色的,但是经过氧气的氧化,它会慢慢变成蓝色,所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来源于这种(工艺)。
主持人:除了用靛蓝,还有其他的染色原料吗?
陈科霖:有很多。这个是苏木,是一种中药,煮出来之后用来做红色的染剂;这个叫栀子,栀子的果可以用来染黄色;这个是柘木,平常染出来的颜色叫柘黄,在古代是用来染龙袍的颜色。
主持人:这些植物是全世界各地都有的,还是说主要是我们东方土地上才有的?
陈科霖:大部分中国都有,也有一些是外来的。例如红花,在古代,它产于古埃及,唐代才传入我们中国,在当时是非常风靡的,平常讲的“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石榴裙就是用红花进行染色的。当时人们化妆,胭脂的颜色也取自红花。植物染色来自天然,对人体没有伤害,而且对皮肤也有保护作用,有抗菌的功效。从小我就很喜欢历史,喜欢这种服装也跟这个有关。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看《百科全书》,上面有很多古代服饰,比如曲裾、直裾、罗裙等等,历朝历代的服装我都很感兴趣,我会记录下来。
主持人:去博物馆也是自己去吗?
陈科霖:是,我会把《百科全书》上的罗裙、长衫画下来。
主持人:你这是天然爱好,家族里是否有亲属做相关工作?
陈科霖:一个也没有。我从小就喜欢这些,2011 年考入深圳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主持人:你在深圳大学读的是服装设计,后来为什么就对植物染色感兴趣了?
陈科霖:当时老师在课堂上不经意地讲到关于植物染色的一些内容,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这种传统文化,当听到植物染色的时候,我很感兴趣。后来我上网查找,找到了现在的老师黄荣华,我问他能不能来深圳开个讲座,他就过来了。
主持人:老师是跟谁学的呢?
陈科霖:跟他的舅舅,家族传承。他现在在北京,做工作室,类似染坊,边研究边教学生。我是 2013 年时开始跟老师学习的,一直到现在。
主持人:你觉得植物染色为什么吸引你?
陈科霖:植物染色取自天然,它不单是一种颜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温度。它是通过我们的双手去制作的,因为手跟心相连,手在做的时候心就在做,因此也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表达。当观者看到你的作品时,他就能知道你内心的想法。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我觉得唐代柳宗元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美的东西是靠人去表达呈现的,而不是生来就是美的。
主持人:虽然你的年龄很小,但是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性的思考。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染颜色是植物的一种功能,但当你在谈植物染色技法的时候,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超越了功能的东西。植物染来自大自然的赐予,它融合了草木的温度、自然的色泽和岁月的洗礼,这是人文的温度!
传承活化
中国的植物染由来已久,色彩既是文化的象征,也是身份的象征,早在 45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古人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植物染色技法累积着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成品不仅仅美在视觉效果上,更体现着人们对淳朴、自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向往。目前,传承人陈科霖创办的深圳市大观自在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已生产 6 个系列 1000 多件服饰,均已投入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并与深圳 5 个社区、2 个企业及图书馆合作举办了 10 余场植物染体验推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未来,期待植物染色技法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深圳等地延续其千年风采。
很赞哦! ( )
上一篇:传统美术:剪纸(剪影)
下一篇:传统美术:粤绣(珠绣)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