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扫码关注

何恩明:教坛前辈,高风亮节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23 人已围观

何恩明生于1881年,观澜横坑村人,自幼在教会资助下就读于教会学校。当时正是祖国多难之秋,何恩明受进步思潮的影响,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改革政制、发展科技才能使国家强大。他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在同学中带头剪掉辫子,率先向封建顽固势力宣战,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参加同盟会。他以优异成绩官费留学美国,进入哈佛大学深造。他是该校第一个华籍学生运动员,任大学足球队的左翼前锋,以行动洗去中国人“东亚病夫”之耻,被选为中国留美学生会副会长。当时孙中山在美国华侨和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何恩明毅然接受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大业之邀,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国。

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何恩明被委任在总统府外事处(即外交部)工作。不久,袁世凯篡夺了临时大总统职权,孙中山携何恩明南返广东,高举反袁旗帜,进行“二次革命”。何恩明奔走于南洋群岛,为革命筹集资金。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破灭后,皖系军阀段祺瑞主政,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高举护法大旗,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就任大元帅之职。何恩明曾先后出任凌肖县县长、花县县长、宝安县县长、深圳镇参议等职,对地方建设颇有建树,深受百姓称赞。不久,陈炯明背叛革命,炮轰大元帅府,革命遭受严重损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东。何恩明痛感军阀腐败,厌倦政坛之混浊,旋即举家远渡南洋迁往爪哇岛谋生。何恩明追随孙中山,救国家于危难,救民族于水火,虽常腰缠万贯却分文不取。离开政坛时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实属清廉可敬。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恩明心怀祖国,率全家返回香港,又在香港沦陷后回到观澜横坑村。1943年,东江纵队在东莞、宝安建立抗日根据地,何恩明为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所振奋,以花甲之龄出任观澜中心小学校长,为抗战培育人才。不久,东宝行政督察处成立(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何恩明被选为人民代表,接着又被推举为第一所民主中学——东宝中学校长。他深感共产党的知遇之恩,虽年老体弱却雷厉风行,焕发出青春活力,同事们亲热地称呼他为“Old Young Man”。这种爱称使他受到莫大的鞭策和鼓舞。他深感自己的生命与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结合之后具有了新的意义,常对人说:“我这回路是走对了。”这话是他一生曲折历程的总结,也是他晚年高风亮节的力量源泉。

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从沙鱼涌北撤山东烟台,何恩明随留下的部分干部转移到香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共产党在香港组成了一个公开办事机构——惠东宝救济会,何恩明为副主任,在香港继续为革命为人民服务。1949年10月,宝安县解放,何恩明被委任宝安中学校长,不久又任宝安县文化馆馆长,直至1955年辞世。

何恩明一生在探索中前进,最终走上了革命之路、与工农相结合之路、为教育文化做出贡献之路,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堪称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