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城在园中日日新

作者:黄启键 来源:《一滴敢报江海信》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8-15 人已围观

前海湾畔,充满从无到有的奇思妙想。
 
在昔日滩涂上填海而成的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2010年开始,便有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名字,从此也开启了日新月异的步履。伴着桩机轰鸣,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经济数据节节攀升,改革开放的浪潮从梦工厂向宽阔的海域涌动。绿意也悄无声息地弥漫着,这里先后有了前海石公园、运动公园、演艺公园。从“创业十年”昂首迈进“黄金十年”之际,前海合作区核心区域诞生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桂湾公园。
 
步入桂湾公园,来不及了解公园的空间地貌,便会被丰富多彩的各类花草树木吸引。公园绿地沿着1.9公里长的桂湾河道长向展开,两岸从高到低形成三个柔性变化的台地。衔接市政道路的高处台地,桃花心木、阿江榄仁、红果冬青、人面子、南洋楹、秋枫、乌桕、香樟、麻楝等乔木鳞次栉比地迎风婆娑。其下方的植草沟、雨水花池静待雨水的来临。滨海地带充沛的降雨会在高处台地滞留,并与中层台地的淡水湿地花园相互作用,收集、储存、净化地表雨水。中层台地的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挺拔的落羽杉立于湿地步道边,姿态温润的洋蒲桃、银叶树、黄槿、水黄皮、鸡蛋花、红花玉蕊等树木生机盎然。若踏上钢结构架空步道,在林冠间漫步,热带密林、季节花林、红树林等层次分明的花草树木景观尽收眼底。而点缀林间的射干、鼠尾草、鹤望兰、朱槿、绣线菊、蓝花丹、美人蕉、姜荷花、三色堇、百子莲、紫娇花等小花草五彩斑斓。湿地花园隐而不显的水面里,香彩雀、梭鱼草、莲花、水葱、东方香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不甘示弱地用色彩显现生命芳华。
 
最灵动的莫过于低台地的海岸线了。小径、草地与岸边柔和相接。在金属隔栅栈道,可凭栏看到随时间变化若隐若现的海岸风景。涨潮时,茫茫碧波外仅见树林枝梢。潮水退去,秋茄、桐花、海桑、木榄、老鼠簕、红海榄和白骨壤等红树便会展露一身翠绿的戎装,以及沾满泥泞的树根。红树有着发达的根系,支柱根、板状根连同向上伸出泥表的呼吸根,与退潮后的淤泥构成起伏的小沟谷。躬身观察,会发现常有弹涂鱼、乌塘鳢、鲻鱼、海鲇、银汉鱼活跃在浅水泥里。尤其不甘寂寞的当数长着大红钳的小螃蟹,从泥洞里走走停停地爬出来,四处观望,发现有动静便警惕地缩回洞中。倒是在红树的秘境里,泥水中蠕动的虾和小贝壳悠然自得,全然不顾随时会有鹤鹭飞临。
 
就绿叶青果、灰褐枝干外表而言,红树是名不副实的。据介绍,红树的茎皮富含单宁,遇到空气被氧化,便会变红。红树能够适应高盐度的海水,首先因其在水中生长,根系具有特殊的“半透膜”结构,在吸取淡水的同时,有把盐分挡在外面的“拒盐”本领。其次是能“聚盐”,把进入细胞的盐分聚集在叶片不影响正常生理代谢的区域,收集到一定量时脱落叶片以去除盐分。再者是能“泌盐”,把留在组织内的盐分通过叶片表面的盐腺,像人类流汗一样排掉。被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靠着在漫长进化中形成的自我净化功能,守护着海岸线,维系着岸线湿地生机勃勃的生态链。
 
桂湾河原本是一条污浊的排洪纳污沟。这几年,深圳大举进行水污染治理。前海合作区把全长约2公里的河道纳入生态修复重建和生物多样性重塑工程,打造与“前海水城”定位相匹配的多元水景廊道公园。上百种植物、六千棵乔木,通过生态林荫曲径、棕榈展廊、雕塑台阶、海风露台景观以及草地、湿地、沙滩,把人们迅速拉进柔性的流水画卷。跨河而过的市政道路桥下,设置了山丘乐园。秋千花台、露天剧场、亲水廊桥、攀爬墙等设施也满足着人与植物、动物和谐互动的体验。伴着潮汐起伏,人们尽可在此际,亲手触摸到潮涨潮落,并在感受生态修复、再造、自新的景象中,释放焦虑、疲惫。近观万物生长,远眺辽阔海天。
 
与桂湾公园邻近的海滨,位于宝安中心区新安街道的海滨文化公园一期刚开园,便成为“网红打卡地”。步行其间,12座造型独特、异形弯曲、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钢结构景观,创意取材于网、海浪、鱼,令游人深度感受扑面而来的海洋气息。若登上高128米的“湾区之光”全天景轿厢超级摩天轮,会饱览海天一色的胜景,以及极致的原创设计打造出来的艺术精品。至于“景观与海绵设计融合”,实现地面径流的雨水汇集、滞纳、净化,所践行的绿色生态理念,只能身临其境才可细心体察了。
 
深圳最壮美的公园当数拥有13公里海滨自行车带的深圳湾公园了。深圳湾海岸线上规划的滨海休闲带上,兴建了12个不同主题的公园,充分融入了植物文化的理念,形成了榕荫沁爽、葵林倩影、深湾喜雨、紫垣溢彩、凤舞鸢飞、芷草微澜、情海相思、番林簇锦等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这与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的240多种植物、190多种鸟类和不计其数的昆虫、藻类、两栖及爬行类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幅令人沉醉的生态长卷。
 
与深圳湾公园相连通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厚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修复、生态栖息地的营造、景观空间的提升,成为深圳最美的景观河、最大的滨水慢行系统。水清岸绿,生物多样,它如一条蜿蜒美丽的“绿色飘带”,绘就了“人水城共融”的诗意图景。生态营造与景观提升的并重并举,凝聚了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打造了增进民生福祉的范例。
 
这片土地上,对生态美景的追求由来已久。始建于1925年的中山公园、1961年的东湖公园,见证了深圳公园建设的历史。伴着改革开放的热浪,深圳的公园建设由城区发展到镇村。1991年、1992年先后建成的灵芝公园、龙华公园,最早填补了深圳城市化之前镇级公园的空白。而今,面积为31平方公里的新安街道,拥有大小公园32座。后起之秀龙华区,把生态建设列入民生“答卷”,10年间建成公园150多座,到2025年公园将达180座,让市民尽享“人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绿色福利。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便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在2000平方公里的地域上,森林公园、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廊道公园、滨海公园、婚庆公园、人才公园、民俗公园、古村公园、音乐公园、体育公园等特色公园星罗棋布,普法公园、廉政公园、科普公园等主题公园应有尽有,大大小小的街心公园、社区公园随处可见。而今,深圳已建成1200多座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是一座公园城市,这是深圳经济奇迹之外的又一荣耀。山海连城,绿道串景连园,“一脊一带十八廊”的城市生态骨架构建,使得城市绿色景观色彩更丰富、空间更多样、布局更合理,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在公园里,可以真实地看到人生百态。每天定期到公园“报到”的,多为坚持锻炼的人或赋闲在家的人。周末时光里,常见的是家庭同游、老少同欢。跑步的、散步的、打太极的多为独行侠。跳舞的、吹拉弹唱的多为群体。离奇的锻炼方式令人眼花缭乱,有人以背撞树、撞墙,以求打通经脉;有人倒着行走,以增进运动效果。每个人都可以在公园里找到一种寄托和需要,不管是观景览胜、休闲小憩,还是锻炼健身、会友游玩,哪怕是听听虫鸣鸟叫、闻闻花木芬芳、静静发一会呆,皆能在公园里得到一份慰藉、欢愉或安宁。
 
人类天生喜爱自然。美国学者戈德哈根对人类的亲生物性做过系统的研究。基因学表明,人类天生渴望明显存在自然元素的环境,并能在这种环境中获得特殊乐趣。城市居民越容易享有绿色植物、自然光线、露天场所,心理幸福感越强。不仅如此,有幸住在花草树木环绕片区的居民,邻里之间的社会联系更强。亲近自然,甚至可以降低犯罪率。
 
我国已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并把良好生态环境当作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需要自然风光,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不断考量着污染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参与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美景。公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关乎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是自然、文化和生活需求融为一体的美好空间。
 
如果有兴趣在深圳逛公园,每天游一园,需要3年多的时间。而且,深圳的公园还在不断地增加。公园里,每天的空气是新的,山水树木的景象是新的。宁静的公园等候着人们的脚步,温暖、宽敞、坦然地接纳着、包容着每一位来客。
 
万物并育,万象更新。公园里的每寸土地弥足珍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美好心态,走在公园大地上,时时处处可以品读生态之美。
 
2022年6月22日
观澜河畔

很赞哦! ( )

上一篇:前海那片海

下一篇:此心安处是吾乡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