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观念的力量

作者:王京生 来源:《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与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kysia 2023-02-02 人已围观

2010 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在建立30 周年之际,举办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两个月严格认真的筛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入选“深圳十大观念”。

在我的印象中,一座城市以“观念”为主题开展评选活动,这在全国为数不多。这场声势浩大的评选活动之所以产生广泛影响,在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诞生的“十大观念”之所以受到普遍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观念唱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最强音,凝练了意气风发走向改革开放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昭示着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因此展开。这些观念不独属于深圳,它是时代留存的共同精神财富。


解读一座城市可以有多个角度。迄今为止,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民俗等方面研究城市,还没有从观念角度解读城市的著作。事实上,用“观念”解读城市,是把握城市本质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部大书,那么,“观念”则是这部书的精神主旨;读懂一座城市的“观念”,才算真正了解这座城市。

一般而言,“观念”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人群意向的集中表述,普遍存在于城市之中;城市所在,“观念”亦在。当人们徜徉在城市中观赏着楼宇街市、车水马龙、攘攘众生的时候,他们就是在“阅读”这座城市,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从中看到城市的“观念”,尽管“观念”既寓于物中又超乎物外。

回望中国古都,看其当时的布局和形制,也离不开“观念”。“礼制”观念即中国古都的一个精神内核。《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旦所著,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权的运作安排,不仅规定了国都地点的选择,还规定了九畿制度、居民组织、沟洫道路、寝庙车马等,都城都是高墙环绕,网格状结构层次分明,阶层区分严格明确。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出,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等在当时无疑就是“礼制”观念的外化。在现代城市中,“观念”更是随处可见,当人们看到富庶的阿姆斯特丹人满街骑着自行车时,也就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绿色理念或环保观念;当人们看到哥本哈根人在超市里购物都是自觉排队刷卡付款而不见任何收银员和警报器时,也就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信任而大度的人文观念。

由此可知,“观念”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思想单元,存在于所有城市中,这是各种城市“观念”的共性、普遍性,是“用‘观念’解读城市”的逻辑前提;另一方面,各种“观念”迥异,有的影响全球,有的仅安于一隅,这就是各种城市“观念”的个性、特殊性,是“用‘观念’解读城市”的更深层界定。

“深圳观念”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试想,世界的城市何其多,而以某城市名作前缀称“某某观念”的,却又何其稀有。那么,为什么“深圳观念”会独领风骚?

“深圳观念”之特殊,在于深圳经济特区之特殊。在世界上,有一类非常特殊而稀少的城市,是应名而生的,或者说是被“设计”出来的。这类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承担某种特殊的政治使命,实现某种特殊的功能,城市建设都在既定的“观念”主导下启动和发展。在灌木荒地中建造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固然是美国南北双方斗争和妥协的结果,但更是美国民主法治精神的杰作;同样是在荒野上建成的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充满了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它是发展主义思想的力作。而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正是这类城市的典型。在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之前,其特殊使命及功能定位就已经确定,其“观念”也由此萌动。深圳头顶“出口加工区”“试验田”“窗口”“排头兵”“示范区”等特有名分,肩负着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使命,以特殊的政策体制和地缘经济为载体,在矢志不渝的伟大实践中熔铸着“深圳观念”,演绎出一曲南疆渔村荒滩上的惊天巨变,展示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机、活力和梦想。“深圳观念”也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名扬天下。

“深圳观念”之特殊,更在于其力量强大之特殊。“深圳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在体制突破中,“深圳观念”是前进的冲锋号;在建设道路上,“深圳观念”是特区经验的浓缩和升华;在文明模式的转换中,“深圳观念”是城市再生的灵魂,是市民德性的对话。“深圳观念”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诞生和发展中绽放异彩、凝聚人心、辐射全国,推动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

“深圳观念”是深圳价值体系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深圳观念”是深圳人干事创业的赞歌,激励着全体市民的创新创意,催生了一大批富于创新精神的龙头企业,打造了城市的创新品牌和价值品牌,创造了深圳奇迹。“深圳观念”是深圳身份的标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深圳观念”表达了深圳人对深圳的认知、理解和期待,反映了特区的品格特征,塑造了深圳的形象和深圳的集体人格特征,强化了深圳的城市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具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是深圳的精神图腾和价值符号。

“深圳观念”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整个世界都关注着中国的崛起,而关注中国自然就要关注深圳,因为深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面旗帜。关注深圳主要就是关注“深圳观念”,因为“深圳观念”不仅代表了深圳市民的共识,而且代表了中国的城市意向和未来。


深圳“十大观念”内涵丰富,纵向涵盖了深圳的精神发展史,也是改革开放的进程史;横向涵盖了深圳文化价值观。深圳的城市精神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观念史。城市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灵魂。纵观深圳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拼经济、拼管理和拼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拼经济要求深圳勇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大力发展生产力,打牢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拼管理要求深圳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拼文化要求深圳把握世界城市发展最新趋势,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圳观念既是这三个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成为引领三个阶段发展的风向标。在拼经济方面,深圳人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等观念,这些观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在拼管理方面,深圳人先后提出了“鼓励成功,宽容失败”“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等观念,体现了深圳的开放品格和包容精神,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拼文化方面,深圳人提出了“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观念,体现了深圳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文化动力。这些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观念,正是深圳30 年改革开放诸多观念的精彩浓缩。

每种观念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价值资源,“十大观念”则构成一个有机的价值体系。这“十大观念”反映了从保障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一步步向保障文化权利的演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人的“经济权利”的觉醒与解放,要建立市场经济的秩序,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使人们免于物质的匮乏;“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观念之所以振聋发聩,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文化权利”的全面觉醒与解放,文化权利的实现得到普遍的关注,人们要参与文化的创造,享受文化的成果;“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观念之所以散发芬芳,是因为评价人生的模式发生了转折,人生的意义不只是金钱和物质,爱心给人生带来尊严和高贵,人们要建立内在的精神秩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观念之所以让人感念,是因为移民城市的宽容如此温暖,陌生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窗台上一束不知名的野花,纵然无言,那份淡淡的爱和馨香也沁人心脾。这种价值观,说到底是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从人的经济权利到人的文化权利,从人的勇气到人的创意,从人的接纳认同到人的关爱传递,这都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这才是深圳“十大观念”所具有的价值底蕴。


如果说,“观念”浓缩了人的追求和梦想,那么,“深圳观念”则饱含着深圳创业者和建设者的“深圳梦”。

深圳是一座梦想之城,承载着深圳人的理想主义和激情梦想。杰里米·里夫金在《欧洲梦:21 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阐述他理解的美国梦:“这是一片献给‘可能性’的土地,这里,持续不断的进步是唯一有意义的指南针,而进步被看作和太阳升起一样理所当然。”这样的描述与深圳的拓荒发展何其相似。深圳是中国最有想象力的城市之一,这里包孕着无数力图开创新生活的移民们的追求与梦想。

“深圳梦”是现代移民的梦,是“敢闯”者的梦。深圳是一座崭新的移民城市,95%以上是移民,当每一个移民背井离乡、胸怀满腔热血踏上这片热土的时候,他已经“闯”出了故乡的家门,“闯”上了人生的发展道路,“闯”向了自己的憧憬和希望。“闯”,是艰辛的,但也是自由的,正是广大移民的“闯”,才展示了他们的品质和个性,才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意志和诉求。当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开始在深圳“闯”的时候,他们也在这里播种和耕耘着“深圳观念”“深圳梦”。“深圳梦”是以无数普通人的追求为基础的。正如最近在评选“来深圳的十大理由”中人们讲述的那样,有人梦想改变经济地位,纯粹到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淘金;有人则喜欢这个新兴社会的生机勃勃,不愿意再受原来文化的束缚;还有人简单到喜欢这里的气候,或者仅仅是为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穿艳丽的裙子、看香港电视。他们绝大部分怀揣自信和梦想,想脱离过去的平淡,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想解脱贫困的压力,想成就壮丽的事业……有相当多的人由于自信和梦想而踏上成功的阶梯。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愿来深圳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心怀梦想,不甘平庸,勇于闯荡,饱含着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获得新生活方式的冲动。这就是梦想的引力!

回顾深圳建设史,能吸引那么多“寻梦人”的正是“深圳观念”,而不仅仅是这里的高楼大厦和物质财富。这些观念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深圳、塑造了深圳。因为深圳首先生长的是精神和观念,其次才是高楼大厦和速度。一座城市被人尊重,并不仅仅在于其悠久的建城史和创造的经济价值,而更多在于其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和持久的梦想。这样的城市,温暖、智慧而富有力量。

40 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深圳奇迹”,也引发了大家对深圳奇迹的思考、研究和解读。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注在深圳速度、GDP、城市景观等深圳创造的物质财富上,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我们应该看到隐藏在这些物质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深圳观念。深圳之所以能引领风气之先,勇立潮头,正在于涌现出的深圳观念成为支撑深圳发展的精神力量,成为深圳市民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正是这座城市创造的城市观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深圳和她创造的深圳观念所展现的神奇力量,清晰领略到深圳乃至全国的发展脉动,使得深圳观念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与文化坐标。“深圳观念”的真正创造者是永远属于这座城市的人民。

观念的领先比GDP 的领先更为重要。现代城市的文化影响力的核心正是“观念”——体现时代精神的观念。在改革开放历史上,深圳所创造的弥足珍贵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财富,是深圳所做的最大的贡献。深圳绝不仅是因为GDP 受到全国重视、世界瞩目,更为根本的是价值观念的传播。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世界关注中国的崛起,往往是以深圳作为中华复兴的缩影。

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象征。人们通过观察深圳来观察中国,而最能代表深圳价值的就是深圳观念。从这些观念的衍生分析中,我们更能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大国的崛起从来不是单纯意义上经济的崛起,不是一个简单的GDP 的指标,而是这个国家能否给世界文明创造出伟大的观念。


21 世纪,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深圳已经进入“拼文化”的自觉时代。中央和广东省寄望深圳在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上继续发挥窗口、示范作用。深圳的文化工作者不负重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全面实施“文化立市”,提出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文化+ 科技、文化+ 金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一系列文化创新理念,培育发展了文博会、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意十二月、关爱行动、社科普及周、外来青工文化节等一大批品牌文化活动,不断发展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这些创新举措,使这座年轻的城市文化创意勃发,学术睿智泉涌,文明浪潮波澜壮阔,文化产业风起云涌。2008 年,深圳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2009 年,深圳获选“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2010 年,深圳盛大召开创意城市网络国际大会。这些国际荣誉和国际活动,使深圳不断赢得世界声望,也是深圳推动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价值观念输出的能力展示。

深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新观念、新价值的生发提供了富饶的文化土壤。2011 年,秉承“文化立市”的执着,深圳在“文化强市”的征途上坚定地扬帆再起航,致力于建设智慧之城、关爱之城、设计之都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绘就“文化深圳”的华美蓝图。这座缔造了经济奇迹的城市,将再次向世界证明:深圳,不仅拥有物质上的丰富,还有着精神上的丰饶;这里不仅创造着财富,还在生长着观念和价值。

“深圳观念”是解读深圳的钥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随深圳的火热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有的观念在历史上曾具有革命性意义,但现在已经不具有引领作用了;有的观念代表了新愿景、新趋势,但并不代表我们已经做到了,比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就需要大力提倡,事实上,创新是有风险的,宽容也不易做到,常有创新人物受到指责,甚至丢掉饭碗,对创新人物的评价也是“观念”问题;有的观念虽然没有进入“十大观念”之列,但仍然值得重视,初选的103 条观念,自然都应是“深圳观念”的组成部分。

当前,倡导“深圳观念”,就是要激发深圳的使命感,努力再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相信“十大观念”是打造“深圳质量”和建设“文化强市”的精神动力,是深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根本法宝。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